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画|周古天绘画系列(三〇)《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聲寫秋山》

翻蓁熙 2024-07-09 03:25:22

《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聲寫秋山》/136x69cm/纸本設色/癸卯秋

久雨新晴后,秋风初起时。天倪一清旷,精爽入希夷。画中一场秋雨,将山脚下的池塘灌满,(图一)雨后新晴,炎炎暑气将尽,但山林中,处处还是茂盛的绿意和蓬勃的生命,象征着一整个夏日的野蛮生长(图二)。

图一

图二

只是这幽幽绿意之中,夹杂了一些枯黄(图三)。秋风乍起,从幽深的山谷中掠过,穿过山林,拂过树梢,将悄悄枯黄的树叶吹落。池塘里,不知是吹落的树叶还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静静漂浮在水面上。池边的长凳上,两人痴痴望向池中,不知是在赏景还是在叙旧,或许也叹: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过重阳(图四)。

图三

图四

雨后天空如洗,像巨大的天穹笼罩着山川旷野,天高气爽,浩瀚明净(图五)。雨后的树林簇拥着高耸的群山(图六),当太阳的余晖打在群山上头,那山林间的水汽,仿佛收归在山间,蒸腾而起,丝丝缕缕,淡淡的,轻盈的,在山间穿梭,洁净的白衬托起树木的青翠,朦朦胧胧的,清丽润泽(图七)。

图五

图六

图七

山脚下平坦的空地上,一抹抹白影就像在呼应从山上倾泻而下的山岚气,仔细看去,原来是一群文人墨客正架着画板对景写生。大概是一场文人雅集,三人对着秋山写景,其余众人正在观赏,似乎还有人时不时点评上几句(图八)。与池边静坐观景的两人不同,这里的众人专注于画中,气氛浓厚至极(图九)。

图八

图九

仿佛是作者站在山上向远处眺望,山下的雅集尽收眼底,视线掠过狭窄的山谷,似乎还能看见山外之山,平原,草地(图十)。

图十

北宋画家郭熙说过一句:“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不知画中之人怎样写秋山,作者笔下的秋山没有太多萧瑟和悲凉,更多的是沉静悠然和灵动。

构图上,高耸坚硬的大山旁,是低矮的树木房屋,轻盈的山岚气柔和了粗糙坚硬的石壁,一层层树木推进了画中的故事,从两人独坐的静到众人赏画写景的闹;从一丝萧瑟悲凉的秋意到画面中段天高气爽,明净开阔的活泼。就像故事推进到高潮,含着一种微妙的情绪转变,再到远处,即是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的豁达,配合浑厚凝练又松弛的笔墨。

写秋山的每一笔好像都在诉说,“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声写秋山”。

让时间流逝,让四季更替,让一切发生。

▼ 周古天 《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聲寫秋山》 ▼

尺寸 136*69cm

周古天 《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聲寫秋山》

作者简介

周 古 天

周古天,字固田,1963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阜宁,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

2001年至2006年受聘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书法篆刻课程。2006年至2011年受聘于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分院,任教书法篆刻、山水画课程。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画家。

出版《周古天画集》上海画报出版社,《周古天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周古天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0 阅读:0

翻蓁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