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为春秋时期居于汉江流域的小国,因被中原文化歧视,又被称为卢戎。可从族源上看,卢国是古族,上古时期,从属于正统的“伏羲”部落联盟,并随着伏羲氏族群从甘肃跑到了河南一带。
商周时代,卢国与商朝关系极不好,就参加了周朝反商联盟——“牧誓八国”。西周时期,卢国迁江汉流域,遇上崛起的楚国,被迫迁往西南地区,与西南少数民族混居在一起。
卢人在多次迁徙过程中,留下了不少发“卢”命名的地方,比如卢氏县,还有泸州。
卢国族源《路史》记载;“伏羲之后,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沛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包牺氏之号也。”
“尊卢氏”,就是卢氏祖源,其中“尊”饮酒的器物,而“卢”指煮食物的“炉子”,尊卢氏即与祭祀有关的氏族。
据《长安志》卷十六记载;“蓝田谷西 ,又西有尊卢氏冢”,蓝田县志记载,“尊卢氏,传五世治,九十余载置都,嵹台之阳死,葬浮肺山之阴。治政居于嵹台青海西倾山之阳,都于鸿卢水,葬兰(蓝)田山西。”
其义是,尊卢氏曾接传五世担任伏羲氏部落首领,九十多年设立自己的祭祀中心(都),首领们嵹台山南治理政务死后,安葬在骊山北,(尊卢氏)治理氏族政务在嵹台山南 ,祭祀中心在今卢氏县,首领死后葬在蓝田山西。
大致可以得出,卢氏在很早之前就跟着“伏羲”部落联盟从甘肃向陕西河南一带转移,在中原居住下来。
进入夏朝,因夏脱胎于华夏联盟,卢氏在夏朝大概率不会被当成异族攻击,可到了商朝就不一样了。
商从东边而来,与东夷千丝万缕,但与西边的族群,明显是异族对立的关系,所以商朝甲骨文中有“卢人”作献祭的卜辞,并且不止有卢人,还有羌人,氐人等等其它异族。
商朝处于奴隶时代,用战败国的俘虏献祭是奴隶王朝的标志,从这可看出,卢国在商朝过的很不好。
商末周初,周武王在盟津发表《牧誓》,准备讨伐商朝,跟随周武王的诸侯国共有八个,称为“牧誓八国”——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卢国就在其中。
卢国参加周武王征商战争,整个西周时期,卢国历史不可考,只有《尚书》《立政》中提到卢国;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百司庶府。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夷、微、卢烝。三亳、阪尹。
这是周公列举完一批贵族官号后,再提“夷,微、卢烝(卢国首领名号)”,其中“微”与“卢”皆是“牧誓八国”之一,夷暂且不知。卢国能出现文中,大致说明卢国在西周过的不错。
但不知在西周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卢国向西南转移了,从中原洛水一带转移到湖北江汉一带。
春秋卢国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罗国为对付楚军,早已与邻居卢国进行联合行动。
《左传》载;“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
楚军主帅屈瑕在攻罗川城时,极为急切,全军渡鄢水时,队列错乱,以至于罗军拦住楚军去路,卢军击楚军背后,楚军大溃。楚军逃至一个名“荒谷”的地方,主帅屈瑕自杀,为这次失败负责。
次年即公元前698年,楚武王亲自带兵攻打罗国,攻克了罗国。至于卢国,自公元前693年后,就不见史料。
就其原因,大概有二种,其一,楚武王灭罗的同时,顺便也灭了卢国;其二,被庸国所灭,庸国也算是江汉大国,且庸国与卢国活动范围近,庸国灭卢国也是有可能的。
卢国被灭后,与部分罗人,还有被楚所灭的庸国相继向西南地区跑。卢人进入巴地后,曾臣服于巴国,《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强盛之时,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蜒之蛮”,这八个族群是巴国境内的属民,其中“奴”就是“卢”。
另有文献记载,“巴有賨人,剽勇,高祖为汉王时,阆中人范目说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封目为阆中慈凫乡侯;并复除目所发賨人,卢、朴、沓、鄂、度、夕、袭七姓,不供租赋。”
到秦汉时期,卢已成为川东大姓,并在川中留下不少印记,如《后汉书》有将领刘尚领军入益州,“尚军渡泸水,入益州界”,此泸水大概就是卢人居住过的地方。
另外,因罗国与卢国几乎同时灭亡,这二国相当部分的民众也一起到了川东,被巴人当成同一部落的人,所以《华阳国志》《巴志》又有“罗,扑,昝、鄂、度,夕、龚七姓”,与上文巴中七姓比较,大概是将罗与卢归属同一部落,称中“卢鹿部落(唐化称呼)”了。
就目前所知,卢人大概有三次大规迁徒。第一次是随伏羲氏族群从甘肃跑到了河南;第二次是西周时期,从河南洛水跑到湖北汉水一带;第三次是春秋初期,被迫向益州迁移,并在益州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