京山,隶属于湖北荆门市,“京山”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隋大业三年(607年),因城东有京源山而得名。京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1938年底京山沦陷,并被日本人占据六年之久。本组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寇在京山的活动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c6e29464e4c299b49f729299019f44.jpg)
京山
乘坐军车从汉口前往京山的日本通讯班。当时的公路还是土路,汽车过处,卷起阵阵黄烟。前面可以看到京山高大的城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95bbcead51d466acbb5d0e2995e4d4.jpg)
京山附近
在京山城外架起三脚照相机拍照通讯班成员。站在镜头前的是一名端着长枪的日本士兵。摄影师穿着便装,脑袋上扎着白毛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e112e148b8c6d6de528a513247c2aa.jpg)
鬼子兵
一个戴着眼镜的日本兵在镜头前的留影。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推广义务教育。到侵华战争前夕,日本乡村的小学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当时士兵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因此,在部队中出现不少戴着眼镜的日本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0efbeed583bacf2d0212c9e8cb2f47a.jpg)
鬼子和马
抗战后期,由于日军在亚洲的肆意扩张, 其战线越拉越长,加上战死的日军越来越多,导致其国内兵源枯竭,于是有更多的近视兵出现在部队里,甚至一些高度近视的人也被拉上了战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16eebffb93714c8ad580d8912ad92d.jpg)
三头牲畜
两个日本兵站在京山驻扎地的一堵砖墙前,其中一个日本兵骑在体型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毛驴背上,脸上露出得意又可憎的笑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987d2ad95589e8fdeaf5c59ebca9c2.jpg)
鬼子的鞋
在同一堵墙前,一个日本士兵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家书,做出一副思念家乡的样子。注意他脚下的鞋子,前端是分了叉的,还真像一只驴蹄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855352b020f831d42943fb6f8032b6.jpg)
军车
当时日军在京山驻扎地有一个很大的院落,甚至连汽车都可以停放在院子里。图为一名日军站在车头前的留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54bf728db0ce9a5c341029bc48852b.jpg)
聚餐
日本士兵在驻扎地院内的聚餐,桌子上摆放着菜肴和几瓶啤酒。有两个喝得兴起,干脆光着膀子。这帮强盗在别人家里过得很滋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946597eac7fd31469c5536c02d7403.jpg)
文峰塔
两个日本士兵坐在京山文峰塔附近的荒草中。当年文峰公园的地方还是一大片荒地,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文峰塔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是一座六面七层 的砖塔,塔身并不是很高,只有一丈左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8d5acef3bf699fd86284a470c25eec.jpg)
残迹
几名日本士兵在京山应德门(又名德泽门)外的多宝寺残迹上的合影。多宝寺位于今京山县人民医院一带,始建于宋代乾德二年(964年),元代被毁,明洪武年间重建,1938年8月29日毁于日军的轰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6bb36fc41aa6e5636a64696dfab922.jpg)
泡澡
在当地百姓家水缸里泡澡的日本士兵,另一面日本兵蹲在水缸旁边,两个家伙都戴着眼镜。蹲着的鬼子脚下是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一看就是抢来的东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9e76bf88363b2de2fd3eb5af4128bf.jpg)
菜地里
几名日本士兵和穿着西装的摄影师站在农民菜地里的合影,背景是菜农的住所。这种大面积的菜地一般都出现在城墙边上,因为更方便将采摘的蔬菜挑到城内出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8e023f96bed20b272a2c87590efb8c.jpg)
宋河镇
三个日本人与两名宋河镇的孩子。和中国孩子照相,是侵华日军最喜欢玩的把戏,一方面孩子没有危险且听话,另一方面还可以彰显他们虚伪的亲善嘴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9a8d3f14c0757af3675632b760744c.jpg)
虚伪
宋河镇路边的一座茶棚前,日本军官和士兵和当地的孩子合影。日本摄影记者也坐在其中。人群前面摆放着一个八仙桌,上面放着很多茶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d7298402d0eab66d002403f2fdff45b.jpg)
工事
日本人在公路边设置的一个据点,靠路边有一个木头岗亭和一个茅草覆盖的地堡。地堡旁边竖着路牌,分别指向杨家峰和罗汉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f56192ff1c2624021c24ea1bb1c2ec.jpg)
杨家峰
通往杨家峰路上的一座木桥,桥头的栏杆上写着“杨家峰”三个字。木桥周围是一片旷野,远处可见两三座村舍。道路远端隐约看到一辆日本军车正在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