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韩信的反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韩信的前辈王翦。
王翦的才能虽不及韩信,但也是不世出的良将,他这个人不但会带兵打仗,还会做人,善于揣摩上意。
当秦始皇将王翦任命为上将军,率领六十万大军伐楚时,王翦就跟秦始皇谈条件,让始皇先赐予他良田、美宅和园林,以此向秦始皇表明心志,我王翦不贪图权力,只贪图富贵,我帮你打仗,你给我付工资,就是这么简单。王翦出函谷关前,连续五次派人去跟秦始皇讨要良田。
虽然大家都知道王翦这是逢场作戏,为了打消始皇帝的猜疑之心才这么做,但假戏连做五次就成了真戏,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王翦的骚操作让始皇帝也放下心来,六十万大军安心交给王翦伐楚。秦始皇平定天下后,王翦急流勇退,没有在朝堂继续发光发热,有可能是自己主动退隐,也有可能是始皇帝弃之不用,不管是什么原因,终得善终。
王翦作为上将军,不骄矜,不自重,为人处世圆滑世故,善于揣摩上意,也不会冒犯天威,故而能善终。
反观韩信,就完全是王翦的反面教材。
韩信被誉为兵仙,这是对一个军事统帅的最高评价,可以参考诗歌界的诗仙李白,无人能出其右。
韩信这个人,打仗可以,但做人就不及格。韩信是半路入的伙,最开始是在项羽军中谋事,不被重用,就投奔了刘邦。一开始刘邦也看不上他,韩信一怒之下要另投他处,还是萧何识才,连夜把他追了回来,并且说服刘邦重要韩信,韩信就这样被任命为大将军。
有了刘邦的授权后,韩信也不负众望,接连立大功。韩信先是献计平定三秦,在楚汉相争时,韩信接连破魏、赵、代、燕、齐诸国,并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让刘邦坐拥天下。刘邦的一半天下差不多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可谓功勋卓著。
但是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韩信干过好几件蠢事,最终失去了刘邦的信任。
第一件蠢事,韩信在攻下齐国的时候,给刘邦写信,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就这样,韩信居然自立为齐王,这是妥妥的学项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名义上的君主楚怀王弑杀。这让刘邦怎么想,这不就是是挟兵自重,图谋不轨?但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虽然气的要死,但还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才发兵解了刘邦的围。
第二件蠢事,刘邦和韩信、彭越约定在固陵汇合,共击楚军,结果到了约定日期,刘邦大军独自到了固陵,韩信、彭越压根没来,结果项羽回军攻击刘邦,刘邦大败。不得已刘邦派人告知韩信、彭越,击败楚军后要把他们现在实控的地盘封给他们,这俩人才起兵攻楚。
第三件蠢事,韩信被改封楚王的时候,收留了项羽的部将钟离眜,而这个钟离眜恰好是刘邦的仇人,也不知道韩信咋想的,居然收留主君的仇人,真是吃饱了撑的。韩信被刘邦设计在陈县逮捕,除去楚王爵位,改封为淮阴侯。
第四件蠢事,代相陈豨造反时,刘邦想带着韩信一起去平叛,结果韩信居然装病不去。君召臣子,臣子居然不去,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也只有韩信敢做。只是韩信忘了他现在既不是齐王也不是楚王,一无兵二无将,随时都会被杀。
韩信接连二连三干忤逆君上的事情,基本上没有活路。即使韩信后知后觉,交出所有的兵权和爵位,故意贪腐以自污也不能重获刘邦的君心。
在刘邦心里,韩信这个小子有反志,良心大大的坏了,不除掉他自己睡不踏实。
知夫莫若妻,刘邦的皇后吕后就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在刘邦外出征讨的时候,和萧何设计诛杀了韩信。
韩信和王翦不一样,王翦自始至终没有逾矩的行为,而韩信是一再的逾矩违制,且不思悔改。这种行为就是引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