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门诊,挤满了焦虑和抑郁症患者!

诺来看健康 2024-09-07 02:06:38

1915 年,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在《消化的机制》(The Mechanical Factors of Digestion)中写道,当动物感到害怕时,胃功能会发生反应,而人类身上也有相似的反应。

从消化科到精神科2023年的某日,看着日渐消瘦的自己,小A紧张的站上体重秤,看着那个又降低了的数字,心里更是咯噔咯噔的,33岁、1米75的身高,就只有100斤了,比之前正常的时候足足掉了30多斤。

他说进食困难已有大半年的时间。一开始的情况是吃饭吃一点就感觉肚子胀了吃不下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自己也每天饭后跟同事散步消食。

但两个月后,他一整天就只能吃原来一餐的一半的量。他说体重也降低厉害,于是他去医院检查是不是胃出了问题,先后做了腹部CT、尿检、便检,也预约上了胃肠镜检查。得到的诊断是“没有什么病变”,并建议去看精神科,“可能是焦虑等情绪影响的”。

小A并没有采纳医生的建议去精神科就诊。他觉得自己是因为每天工作量比较大,应该就是累的,咋可能有啥精神问题呢?于是就先吃着缓解肠胃症状的药物,感觉上也慢慢好转。“虽然还有肚子胀的情况,但是饭量差不多正常了”。

谁知,两个月后他停了药,情况就急转直下,再吃药就没啥效果了。小A不得不各种跑医院,各种做检查。甚至做了甲状腺、心脏等功能的检查,依然显示没啥问题。但他看着自己体重直降,实在担心。

于是赶紧继续找更权威的医院就诊,请医生为自己做最全面的检查,医生仔细询问了小A的工作、家庭和生活状态,并且看了他过往的所有检查报告。“他非常淡定且明确地告诉我,胃没病,让我去精神心理科看。”这位医生的自信和干脆,加上本身已经是很好的医院了。小A开始相信这个诊断。经过四五家医院,半年多的反复检查求证,他终于走进了精神科。在精神科,小A填了全范围的心理量表,做了脑电图。得到的诊断是轻度抑郁。

但小A有些疑问,“轻度的,怎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胃胀?”他领了抗抑郁的药,因为担心“精神药物对大脑有伤害”,没有按医嘱,一天服药三次,“有时候一天吃一粒,有时候不吃”。就这么断断续续吃了四五天,突然有一天晚上,他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饥饿感。他说:“你知道吗,那是正常人的饥饿感,终于回来了。

我就震惊了,原来真的是精神问题!”与小A有相似状况的人还不在少数。有的人吃饭会反酸、恶心,有的人会呕吐,吃胃药也不会明显改善。通常去消化科就诊,检查做完后,都会被医生告知胃并没有什么异常,建议去精神科就诊。经过精神科药物起效后,不仅缓解了胃部的症状,整个人精神状态也会好起来。

你的抑郁焦虑,肠胃都知道在消化科,有一种比较“难搞”的疾病——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 IBS)。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全球 10 个人中,可能就至少有 1 个人患有这种症状。说“难搞”,是因为通过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脏器病变,但患者确实又有腹胀、吃不下饭、便秘或腹泻等困扰的症状。功能性胃肠病更“难搞”。

相对而言,器质性变化更容易被追踪,实质性的病变治疗了,症状马上缓解。但这种功能性胃肠病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很多病人不相信这么困扰的症状得到的诊断竟然是“没有病变”。更有甚者,一年能做两三次胃镜,反复就医,越来越焦虑,越焦虑症状就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功能性胃肠功能的异常表现,基本上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胃肠道的反应和情绪关系密切,我们经常说胃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大脑在情绪变化中会分泌递质,它通过神经系统下传到胃肠道,而胃肠道也会分泌胃肠激素,通过肠道神经上传到神经中枢。情绪和胃肠功能相互影响。所以医生面对有多年症状的患者,会请他回想第一次发病时生活里出现了什么压力事件,试图找到刺激情绪的源头,并建议他们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据统计,精神科每天接诊中,有三四成是从消化科转过来的,还有两三成的患者已经看过心脏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口腔科,他们经常会拎着一大袋检查报告来就诊。现实中有很多患者不愿意走进精神心理科,除了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精神科的耻感,还有对自身情绪的忽视和回避。来到精神科的诊室之后,一般都是极其细致的表达自己的身体症状,生怕忽略了什么,只有经过医生的耐心引导,才会开始关注到自己的情绪。这种对情绪的长期忽视,也是造成焦虑和抑郁躯体化的原因之一。

长时间的压抑情绪,就容易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和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感。

北京友谊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生林子乔说,“很多焦虑抑郁躯体化的患者,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不太敏感,或者说平时不注重感知自己情绪,那么他们的情绪只能通过身体来表达、爆发出来。”

在看诊时,除了开治疗抑郁和焦虑的药物,精神科医生还会给患者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建议,比如规律饮食,观呼吸练习等。在症状得到缓解之后,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尝试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从心理认知层面,逐渐改变底层思维模式。这也是焦虑抑郁等问题的长久的解决方式。

文章的最后,为抑郁症的朋友推荐一本书《抑郁症打卡自救》,只要遵循书中的实践方法,就能一步步走出抑郁的牢笼,早日找回喜悦与平静。

0 阅读:1163

诺来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