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利水第一方,头晕、呕吐、胃胀、心慌,湿气重,都能用

上洋说 2023-07-09 00:29:00

前些天吃过饭在楼下散步,碰到了邻居家的大姐,在闲聊中她告诉我,最近自己常常感觉到心慌慌的,就好像心里面有水在左右晃荡似的。

有时还会感觉被压的胸闷喘不上气,随之而来的头晕、腹胀、胃口也很差,难受极了。

她也去医院做过一些检查,各项检查结果也没有太大异常,医生给她的诊断可能是神经官能症,她想问问我这是不是她的年龄到了更年期的缘故。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大姐的面色微微有些偏黑,舌质淡嫩,舌苔水滑,舌面上水分很多,看着就像水要滴下来一样,脉象沉紧。

通过大姐的舌脉,可以初步判断她湿气比较重,身体里面有痰饮留滞,再结合大姐自述心下似有水、心慌、头晕、胸闷气短、胃胀等症状,推测她主要是中阳不足,饮停心下导致的痰饮病。

我让她尝试一下温阳化饮的祖方“苓桂术甘汤”,大姐服用了半个月之后来找我反馈,果然那些困扰她的症状大部分都消失了。

痰饮是怎么回事

苓桂术甘汤是医圣张仲景的一个十分经典的方剂,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可以很清晰地从原文中看出,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的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

《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水液进入人体后,主要由脾输布于周身,若脾胃功能正常,水液能正常输布,津血和调,则痰无由生,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失常,那么水液则停聚而为痰为饮。

痰饮聚集在中焦,液体具有流动性,它会随着身体里的气升降流动,无处不到。

如果水气相挟而上,上凌心肺,就会导致心悸、心慌,甚至呕吐,感到心下有水,短气而咳;痰饮停于胸胁,就会出现胸闷、憋气;痰饮留滞在中焦,清阳不能上升,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同时痰湿在中焦阻遏脾胃,就会产生胃胀、纳差等情况。

而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就可以很好的应对这种难缠的痰饮。

苓桂术甘汤

基本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苓桂术甘汤的用药十分精简,只有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四味。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温药是指一些甘温、苦温、辛温的药物,可以起到温阳化饮或者燥湿化饮的功效,我们平时晾衣服都倾向于选择温暖和煦的天气,应对体内的湿气也是如此。

“和之”是指使用温药不可太过,如果过于干燥,就会伤害正气,如果专事温补,那么湿邪就难以排出。

仲景用“和”字就是取它平和、调和的意思,防止大家一看到体虚兼有水湿就陷入了“燥之”或者“补之”的误区。

“温药和之”这四个字不仅是痰饮病的治疗原则,也很好地诠释了苓桂术甘汤的配伍要义。

该方以甘淡之茯苓为君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它可以使在中焦积聚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想要把大水坑里的积水排出去,就需要打通一个下水的通道。

《神农本草经》谓“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就是说茯苓不仅有利水祛湿的作用,还可以调整体内逆乱的气机,使其正常运行,推动水液的代谢,犹如一个水泵把留滞在中焦脾胃的痰饮自上而下排出。

桂枝是一味很常用的温里药,它性味辛温。我们在取用药材的时候,取的是肉桂树最上面枝梢部的嫩芽,它具有很强的向上升发的力量,结合其辛温之性,在身体里就像一个冉冉升起的小太阳,产生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作用。

《医学启源》中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可见白术对于治湿停中焦脾胃是很有效的,其味苦、甘而性温,具有燥湿的作用。如果说茯苓的作用是把洗完的衣服脱水,那么搭配白术就可以将脱过水的衣服接着烘干。

白术除了燥湿利水的作用之外,也不可忽视其补气健脾的效果,使长期受湿邪围困的脾胃变得强健,才能打起精神继续工作,正常行使其运化水湿的职责,慢慢的饮食也正常了,胃也不胀了。

中焦水湿泛滥,水气上逆蒙蔽心阳,清阳难以上升才导致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等症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就像一片湿漉漉的大雾弥漫,逐渐遮蔽了太阳。

而在苓桂术甘汤中,用茯苓来祛除水湿,驱散云雾,搭配桂枝来振奋心阳,阳光更暖和了,水才能干的更快,这一利一温,湿邪去有利于阳气得复,阳气得复又有利于祛湿。

再以白术为佐药,健脾祛湿,脾气健则水湿得运,身体才如“拨云见日”一般恢复往日的健康状态。

但这还没有结束,可不要忘记了从前被水湿侵占的中焦脾胃之地,如今是一片空空荡荡的,于是仲景就选择了炙甘草这一员大将来镇守脾胃之气。

甘草本身的作用有很多,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缓急止痛以及调和诸药的作用。

但生甘草经过蜜制变成了炙甘草以后,减少了其清热解毒之效,增强了健脾益气,通阳复脉的功效。

炙甘草在本方中可以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主要作用有三:一可以合桂枝以辛甘化阳,增加其温补中阳的力量;二可以合白术益气健脾,恢复由于湿气导致的脾胃虚弱;三可以使诸药调和,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

其实说起祛湿利水的方子,除了今天讲到的苓桂术甘汤,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方子,那就是真武汤。

真武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很相似,同样都有头晕、呕吐、胃胀、心慌等症状,那应该如何确定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苓桂术甘汤,哪种情况要应用真武汤呢?

其实真武汤应对的湿邪与苓桂术甘汤是不同的,真武汤主要针对肾阳不足导致的水湿泛滥。

因为身体失于阳气温煦,所以真武汤证寒象比较明显,会出现腹部又冷感,手足冰凉等症状。

所以在真武汤的配伍用药中除了利水药之外还加入了附子和干姜来温补肾阳。

而苓桂术甘汤主要针对的是中焦脾胃不足引发的痰饮病,水气上逆的症状比较明显,所以和真武汤相比心动悸更强烈,而且伴有胸胁支满。

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现代人被痰湿困扰的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体内的水饮,我们也不可一味采用一种方法利水祛湿,要弄清楚水的来源,才可对症下药,一招制敌。

4 阅读:155
上洋说

上洋说

科普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