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笔杆子,谁就有发言权。
一
历朝历代的笔杆子都掌握在文官手中,文官痛恨什么,自然就记录什么。
我们看到的历史,二十四史也好,资治通鉴也罢,都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写的,就有好恶,就有取舍。
他们喜欢的就多写一些,就多赞扬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就少写一些,就多抹黑一些。
除了史官撰写,后世之人的编撰、校注也会进行二次修改,对自己不利的删掉或者篡改,对自己有利的就保留或者美化,历史本来面目基本上已经模糊不清。
几千年历史,无数的人物故事,等传到我们手中,我们看到的东西就跟那些宦官一样,已经残缺不全了。
二
刻在史书中的宦官,大都是坏蛋,秦朝有赵高,汉朝有五侯、十常侍,唐朝有李辅国、仇士良、王守澄、田令孜等衮衮诸宦,宋有童贯,明朝有王振、刘瑾、魏忠贤,清朝有李莲英…
哪个朝代不出几个权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盛世王朝。
宦官都很坏吗?肯定不是这样,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郑和和黄锦,那也是有名的贤宦,看着崇祯上吊的王承恩也是忠心为主。
那么为什么在史官笔下都刻意抹黑宦官呢?
无利不起早,这些文官们争的是权和利。跟谁争?跟皇帝争。皇帝就一个人,总不能天天站在台前和这些饱读诗书又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文官争,他就需要打手,需要傀儡。
宦官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皇宫就是他们的归宿,皇帝就是他们的依靠。要论忠心,把文官绑起来也不如一个太监。
太监每天待在皇帝身边,是皇帝天然的盟友,只要给他们下放一点权力,就能帮皇帝解决大问题。
宦官的出现,可以增强皇权,以此对抗外戚、宗室和最讨皇上厌的文官集团。
当一个无根之人在文官面前耀武耀威时,这些个士大夫自然恨的牙痒痒,因为宦官分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力。
故而,在宦官生前,文官们竭力攻击宦官,攻击不过就加入宦官,认宦官为爹。在文官死后,就极尽抹黑之能事,把有的没的统统都加到宦官身上。
文官掌握着笔杆子,又对宦官分走权力深恶痛绝,故而宦官在历史上的口碑最差。
三
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除了唐末几个宦官搞死了皇帝,其他朝代的宦官基本上没有超出皇权的控制范围。宦官本质上仍旧是皇权的附庸,是为皇帝服务。
唐朝真是个例外,因为安史之乱,唐朝皇帝赋予宦官兵权,结果玩脱了,无根的宦官品尝到了真正的权力之蜜,他们就彻底放纵了起来,唐朝先后有三位皇帝被宦官杀害,唐末的几位皇帝也基本上是宦官所立。
只有唐朝的宦官有这种特殊情况,其他朝代的宦官,甚至是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仍不过是皇帝的家奴。
总之,宦官的存在,分走了应属于文官的权力,故而得罪了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又是历史记录者,他们的如椽巨笔就把宦官集团统一列为奸邪之徒。
要是换个角色,历史由宦官负责记录,那么文官们则将会是历史上最大的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