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艾森豪威尔1:你有野心吗?耐心品品他的前半生

巴巴维维 2024-06-19 08:05:36
【人物篇】艾森豪威尔1:你有野心吗?耐心品品他的前半生

假如有人问“二战期间最伟大的统帅是谁”?或者问“二战最优秀的将领是谁”?我想每个问题都会有很多人出现在候选名单上,而且我们会为这些人罗列出当之无愧的理由。

但是如果问起“谁在二战期间的个人事业最成功”时,我想大多数人经过思考后,会选择艾森豪威尔。

1939年,当欧洲战争爆发时,艾森豪威尔不过是一名美国陆军中校,且年近五旬。当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美军五星级上将。不仅如此,7年后的1952年,这位战场上的统帅赢得美国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短短13年,他在军界和政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艾森豪威尔长期担任战区司令,却算不上是一员出色的战将。纵观盟军在北非、地中海和西欧的战争历程,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意愿打,战争进程甚至可能被拖延。

艾森豪威尔擅长的是组织。盟军是一支“多国部队”,虽然它们隶属于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但身后还有各自的国家。内耗是肯定会发生的,问题是如何将它降到最低,从而不会干扰到盟军达成最终目标。

在这一点上,艾森豪威尔做得非常出色,其成就甚至超过了他的顶头上司马歇尔将军。

1890年10月1日,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阿比林。

他的祖上原本姓“艾森豪尔”,这是一个日耳曼人的姓氏。

18世纪前,艾森豪尔一家生活在莱茵河畔。由于信奉新教遭到迫害,这才不得不背井离乡,于1741年迁居到美洲大陆。当地官员例行登记时,把姓氏错写成了“艾森豪威尔”,其祖上也就将错就错,一直沿用了它。1942年,当他的名字出现在盟军高级指挥官名单上时,德国的宣传机器立即大肆宣扬,试图挑起盟军内部不和。

艾森豪威尔家境很普通,父亲做过小生意,当过低级别的工厂管理员,收入微薄。家中共有兄弟7人,他排名第三,小名“艾克”。

艾克的童年和少年跟其他普通人毫无差别,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基础学业。父亲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毕业),但继承了美国西部家庭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听话就打,犯错就打,在外面打架打输了还打。

艾克在中学时受过一次严重的腿伤。在跟同伴们一起玩儿时,他从一个很高的地方跳下去,结果膝盖跪地。第二天艾克就开始发高烧,一连很多天都不退,医生给他父母的建议是截肢。幸好艾克还是苏醒过来,保住了自己的一条腿。

艾森豪威尔的学习成绩很好,1909年中学毕业成绩在班上31名同学中排名第3。在之后的两年,他进入一家工厂做工,赚来的钱大部分都用于资助哥哥埃德加完成大学学业。

1911年,他决定报考位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但是考虑到报考的人太多,艾克担心考不上,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又加上了纽约州西点镇的陆军军官学校。

结果海军学院以超龄(新生年龄不可以超过20岁)为由拒绝了他,年龄限制更宽松的西点军校(年龄限制在22岁以内)则决定录取他。就这样,海军损失了一位帅才,把他慷慨地送给了陆军。

艾森豪威尔在西点的四年毫不起眼,而且还因为儿时腿伤复发,失去了当骑兵的资格。他的成绩排名也逐年下滑,1915年毕业时,成绩在164名毕业生中排名第58。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普通学员并能在日后取得那样的成就呢?

二战爆发前,艾森豪威尔经历了24年平凡的军旅生涯,从一个青年军官熬成了即将退役的老头儿。在此期间,他多次因前途渺茫想到过退役,也因为得到很多上司和同僚的赏识,获得各种锻炼的机会。当战争来临时,艾森豪威尔脱颖而出,成为一方统帅。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包括福克斯·康纳、小乔治·巴顿、乔治·马歇尔、潘兴,当然也少不了麦克阿瑟带给他的磨砺。

1915年9月,刚从西点军校毕业的艾森豪威尔被分配到得克萨斯州的萨姆堡军营,授少尉军衔。

此时欧洲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因为没有急于参战,所以国内仍然一片和平。艾森豪威尔先是度过了一段闲散时光,其间迎娶一位富商的女儿——玛丽·杜德,人们习惯称呼她“梅蜜”。为了能够和梅蜜结婚,他还放弃了进入空军的机会。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艾森豪威尔随即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陆军第57步兵团军需官,负责3000多名新兵的装备分发。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只有27岁,血气方刚的他多次请求赴欧洲参战,但都被驳回。他的上司米勒上校认为艾森豪威尔很适合后方工作,为了让艾克安心留在国内训练新兵,甚至以“送交军事法庭”要挟,让他不要再提交调离岗位的申请。

1918年6月,随着美国陆军规模快速膨胀,艾森豪威尔已经晋升为战时中校军衔,指挥一个新成立的坦克团。10月,他的部队接到通知,准备赴欧参战。

然而就在部队临出发的前一个星期,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突然结束。心情沮丧的艾森豪威尔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坦克团解散,军衔降为少校,年仅3岁的孩子因为感染猩红热夭折。而在此期间,美国陆军从战时的300万人锐减至12.5万人,超过260万士兵和13万军官收到了退伍证书。

1922年1月,艾森豪威尔的事业迎来了一丝转机,他被任命为福克斯·康纳将军的主任参谋,远赴巴拿马。

康纳参加过一战,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手下担任参谋军官。正是因为他的引荐,才使艾森豪威尔结识了美国陆军教父级人物、时任陆军参谋长的潘兴将军。

艾克和康纳亦师亦友,后者非常赏识他,但同时也对艾克的要求极严格。康纳让艾克多读一些战史书籍,然后提出战场指挥官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如“如果你是这场战斗的指挥官,你会怎么做?那些将领为什么下达那样的命令,还会有其他选择吗?”等等。

为了能交出完美的答卷,艾森豪威尔开始扩大阅读范围,仅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就又拜读了三遍。

康纳对艾森豪威尔说过很多精准的预言。他说再有20年左右,仍然会爆发世界大战,届时美国会和盟国一起作战。他告诫艾森豪威尔,现在就做好准备,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军中。

康纳还预言“马歇尔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更精于安排盟国部队的技术,只有他具备协调未来战争的艺术,他是个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

至于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则写在1924年的考绩报告中,他说:“艾森豪威尔少校是我所见过的最能干、效率最高、最忠诚的军官之一。”

1924年底,艾森豪威尔调回国内。临行时,康纳再次告诫他:“无论上司给他什么样的安排,都不准提出异议,一声不响地接受。”

艾克果然得到了一个糟糕的职务——临时担任米德堡军营橄榄球教练,带队参加即将举行的比赛。在完成任务后,他又被临时调入副官署,继续从事新兵招募工作。

转眼已是1925年8月,艾森豪威尔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命令他到参谋学院报到。

在美国陆军中,如果想要跻身高级指挥官行列,通常要完成几次理论教育,包括培养初级军官的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参谋人才的利文沃斯参谋学院和陆军大学。

收到通知书的艾森豪威尔既兴奋又害怕。他在西点时的学习成绩就很一般,而利文沃斯参谋学院汇集的都是军中佼佼者,能在这群人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助于日后升迁,可反之则会被视为庸才,从此碌碌无为。

自信心再次来自康纳的鼓励,他告诉艾森豪威尔,过去两年他在巴拿马已经历练成了一名出色的参谋,学院里诸如起草作战计划、编写作战命令等科目对他来说再容易不过了。

艾克还不放心,又联系到早已经从参谋学院毕业的好友巴顿,后者则给他寄来了上学期间的笔记和大量习题资料。艾克熟读了巴顿的笔记,做完了所有的习题,这才信心满满地赴参谋学院报到。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的友谊缘起于1919年2月,刚刚结束一战战事的巴顿率领自己的第304坦克旅回国,进驻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军营,而艾森豪威尔的坦克团也驻扎在这里。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挚友。

艾森豪威尔在利文沃斯参谋学院如鱼得水,一年后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从参谋学院毕业后,康纳把艾森豪威尔推荐给潘兴。此时潘兴已经卸任陆军参谋长的职务,担任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席。潘兴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及,众多二战美军著名将领都得到过他的提携,包括马歇尔、巴顿、麦克阿瑟等人。

此时潘兴正处于半养老状态,他打算把自己的日记整理出来出一本《欧洲战场手册》,但他不善于刀笔,于是邀请艾森豪威尔替他完成这项工作。

艾森豪威尔先写了几章,然后拿给潘兴看,后者对艾克的工作很满意。在此之后,潘兴和艾森豪威尔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潘兴也很欣赏对方的才华。三十年代后期,曾做过潘兴副官的马歇尔执掌陆军,潘兴还特意推荐了艾森豪威尔。

1928年,潘兴推荐艾森豪威尔进入陆军学院学习。至此,他完成了跻身高级指挥官的全部正规教育。

1929年11月,艾森豪威尔调入陆军部,担任助理部长莫斯利少将的助手。1930年,麦克阿瑟继任陆军参谋长,此时国会成立了一个“战争政策委员会”,责成陆军制定一套计划,规定“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如何平衡战争费用”等一系列问题。麦克阿瑟收到通知后,把这项工作交给了莫斯利,而莫斯利则交给艾森豪威尔具体负责。

通过这项临时工作,艾森豪威尔得以了解到美国国情、经济实力和企业状况。在随后制定的计划中,他提出了很多设想,内容包括如何在战时控制物价;各项事务的优先级别;对外贸易的管控;部门如何重组等等。

麦克阿瑟对报告大加赞赏,于是询问莫斯利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是谁。莫斯利是麦克阿瑟的好友,跟艾森豪威尔的私交也不错,通过他牵线搭桥,麦克阿瑟从此记住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

1933年2月,麦克阿瑟任命艾森豪威尔担任自己的私人助理,负责为他起草演讲稿和代写往来信件。麦克阿瑟在当年的考绩报告中写道:“在军队中,该军官的同辈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他。他的精力、判断力和接受任务等方面尤为突出。”

麦克阿瑟年长艾森豪威尔10岁,相比于艾克平凡的出身,麦克阿瑟可谓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他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和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担任过菲律宾总督,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麦克阿瑟身上有两个明显的标签——才华横溢、狂妄自大,前一个标签被人啧啧称道,后一个则令人不齿。

艾森豪威尔从麦克阿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当麦克阿瑟决定做什么事后,他一定不会放弃,而且会花费大量时间把所有细节都考虑清楚。当有人与他争辩时,麦克阿瑟讲出来的话就显得非常有权威。艾森豪威尔在麦克阿瑟身边工作多年,渐渐地把上司的长处学到了手中。

不过艾森豪威尔一直对麦克阿瑟张扬的个性不以为然。他太喜欢出风头,总是故意透露点爆炸性的消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久而久之,只要他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会招来一大批记者,然后他会一通高谈阔论,为记者们提供撰稿素材。

1932年“抚恤金事件”期间,所有人都不愿意全副武装地面对昔日的老兵,但麦克阿瑟在胸前挂满了勋章,神气十足地指挥部队把示威者赶出了营地。镇压行动当晚,他还召开记者招待会,宣称“那些暴徒看上去就叫人讨厌,不安分的天性使我们激动起来。”

艾森豪威尔在这段时期曾多次考虑过退役。曾有一家杂志社聘请他担任军事编辑,年薪2万美元,这份薪水是艾森豪威尔少校收入的7倍。

艾森豪威尔动心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接受这份合同。他后来解释说,自己想起康纳说过的话——留在军中,等待下一场战争。我们无法得知艾森豪威尔当时的真实想法,也许他更在乎军人这份职业的稳定。总之他的选择没有错。

艾森豪威尔在军队内部也有过几次调岗的机会,但每次都遭到麦克阿瑟的阻挠。原因很简单——艾森豪威尔用着太顺手。

1935年,麦克阿瑟卸任陆军总长。此时国会也刚通过一项法案,批准菲律宾施行联邦政体,到1946年允许其完全独立。在十年的缓冲期间,美国将“援助”菲律宾,建立起一支足以自卫的军队。

麦克阿瑟决定去菲律宾,他邀请艾森豪威尔同行。艾克本来想留在国内,下放到部队担任指挥官。麦克阿瑟为了能挽留住他,从菲律宾总统奎松那里为艾森豪威尔争取到每月980美元的津贴,以及一切生活费用全部报销的优厚待遇。最终,艾森豪威尔看在“诚意”的面子上,于1935年10月,远赴菲律宾,担任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总统奎松之间的联络官。

次年7月,他晋升中校军衔。

在菲律宾,艾森豪威尔体会到了“人上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后来他回国时,马歇尔曾跟他开玩笑地说:“你回来是否重新学会了系鞋带?”

相比于奢华的生活,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的关系时常出现裂痕。远离美国本土的麦克阿瑟越来越跋扈,动不动就会发火。这让40多岁的艾森豪威尔很难堪。

1936年美国大选期间,身为共和党人的麦克阿瑟预言党内候选人阿尔夫·兰登将击败罗斯福。但艾森豪威尔认为兰登会输。麦克阿瑟大声斥责他“眼光狭窄,不敢直面明显的事实”,结果兰登惨败。

1838年1月,麦克阿瑟决定举行一次阅兵,以彰显几年来他为组建菲律宾军队所取得的成就。为此他让艾森豪威尔把各地的部队召集到马尼拉市郊,并在那里待上几天,供马尼拉市民参观。然后以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将活动推向高潮。

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的副官都提醒他们的上司,举行阅兵式将耗费巨资,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小国来说负担过重。麦克阿瑟不以为然。

当艾森豪威尔等人开始为此事忙碌时,菲律宾总统奎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直接问道:“艾克,你能告诉我这件事的始末吗?”

艾森豪威尔很吃惊,他疑惑地问道:“总统先生,这不是您和麦克阿瑟将军商量好的吗?”

“是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立即跟麦克阿瑟将军通电话。艾克,你可以回去了。”

当艾森豪威尔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麦克阿瑟正在发火。看到艾森豪威尔后又提高了嗓门吼道:“艾森豪威尔,是你告诉奎松总统阅兵式的事情吧。”

“对,我以为你已经跟总统先生商量好了。”

“你这个混蛋,您怎么能不经我的允许就胡说八道呢?谁给你的权力。”

“在领导之间进行沟通是我的职责,而且一开始我们也反对这项活动。”

“我并没有让你们具体筹办!没有!从来没有!我只是让你们去了解一下情况,难道我不知道组织阅兵会劳民伤财吗?艾森豪威尔,这件事如果伤害到美菲两国之间的关系,你个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这件事给两个人之间的私人友谊造成了很深的伤害,或者说他们再也没有回到从前。

1938年8月,58岁的麦克阿瑟退出美军现役。他私下跟奎松协商,后者决定授予他菲律宾元帅军衔。艾森豪威尔劝告麦克阿瑟不要迈出这一步,他很直率地告诉麦克阿瑟:“你已经是美国的四星将军,这是引以为傲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个人才能做到。你为什么要接受一个只能生产香蕉的国家授予你的元帅称号呢?”

麦克阿瑟没有听从艾森豪威尔的劝阻。8月24日,他出席了奎松为他准备的授衔仪式,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元帅。在此之前,麦克阿瑟为艾森豪威尔争取到菲律宾军队的将军军衔,艾森豪威尔拒绝了。

他认为自己跟上司已经渐行渐远。开始萌生回国的打算。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康纳当年的预言要成真了。

他向麦克阿瑟提出辞呈,并申请返回国内任职。麦克阿瑟斥责他愚蠢,但他发现对方去意已决,也只好放行。

菲律宾总统奎松十分不舍,他与艾森豪威尔共事4年,同样对其非常赏识。奎松给艾森豪威尔拟定了一份新合同,并对他说:“我们将把旧合同撕掉,这一份我已经签过字并填好,只有你留下来工作的酬金没有填,至于是多少,你可以自己填。”

艾森豪威尔谢绝了奎松的好意,他说:“钱再多也不能改变我的决定,我已经把整个一生献给我的国家和我的职业。如果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我要在那里。”

1939年12月12日,奎松在官邸为艾森豪威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送宴会。次日清晨,麦克阿瑟携夫人到码头为他送行。

两个人在分别后依旧保持书信往来,直到艾森豪威尔于1942年升任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的言语开始变得尖刻,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4 阅读:61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