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平凉州之战:三场战役歼灭十余万叛军,击败马超的巅峰之战

品史学家江樵 2025-01-05 09:00:41

夏侯渊,三国时期一位颇具争议性的猛将。

人们知晓他,往往是由定军山之战。此战他被黄忠阵斩,黄忠名声大噪并因此被破格提升为后将军,跻身五虎上将之列。而征西将军夏侯渊则成为三国时期首位战死沙场的高级别将领。

夏侯渊之死,让曹军失去了西线最高统帅,“三军皆失色”,丢失汉中几成定局。

夏侯渊因此得到了曹操反差巨大的评价。

214年,曹操对夏侯渊在西北的表现给出了极高评价,称其为“虎步关右”: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当时夏侯渊顶住马超与羌胡进攻的巨大压力,联手本地势力最终将强悍的马超赶往了汉中,为曹操最终平定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仅过去五年,夏侯渊就成为曹操口中的“白地将军”: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其实曹操之所以如此评价夏侯渊,只是为了稳定军心,同时掩饰自己的救援不力。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或许曹操是真的老了。在汉中之战最紧要关头,他担忧关羽在襄樊方面的佯攻,结果在长安等了几个月不敢动。夏侯渊孤立无援并因此战死。

人们总是嘲笑夏侯渊竟然亲自率军修补鹿角,是本末倒置之举,却没有看到夏侯渊是在刘备的多轮进攻下濒临崩溃,并因此最终踏入刘备预设好的陷阱之中。

那么夏侯渊的军事水平究竟如何?为何夏侯渊战胜了强悍的马超,却又在汉中之战惨败于刘备手下?夏侯渊之死,是否真是因为其指挥不力,归根结底是谁的责任?

夏侯渊

夏侯渊在曹操的亲族将领中,属于起步比较晚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

首先,夏侯渊和曹操是同族兄弟关系。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夏侯族人,因过继给宦官曹腾而改姓曹,所以这就是为何曹操与夏侯渊是同族兄弟的原因。

此外,曹操的小姨子,也就是曹操老婆的妹妹嫁给了夏侯渊,这让他们之间还存在连襟关系。

在这里有个点还可以深究一下,为什么曹操的小姨子就非要嫁给夏侯渊?两家关系为什么就走得这么近?

因为夏侯渊曾经给曹操顶过罪:

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

曹操之前犯了重罪,夏侯渊替他蹲过大牢。这个关系够不够铁?

当然曹操之所以看重这位同族兄弟,还因为他有个特别的品质:

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夏侯渊死了的弟弟将女儿托付给他,遇到饥荒之年,夏侯渊为了完成弟弟的托付,竟然将自己的儿子舍弃了。

如此看来,夏侯渊这人仁义守信没得说。

有这么靠谱的人,曹操自然是格外高看一眼。将小姨子嫁给他说明什么?说明曹操已经将夏侯渊视为了可以给予重托的心腹。

189年十二月,曹操陈留起兵,夏侯渊成为最早追随曹操的一批人,在军中任别部司马、骑都尉职。 

随后夏侯渊之所以没有像其他亲族将领那样在外征战,是因为曹操将最关键的要害托付给了他。

建安初,夏侯渊先任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陈留是曹操起兵的根据地,在早期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后来颍川的作用则更为突出,颍川士族为曹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及粮草的保障,后来曹操迎汉献帝都许,许昌就在颍川境内。

200年,官渡之战,双方都已经断了粮草,正准备最后生死一搏,关键时刻夏侯渊将粮食运上了前线。

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

可见早期的夏侯渊的职责,便是守护曹操的命脉。

当然在200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夏侯渊的那个侄女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抢走,并被其娶为妻。

三国时期,军中毕竟有军法,大将抢女人,除了破城之后曹操曹丕孙权周瑜等人干过,平常光景是很少出现的这类情况,向来注重名声的刘皇叔更不允许麾下这么干。并且夏侯氏是在谯县附近。谯县是处于曹操控制区的腹地,如果盗贼多小姑娘肯定不敢去拾柴,如果是平安时节张飞强抢民女显然是触犯了军法。

所以所谓的“抢”,很可能是双方为了拉近关系而进行的联姻,但没想到后来刘备撕破脸一跑了之,夏侯渊为避免在曹魏朝堂上丢面子就对外宣称是被抢了。

谯沛集团

随着曹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其业务需求提升了。比起替他看家,曹操更需要镇守四方的猛士。

这独当一面的重任,肯定是交给心腹更放心了。

夏侯渊就是在此时开始了他四处征战的生涯。

201年九月,夏侯渊先是与张辽围攻昌豨于东海。这仗打得中规中矩,后来昌豨向张辽投降。

但显然夏侯渊表现得相当不错。所以206年八月,昌豨又叛,当于禁无法攻克昌豨时,曹操令夏侯渊加入。

夏侯渊一进场,局势迅速出现改观,曹军接连攻落昌豨的十几座据点。因为攻势太过于猛烈,逼得昌豨不得不主动投降。

显然此战夏侯渊是绝对主力,他也因此被拜为典军校尉。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以夏侯诸曹为代表的谯沛将领的特点。这些谯沛将领大多出身于社会底层,他们不是行伍出身对兵法基本上就没什么钻研,同时他们和黄巾军山贼那些野路子实践派不一样,在经历上也稍显欠缺。

这就决定了他们行军打仗只能是跟着感觉走。这种方法显然是不成熟的,但在初期不按常理出牌,也能收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奇效。

比如夏侯渊就喜欢带着一帮精锐搞奇袭。

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

这个速度在当时是十分惊人的。要知道此前快速行军的记录,是在何进之乱后,董卓连夜行军去找汉协帝,其速度是“昼夜三百里”,一日一夜不睡觉连着跑,也就是三百里而已。夏侯渊三日行五百里,绝对是高强度不要命的跑法。

但恰恰是这种铁脚板,让夏侯渊在战场上大获成功。

207年十月,济南、乐安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部在当地快速发展起来,他们侵掠城池,斩杀官吏,济南王刘赟都被他们杀了。这说明这支黄巾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但夏侯渊打得是极为轻松。 

渊将泰山、齐、平原郡兵击,大破之,斩和,平诸县,收其粮谷以给军士。

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三郡兵进剿,很快就摆平了这股势力。

随后夏侯渊又相继平定了庐江雷绪、太原商曜。都是夏侯渊独立领兵完成。

有人也许会问了,别的将领都是四处征战开疆拓土,为啥老让夏侯渊干这种讨逆的事,这算是重用吗?

可别小看这些行动,其实它们都是夏侯渊平定西北的预演。

擅长长途奔袭的夏侯渊

211年三月,在中原摆平商曜之乱后,夏侯渊被派往汉中方向。 

八月,马超、韩遂联合关中诸将,共同起兵反对曹操,渭南之战爆发。

后来曹操战胜了马超韩遂,重新稳住了西北地区的形势。

此战虽然经典,但还是遗留下来一些问题:

1、曹操虽然基本上消灭光了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但马超韩遂并没被消灭,他们还具备一定实力。

2、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战斗力强悍的关中联军,是因为曹操抓住关中联军缺粮的短板,也就是说一旦粮草充足,马超韩遂等人还可能卷土重来。

3、曹操解决了关中诸将,但没有解决周边的羌胡势力。这些势力若与马超韩遂联手,同样会成为强大的势力。

但此时曹操已经没法顾及这些了,他得迅速赶回中原,因为河间又有人反叛了。

使节杨阜感到颇为担忧。毕竟马超、韩遂都不是省油的灯。赤壁之战时,连周瑜都看出他们不好对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杨阜认为马超和韩信一样机智,和吕布一样勇猛。曹操一走,马超极有可能联合羌人、氐人重新打回来,借助其过去的影响力,将很有可能实现翻盘,让曹操再度失去凉州一带的地盘。

阜时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后来果然不出杨阜所料。韩遂、马超等人不仅依靠羌、氐二族,而且还联合了汉中张鲁的力量,他们又在凉州闹腾起来。  

当然曹操并非听之任之,他留下夏侯渊,让其负责平定西北。  

于是夏侯渊平凉州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马超复叛

夏侯渊先是讨平仍旧盘踞在凉州的地方小股势力,消灭马超的羽翼,让其追随者队伍大幅缩水。

212年正月,夏侯渊带着朱灵、路招等人击破占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赶跑了刘雄并收降其所有部属。

随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夏侯渊率领张郃、徐晃围剿韩遂、马超的得力干将梁兴。梁兴的势力不小,盘踞在蓝田、鄜、夏阳等地,还不时向左冯翊进犯。夏侯渊等人一战便在鄜斩杀了梁兴,顺道还干掉了夏阳贼寇靳富,收降三千余户贼寇。

夏侯渊进展这么快,让马超有点坐不住了。要是等夏侯渊肃清凉州,马超再反攻可就没人支持,难以再站稳脚跟。

于是同样在当年正月,马超就再次带着羌胡的军队在凉州起兵,凡是没被夏侯渊讨伐过的地方,比如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地纷纷响应。张鲁为了能够保住自身势力,也派出大将杨昂协助马超。

这样马超一下就集结了万余人,将凉州的治所,也就是首府冀城给围了起来。

估计夏侯渊不急着援救,就是希望凉州本地势力能够与马超来个鹬蚌相争,而夏侯渊则能坐收渔翁之利,让曹军以最小的代价来平定凉州,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马超将冀城围困了七个月。最后凉州刺史韦康坚持不住,献城投降。可没想到马超进入冀城后却翻脸无情,指使张鲁部将杨昂将凉州刺史韦康和冀城太守给噶了。

从这一举动便可看出马超谋略有所不足:但凡占领一地,要么争取地方官的支持,要么强迫地方官教他做事,可马超一来就给地方官送盒饭吃,接下来还能靠谁来有效掌控当地局势?

在这个节骨眼上,夏侯渊率兵杀到。

显然马超害怕冀城军民反对他,给他来一个里应外合。于是马超便在远离冀城二百余里的地方迎战。

马超占据主场优势,且是以逸待劳,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夏侯渊便被他给击败了。后来还陆续有更多的势力响应马超,为了避免遭遇更大的失败,夏侯渊便返回了长安。

夏侯渊知道凉州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被杀的韦康是什么人?他是前凉州牧韦端的儿子,韦家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其势力已经遍布凉州。马超出尔反尔杀了韦康,这事怎么可能轻易了结?

夏侯渊决定隔岸观火,一切走着瞧。

杀韦康绝对是个昏招

214年,韦康的老部下赵衢、尹奉、杨阜、姜叙等人团结在一起反抗马超。先是姜叙、杨阜在卤城起兵,赵衢劝说马超前往讨伐,可马超一出城就紧紧关闭了冀城城门,将马超的妻儿全部噶了。马超打不下卤城,又退不回冀城,最后没有办法只得逃往汉中。

马超肯定不甘心就此失败,他向张鲁借兵,试图重新夺回凉州,姜叙等人急忙向夏侯渊求救。

这一次夏侯渊迅速派兵驰援。这次如此积极,是因为凉州刺史韦康已经被马超所杀,本土势力没了主心骨,势必会投向曹操阵营。如果此时不救凉州,等凉州被马超打得四零八落,再想重新掌控凉州就难了。

通过此事夏侯渊的反应,也足可见当初他不急着救韦康,并非害怕打不过马超,而是有意制造本土势力和马超之间的对立而已。

这是夏侯渊与马超之间的最后一次决战。

夏侯渊先派张郃率五千马步兵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向马超军包抄,将马超军死死拖住。而夏侯渊则率主力随后出发,并找机会与张郃合围马超军。

当张郃到达渭水之后,马超率氐、羌数千人和其打了一仗。

显然张郃军的战斗力要远远强过羌胡军队,并且张郃从陈仓小道包抄确实打了马超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威名赫赫的马超就这样被击败了。

使张郃督步骑五千为前军。超败走。

这一仗,不仅永远地将马超赶出了凉州,还挤压了韩遂的势力空间。

韩遂在显亲,渊欲袭取之,遂走。

夏侯渊决定乘胜追击,紧跟着韩遂一直追到了略阳。接下来有三个选择:继续追击韩遂军,攻打羌胡军队的重要据点兴国,或者进攻长离的羌人部落。

此时的夏侯渊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水平。他认为韩遂的军队精锐,兴国的城墙坚固,都是一时难以取胜的。所以不如攻击他们的软肋:长离的羌人部落。韩遂军中有很多长离的羌兵,夏侯渊军一攻打长离,韩遂为了稳定军心就必须去救。这样夏侯渊就能找到机会与韩遂在野外决战。

于是夏侯渊充分发挥其优势,长途奔袭长离,果然大破之。

渊乃留督将守辎重,轻兵步骑到长离,攻烧羌屯,斩获甚众。

韩遂为了稳定军心,不得不带着羌胡一万多骑兵来救援老家。

当与韩遂对阵时,夏侯渊手下的将领们内心是崩溃的。韩遂的老底子规模也太庞大了吧?

诸将见遂众,恶之,欲结营作堑乃与战。

大家想求稳,准备修筑工事和韩遂长期对峙。

夏侯渊赶紧喊话,都什么时候了,赶紧支棱起来,和韩遂殊死一搏啊!

夏侯渊对局势的判断十分准确,双方实力对比一目了然:

1、论规模,双方大致相当,或者韩遂军稍占优势。

2、论战斗力,夏侯渊军是精锐骑兵,装备精良;而韩遂的骑兵都是羌胡骑兵,装备要差很多。单兵素质两军应该是不相上下。这样综合来看,夏侯渊军的战斗力更强。

3、论士气,夏侯渊军刚攻破了长离,信心大振,并且是以逸待劳;而韩遂军被偷了老家,军心涣散,并且长途行军疲惫不堪。夏侯渊军的士气也更胜一筹。

这样一对比,夏侯渊又有何惧?趁韩遂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迷时发起进攻,才是获取胜利的明智之举。

所以不必犹豫,就现在!大家大战一场吧!

渊曰:“我转斗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与耳。”乃鼓之,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于是夏侯渊亲自抡起鼓槌,重重地敲击起进攻的鼓点来。

在夏侯渊的鼓舞下,曹军一时间血脉偾张。来都来了,不好好地干他一家伙?!

在曹军的疯狂进攻下,韩遂军的将士们感觉吃不住劲了。没想到这群汉人这么猛,装备还这么好,根本挡不住啊。于是大队的韩遂军竟然被平推掉了。

韩遂军连帅旗都被夏侯渊军缴获,可见其指挥系统都被打崩溃了!

最后的冲锋

强大的马超、韩遂都被夏侯渊击败,接下来凉州之战已再无悬念。  

夏侯渊在击破韩遂之后,接着又攻下了兴国。昔日坚固的兴国城在四面楚歌下竟然变得不堪一击,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被彻底击败,其势力不复存在。

当年十月,夏侯渊又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割据三十余年、裂土称王的宋建。

拥有数万彪悍兵马,让朝廷几次讨伐都失败的宋建,这一次再也没有那么好运了。在失去马超、韩遂的支援后,宋建变得不堪一击。夏侯渊率领规模处于劣势的军队,用了一个多月就将宋建攻灭。

夏侯渊又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长期动荡不安的陇右地区由此归顺朝廷。  

215年,韩遂病死,其部属将其首级献给曹操以示投降。   

此次平凉州之战,夏侯渊用时不足十个月,转战一千五百多公里,发起三次大战,歼灭十余万敌人,三十年的凉州之乱,由此彻底被平定。  

215年三月,在凉州彻底平定之后,曹操方才放心地西征汉中张鲁。

对于夏侯渊,曹操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认可了其作战及谋略水平: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夏侯渊因此一战成名,确立了其西线最高指挥官的地位。 

0 阅读:25
品史学家江樵

品史学家江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