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政府明明力挽狂澜,为何至今还有影响?

江舸 2023-02-18 23:54:47

从元代开始,西藏便成为了中原王朝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元明清三朝对于西藏的管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但西藏地区的归属一直都是没有争议的。

但在清王朝覆灭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从中挑拨,鼓动西藏独立,并提出了所谓《西姆拉条约》。

妄图将切断西藏与中华民国的联系,虽然其阴谋最终未能得逞,但依然对西藏地区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从元代开始,为了稳定西藏地区的统治,各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军政管理体系进行了多次改良。

但与此同时历朝统治者对于西藏百姓的文化引导工作很不重视,这让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极少,文化氛围也完全不同。

▲《西姆拉条约》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清王朝统治力度的下降,西藏地区便出现了妄图独立建国的极端分子。

而晚清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革的失败,更加剧了清政府与西藏贵族的矛盾,这令他们的独立意愿越来越强。

▲清代拉萨城景

1909年十三世达赖回到西藏之后,西藏贵族便让他用写有“圣地佛祖授记”的金印代替了之前清朝皇帝赐予的金印,这也是西藏高层独立计划的开端。

在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此时占据印度的英国看到了机会,他们派人联系到达赖喇嘛,希望其能够策动西藏独立,并和英国签订新的条约,帮助英国扩大当地的势力。

▲清政府制作的达赖金印

达赖喇嘛之后便在西藏地区开始了所谓“驱逐汉军”的行动,之后这一行动又升级为“驱逐汉人”,声称自己对于清朝皇帝的效忠已经结束,接下来他要将西藏建立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国。

在这一阶段中英国人对西藏高层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他们不但通过印藏贸易路线为西藏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还给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让他们可以与清政府之前派遣的军队抗衡。

▲当时的西藏士兵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西藏高层中扶持亲英派人物,伦钦夏扎·班觉多吉、达桑占推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

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西藏地区独立思潮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这给民国政府管理西藏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亲英派代表伦钦夏扎·班觉多吉

在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中华民国终于有了具有实效性的中央政府,袁世凯也希望尽快将西藏地区纳入新政体,但他派出的官员最终都没能顺利进入西藏。

不但如此,英国还推出了所谓的“备忘录”,要求民国政府不得派遣官员入藏,不能将西藏与其他省份等同视之,还不得干涉西藏“内政”,这些过分的要求自然得不到民国政府的认可。

▲袁世凯

但此时的民国正处于重建阶段,他们需要向西方国家借款来推进国家的建设,袁世凯为了不触怒英国人,被迫接受中英双方以“备忘录”为基础的会谈。

在逼迫袁世凯的同时,英国人也加紧了在西藏的势力扩张,他们收买了西藏噶厦政府的高层官员。

让他们保证在获得“自治权”之后,完全听命于英国政府,在得到肯定回复后英国又加大了逼迫民国政府的力度。

▲西姆拉会议代表合影

他们虽然答应了向民国政府提供借款,却拒不承认民国政府的合法地位,并表示民国需要开启关于西藏问题的正式谈判,英国才有可能转变态度。

袁世凯为了得到英国的认可,不得不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条件,但他表示这次谈判的双方应是中英两国,西藏方面不应派代表列席。

但英国人却表示自己担任的是“调停者”的身份,谈判双方应该是民国和西藏代表,这种谈判方式无异于直接将西藏地区等同于中华民国,俨然已经默认了西藏是独立国家的前提,这是民国代表所不能容忍的。

▲清朝民间图

在民国代表多次提出抗议之后,英国人又一次在袁世凯面前摆出了恐吓的嘴脸,无奈之下袁世凯只好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答应举办三方会谈。

在会议开始之前,英国人联合西藏会议代表伦钦夏扎·班觉多吉和达赖喇嘛,制定了六项要求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这六条要求分别为:西藏独立;划定中藏边界,其中藏区包括青海全部及川边各地。

▲西藏地图

之前签订的印藏通商章程由英藏修改,中国不得过问;中国不得派员驻藏;中蒙都要承认达赖喇嘛为教主;中国要返还此前几年征收的税款。

相较于之前的备忘录,这次英藏代表提出的条件更加过分,这对民国的主权和利益是极大的破坏。

参会民国代表陈贻范在听到后怒不可遏,当即开始据理力争,陈述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希望英方尊重中方的主权。

▲英方代表麦克马洪

随后他提出了中方的几条要求,其中包括民国政府拥有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权,并可以派官员进驻拉萨;和西藏相关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同意才能生效。

之前关于西藏的条约如要更改,需要和民国政府商谈;此前被西藏噶厦政府抓捕的一心向汉的官员和百姓,应得到释放。

▲清朝末期百姓生活照

之后陈贻范表示关于英方提出的条件,只有承认达赖喇嘛为教主一事可以商讨,其余事项均没有谈判的空间,最后他还拿出了一份中方拟定的中印边界图,希望英方对中国疆域有更加清楚的认知。

在初次会面中,中英双方的意见便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终不欢而散,四个月后英国印度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组织了第二次会谈。

在这次会谈中,他提出效仿蒙古先例,将西藏分为内藏和外藏,其中内藏仍归民国政府管理,而外藏则归西藏高层自治。

▲会议上划分的内外藏区域

这一提议相当于直接承认了外藏独立国家的地位,但迫于英国向中央政府施加的压力,中方代表不得不接受了这一建议,还在谈判中一再缩小内藏的面积,这让英国人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在谈判进行过程中,麦克马洪要求西藏代表将门隅、珞隅和下察隅三大地区划入印度,为了得到英方的支持。

西藏代表答应了这一条件,并按照英方要求重新绘制了中印边境线,这便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红线)

中方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据理力争,但是在英国人的强大压力下,陈贻范最终还是于1913年4月27日在条约草约上签了字,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分为内藏外藏两区。

承认中国对全藏之宗主权,但中国不得改西藏为行省;英国不并吞西藏任何部分;承认外藏自治, 中国不得干涉其行政,不派驻军队及文武官员等条款。

▲如今的西藏

不过在签字之前,陈贻范表示这一签字并没有法律效力,他必须向中央政府请示后才能在正式条约上签字。

很快中央政府的电报传来,这次他们一改之前的软弱态度,要求陈贻范不得在正式条约上签字。

此后无论英方采取什么手段,陈贻范和其他代表都没有丝毫动摇,这让英国人制定的《西姆拉条约》变成了一纸空文。

▲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

之后英藏双方秘密签订了《英藏联合声明》和《英藏贸易章程》,但没有中华民国政府的签字。

这两份条约在国际上并没有任何效力,英国人希望借西藏独立扩大其势力范围的美梦就此破灭。

在西姆拉会议上,民国政府虽然多次做出让步,甚至在草约上签了字,但是在最后关头,他们还是守住了国家的底线,挫败了英国人分裂西藏地区的阴谋。

▲西藏艺术品

但纵使如此,民国政府在此前的一再让步还是给西藏问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首先袁世凯同意西藏代表在会议上列席出现,就等同于承认了民国代表和西藏代表的平等地位,这令国际社会对于西藏和民国的关系产生了新的看法。

其次西姆拉会议的召开让西藏此后以独立地区进行活动有了法理基础,虽然最终《西姆拉条约》流产,但是民国对于西藏的宗主权也没有得到认证,这给民国在西藏开展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如今的拉萨

最关键的是,西姆拉会议的召开让西藏高层中的独立分子看到了凭借西方国家支持来独立西藏的可能性。

此后的百余年间不少西藏不法分子一直致力于此事,频繁勾结境外势力,给国家的统一带来了巨大困扰,对民族团结也造成了破坏,其影响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未完全消除。

西姆拉会议虽然没有取得英国人想要的结果,但其对中国依然有不小的负面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而这和袁世凯政府的一再妥协有直接关系,虽然最后他们力挽狂澜顶住了压力,但依然弥补不了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伤害。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杨公素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2 阅读:356
江舸

江舸

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