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恢复了吗?说真的仍然在苦苦挣扎,也不能说过去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没有效果,只是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能看到一点起色。
市场疯狂上涨的时候,我总是给大家泼冷水遭白眼,今天也一样,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过于悲观,市场好坏那都是那些炒房者投资者们担心的事,当然,我也心里清楚,说不影响那是假的,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毕竟房地产影响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行业的发展,关乎众多人的就业问题,无论你支持房地产还是不支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房地产重要,可能有两种结论,一种人认为就要回到过去,给房地产最大的宽恕拯救它,一种人认为就因为它重要所以才不能任由其像过去一样。
如果非要给大家一点信心,我也是费尽心力帮大家寻找到一丝丝楼市的好现象,当然也仅限于此,远远没有达到楼市复苏的境地,更别说你要上涨房价。
1、土地市场热度有小幅提升,50家代表房企拿地规模环比猛增。楼市是否向好,根本上我们先从土地市场来观察。11月6日,经济参考报文章表示,多城新一轮土拍开启,市场热度小幅提升。虽然土地市场小幅回暖,但整体来看,市场仍处于低温运行态势,且存在明显分化。
所以说得很清楚,不要看到回升两个字就过于兴奋,必须认清楼市的真实情况。那是在市场低位运行基础上的一个小幅提升,这是给未来市场信心的源泉,但还构不成动力。
各地市场是分化的,数据显示,10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环比增长近六成。受热点城市高总价地块叠加上月低基数影响,带动代表企业10月拿地规模创7月以来新高。
我们又如何看待这个所谓的猛增呢?一个是因为上个月的低基数导致这个月环比猛增,再一个就是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拿地的带动。如果撇开这些事实,那就容易解读跑偏。
虽然如此,我相信这是个好的开始,如果能持续下去,那楼市就有希望。但能不能持续尚不能下结论,话说回来,稳定市场是一定的,所以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政策出台。
2、一线城市有望引领全国楼市企稳向好。全国楼市看一线城市,这是个风向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由8月份的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环比分别上涨0.4%和0.5%,上海领涨全国。另外,北京以0.7%的涨幅领跑全国二手房市场。
这跟北京上海有更大的需求有关,也跟最近的政策松绑有关。但必须明确的是,不要过于乐观,虽然一线城市率先复苏,但这种复苏还很不稳定,北上广深内部也存在分化趋势。
不过,按照现在的市场形势看,随着一线城市一些限制性政策进一步放开,将会带动热点城市进入更为扎实的市场复苏阶段,有望引领房地产市场走出底部区域、企稳回暖。
这是值得期待的,但道路还很漫长。
3、房地产贷款增速下滑态势有所企稳。近日,央行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下降0.2%,与8月份持平,增速下滑态势有所企稳。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42万亿元,同比下降1.2%,增速比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一些重点城市交易活跃度上升,销售和市场预期均出现了边际性好转。所以,还是要辩证看待市场的冷暖。
4、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在最近的关于金融方面的会上明确提出,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我们都知道,虽然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支箭”已经落地,不过房企融资依旧低迷的现状没有改变,特别是民企融资困境仍然待解。这就需要国家出面统筹各方利益,共同为化解房地产问题而努力。一视同仁,这也是在这样的场合首次提出该说法。
信号意义重大,影响也是深远的。对房企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5、保障住房体系框架初步成型,让所有人有房住。10月26日,据经济观察网消息,近日国家审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14号文”)。“14号文”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
在大城市无论房价什么样,总会有一部分或者很多年轻人是买不起房的,那么该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单纯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就要把过去的保障这一块弥补上、完善好。
作为配套支持,9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障性住房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显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保障性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保障性住房购买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等。
可以说从政策上为完善和引导保障房建设在努力,解决那些买不起房的人的住房难题。这也是未来重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标志着保障住房体系框架初步成型。
6、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需求。上文提到,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与居住属性与保障房建设并不矛盾。回归商品属性不是让房价大涨,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没有改变,而且也提到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这样一来,刚需有保障,改善和高端有商品有市场。确立了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一些关于支持改善性购房的利好政策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那到底还要不要买房了?我认为经济学家马光远的一段话值得借鉴。
11月4日,经济学家马光远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通过视频表示,不要再为买房焦虑了,现在跟过去情况不一样了!大概意思就是说,过去大家买房,因为房价上涨快,很多人不得不买,买了就大赚,也因此制造了更大的差距,如今市场稳定了,房价不涨了,未来还要实现保障房满足更多买不起房的人,以及租购同权的福利保障,所以就没必要那么焦虑了。
大部分我还是比较同意马光远的话的,他也说了,你可以买房,如果你岁数大了,也有钱,你愿意买当然可以买。但买不起房的人没必要再像过去那么焦虑。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快实现,但有了盼头。
但有一点我认为有点迷惑性,也不是说过去买了房的就很好,一些炒房的确实真的赚了,只有一套房的就是纸面财富,价值上千万的房子,却难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别提高点站位的购房者了。所以,过去房价上涨到底富了谁?
总之,马光远背后的意思听懂就行了,没必要较真,有能力就买房,没能力买不起也不必过于焦虑,焦虑有什么用呢?或许现在真的跟过去不一样了,市场在发生变化,即使我今天搜集了一些楼市微微的好消息,但也更多是安慰罢了,未来楼市大格局已经注定,不再有大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人都不再为住房发愁。
北、上、广、深是国家级大都市,房价收入比是40左右;纽约是世界级大都市,房价收入比是8左右;想想吧…房价腰斩再腰斩才是合理价位!
如果想要买房在等一年多才入市是最好的
把房价压低,提高人民购买能力才是出路。
为了卖房,煞费苦心啊!辛苦了
现在的调调就是房子涨价就是健康,完全没有考虑房价本身是不是已经高的离谱。高的给整个经济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