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国人心中永远地痛。在进入1895年后,北洋舰队被围困在威海卫内,援兵无望,弹尽粮绝,难以为继。随着大量将领的自杀,剩下的人都明白,是到了有个决断的时候了。
这一时期将领们的自杀有个很令人深思之处,他们绝大部分是吞食鸦片自尽,这不但包括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官,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一些海军主要将领,而且后来远在北国的如寿山等这些将领也是如此。这种自杀方式,在全世界军人中很是独特,多少染上了一丝异样的色彩。
但是,唯独有一个采取地是比较军人化的“吞枪自杀”的自杀方式,他便是“镇远”舰的继任管带杨用霖,随着他开枪自尽,威海军港内自此再无枪炮之声。杨用霖,成为发出北洋海军最后一枪的将军。
杨用霖,字雨臣,福建闽县人,清代北洋海军将领。在“镇远”号管带林泰曾因舰损而忧愤自杀后,升任代理管带。在丁汝昌、刘步蟾等将领自尽后,作为战力尚存的主力战舰最高领导,朝廷让其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旋即自杀殉国,时年41岁。朝廷嘉其忠烈,予优恤赏银治丧,增提督衔,给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
同邓世昌、方伯谦那些福州船政学堂及留英留洋的天之骄子不同,这杨用霖可是个苦出身,他从小失学,可见其家境很是贫困。但他却聪明好学,努力上进,在17岁时,他报名参加了海军,决心作一个报效国家的有用之人。
他是从士卒开始做起,先在“艺新”号炮舰上为船生,跟着管带许寿山学习英语及枪炮和驾驶技术。在当时杨用霖就已经展现出了对学习的热爱,他学习用心刻苦,很快便脱颖而出。史载,杨用霖“夕勤劬,寒暑不辍,而颖悟锐进,于航海诸艺日益精熟”。
杨用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异常刻苦,不懂之处,虚心求教,并博览群书,尤对同海军和舰船的相关知识,如饥似渴地学习,技艺日益长进,见识超异常人,从而得到上方的赏识。时人描述其是:“公暇益肆力于书籍,手不释卷,才识遂日以增进,官咸倚重之。”
正因为杨用霖的努力学习,他才能被长官看重,因此步步高升。等到对航海诸艺日益精熟之后,他便补为“振威”炮舰管炮官,又升为“艺新”炮舰二副。当时的英籍总教习琅威理对杨用霖赞誉有加,认为他将来在海军方面的前途不可限量,他称赞杨用霖是:“有文武才,进而不止者,则亚洲之纳尔逊也”
杨用霖随丁汝昌赴英国接回“超勇”和“扬威”号铁甲舰,杨用霖又充任两舰二副,继而升任为“超勇”大副。
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定海军军制,杨用霖被李鸿章推荐为右翼中营游击。后来李鸿章检阅水师,杨用霖因率部训练有素,被升为参将,赏加副将军衔。
在北洋水师中,杨用霖是一位很有威信的将领,其为人“沉毅勇敢,在营治军,严明有威,而爱抚士兵不啻家人子弟,疾苦劳顿必亲临慰问”。由于他对部属非常关心爱护,大家感戴他,“以故士咸为用”。
黄海之战爆发,时杨用霖在主力铁甲舰“镇远”号上任职,面对日方激烈的炮火,他鼓励部下说:“战不必捷,然此海即余死所!”部下感其恩,佩其勇,亦响应曰:“公死,吾辈何以为生?赴汤蹈火,惟公所命。”
在他的带领下,全舰将士无不奋力鏖战,战到后半段时,旗舰”定远"中弹起火,烈焰汹腾,向全舰蔓延。杨用霖知事已危,乃抱定必死之信心说:“时至矣!吾将以死报国。”他突转"镇远"之舵,挡在"定远"之前,并向敌舰发起攻击,使"定远"得以及时扑灭大火,从容应敌。
当时在附近海域"观战"的西方海军人士,皆啧啧称赞道“靡此,而定远殆矣!”战到后来,终于迫使日本联合舰队逃离战场。战后论功,杨用霖得补为副将,被清廷赏加“捷勇巴图鲁”勇号。
黄海战后,“镇远”舰不幸触礁,管带林泰曾自尽,杨用霖升护理左翼总兵兼署“镇远”管带。他竭尽全力率众修复了舰船,恢复了战力,并在后来的战斗中,带领“镇远”舰协同其它舰艇击退日舰的八次进攻。
但是失败已成定局,北洋水师面临崩盘,在走投无路之时,丁汝昌和刘步蟾等最高将领纷纷选择了吞食鸦片自尽,而朝廷却想让杨用霖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
在刘公岛一片乞降逃生的凄凉气氛里,杨用霖口诵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枪衔口,发弹自击。当部下听到枪声冲入他的住舱时,只见他端座椅上,头垂胸前,鲜血从鼻孔汨汨地流向胸襟,而枪依然握在手中。
书载:“其脑浆自鼻腔垂注如箸,犹端坐不仆,观者惊以为神。”作为一名军人,杨用霖是真汉子,即使自杀,他也比选择服食鸦片的上级更壮烈,更为军人化的 “吞枪自杀”殉国方式,他发出了北洋海军的最后一枪。杨用霖死的凄绝,死的壮烈。
甲午战争的失败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海洋水师的将领几乎都壮烈的殉国了,这也体现出了当时晚清士兵的勇气,并不是如一些文章中所说的一触即溃。高升号运兵船之所以会被击沉,就是因为船上的士兵拒不降日;陆战中的平壤保卫战,除了如叶志超那样的以外,很多将领和士兵也是同日军血拼到底,日军也是付出了很惨痛代价的。
杨用霖的自戗,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宁死也不投降之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他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准备投降的清政府,北洋水师都是有血性的中华民族子孙,绝不受辱于倭奴。但可惜的是,杨用霖的血并没有唤醒大清政府,他死后的第二天,北洋水师便受命向日本的联合舰队挂起了白旗。
甲午战后,中国彻底沦为列国竞相争食的对象,彻底地沦为国际二流之国。面对这一场锥心泣血的甲午之战,我们在赍恨晚清政府腐朽无能的同时,也应该看见,在这场战争中为国尽忠,誓死不降,血染碧海的一众英烈。
虽然, 杨用霖这最后一场枪响的声音,早已淹没在于今一片地喧嚣中,但,我们如果静下心来,从那历史帷幄的深处,那落满尘埃地故纸堆中,还是能感受到英雄悲怆又无奈地长叹,怎能不让我们对其顿生敬意……
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