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郑举选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对于这份最高荣誉,当时已经78岁的郑举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1940年郑举选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侏儒乡。6岁的时候因患"天花"使得双目致残,视力微弱,面部留下永久的疤痕,勉强上完初中后他不得不停止学业随父经商。郑举选的经商也只是在旌德小巷43号摆摊,贩卖一些诸如毛主席像章、五角星等小百货维持一家大小开支。但这小小的像章郑举选发现也有门道,他千方百计找到厂家、找客户购销,从而使得他这小摊一下子成了汉正街销售毛主席像章批发点。
不久他又发现武汉用于家具的铰链厂家不多,而邻省湖南长沙这样的厂家却很多,于是他委托友人从长沙进货到汉口来卖。正是他在经营中善于思考与钻研,所以他的生意非常红火。但这红火的生意却让他陷入绝地,1966年的一天,被小摊贩们推举为“摊联“会长的郑举选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 。红卫兵们将他的所有货物没收,还掘地三尺,生怕他还私藏了巨额财宝。经受不了这样重大的打击,郑举选的妻子当晚欲服毒自杀,所幸被救下来,而不幸的是那一年他才1岁的女儿患上重病,却因无钱医治,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在他怀里。

虽然不准做生意,但郑举选却没有其他办法,自己视力差没有单位肯要,又无一技之长,不做生意一家人只能活活饿死。因此他只能摆起冰棒摊,同时又在这冰棒摊上与各地来此批发小百货的客商谈生意,于是大批的鱼钩、鱼飘、鱼线这些小百货就在此成交。1978年1月,郑举选偷偷摸摸做生意的几万元货物又被查抄没收了,郑举选因此被送进监狱。监狱里那些拷问的人逼迫他交代"同伙",并利诱他如果供出买货或者供货人,就可以将他放出去。郑举选面对利诱闭口不说,一个人也没有交代出来,硬是抗下了所有,因此郑举选这个“投机倒把分子”坐了18个月的牢。在牢房里,郑举选由于想念孩子经常流泪,导致原本就伤残的双眼彻底失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似春雷,也让干涸的华夏大地如沐甘霖。1979年6月,郑举选被释放出狱,而他宁愿自己坐牢也不愿意牵连他人的义举被周边的人传开,为他赢得了"盲侠"的称号。此时武汉市决定放开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恢复发展个体经济。出狱后的郑举选,经不住生意伙伴们的劝说,又回到汉正街支起竹床继续摆摊。
1979年底,郑举选与其他102户个体户一道,在工商部门办下首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政策上的放开,让郑举选的经商天赋得以充分施展,加之他为人讲义气,做生意诚信,因此别人气球一次成百上千卖,他一次卖10万个;按箱卖的扑克牌,他按整车卖;小小的打火石,都是按吨订购。因此郑举选在上世纪80年代创下了汉正街“销售额第一、纳税额第一、捐款第一、认购国库券第一”等记录,成为武汉市首批万元户与百万富翁,被视为汉正街的“商界传奇”。1985年时,他成为汉正街无人不晓的首富。



1985年为响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号召,武汉硚口区侨务办公室集资在汉正街办起"武汉友谊华侨贸易部",郑举选也"受邀"投资5000元入股。然而两个月后,华侨贸易部积压资金4万元,亏损2万多。危急关头,侨办领导决定请郑举选出山主持贸易部工作。成为董事长的郑举选后,他思考再三,觉得还是拓宽思路,借助外脑,于是他聘请了一批老商业专家、老会计师、律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生组成"智囊团",帮企业出谋划策。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1985年到1991年6年间,80%的生意都是郑举选直接做成的。几年间,他们不仅还清债务,上缴税收和管理费近70万。1992年后郑举选开始逐渐淡出汉正街,而他的故事,至今还在汉正街流传。


如今郑举选已经完全退出商界,但他还时刻关心着汉正街的每一个变化,他的两个儿子还在汉正街经营着生意,而他现在精力都在公益事业上。郑举选担任武汉市盲协名誉主席、硚口区盲协副主席,为伤残人士做出自己的贡献。2018年11月,郑举选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郑举选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