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至20日,浙版传媒连续两日收获涨停板——诚然,此刻撰写此文颇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味。然而,早在2月13日,即浙数文化结束其“六连板”行情的当天,我已将目光投向了浙版传媒。只是,对于基于统计套利的投资策略,我内心始终存有一丝顾虑,因此,每一次,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交易良机从指缝间悄然溜走。
一、浙版传媒和浙数文化的相似性
浙数文化,原名“浙报传媒”,实控人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版传媒和“浙报传媒”仅一字之差,实控人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从2020年至今,浙版传媒和浙数文化的营业收入之比在3倍上下波动。从2020年至2023年,浙版传媒和浙数文化的归母净利润之比一直在2至3倍之间。2024年1月至9月,浙版传媒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约50%,仅4.34亿元,略低于浙数文化的4.75亿元。

根据浙版传媒和浙数文化的市值走势可以看出:一是在没有“AI概念炒作”的情况下,浙版传媒的市值围绕200亿元上下波动,浙数文化的市值围绕100亿元上下波动,两者的市值之比在2倍上下波动;二是在有“AI概念炒作”的情况下,浙数文化作为“AI+游戏”题材股深受投资者喜爱,2023年的ChatGPT概念炒作,浙数文化的市值从100亿元上涨至200亿元;2024年的DS概念炒作,浙数文化的市值又从120亿元上涨至240亿元。

因此,基本可以确定浙版传媒的上涨属于纠偏式补涨,即浙版传媒的市值不应该低于浙数文化,因此,浙版传媒这次的上涨大概率以超过市值超过浙数文化为目标。
二、中交地产和宋都股份的先例
2022年初,曾经也有类似的例子。我当时把这个例子记录下来了。当时,市场炒作地产题材。
考虑到当时正处于2022年初,所以,如果站在当时的时空下,我们应该看中交地产和宋都股份2019年至2021年的营业收入情况。

在净利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由于业务范围均在杭州区域,中交地产的营业收入(2021年)大约是宋都股份的2倍,按照一个正常人的思维,中交地产的市值应该不说是宋都股份的2倍,至少也不应该低于宋都股份。

然后,市场就是有那么多的“出人意料”,2022年3月,宋都股份的股价率先启动,最高触及100亿元的高度,宋都股份的市值最高涨到了中交地产的1.77倍。
很显然,短期内,中交地产就需要补涨。随着中交地产股价启动,宋都股份股价回落,宋都股份和中交地产的市值比迅速回落至1以内。时机稍纵即逝,交易窗口大概只有1周时间,周收益率介于30%至40%之间。
三、小结
配对交易的短线交易,更像是“补涨”。不过,考虑到短线交易的时间窗口很短,期望收益率很高,确实值得小仓位尝试。
那么,这个策略是在赚什么钱?我认为,这种股价上涨并不是业绩增长的正向反馈,因此,它不是再赚基本面的钱,它其实是在赚统计套利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