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为何自始至终没有背叛刘邦?

熠彤谈历史 2023-02-23 13:53:06

文章字数3104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韩信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能屈能伸又运兵如神的良将,一生从无败绩。他和萧何、张良三人都为汉朝名将。刘邦和吕雉作为汉朝的开国帝后,行事凌厉,手段果敢却不乏狠辣,刘邦曾经在被追捕的过程中,为了逃命,将自己的妻儿踹出马车,可见其人冷血无情,做事非常理性。

刘邦登基后,杀死很多和他一起称兄道弟的大臣,吕雉也一直配合他,最后这两个人成了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这种铁血手腕也为耕者有其田能快速实施奠定了基础。

而韩信却一直认为刘邦不会杀他,有何缘由?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两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性格使然。刘邦为人心狠,韩信却直到死前都愿意相信他。这是为什么呢?

农民起义之刘邦梦白蛇

中国古代许多农民起义都会伴随着一些人为的天意,例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在鱼肚子中放入早就书写好的帛书“陈胜王”三个字,接着假装狐狸大喊“大楚兴,陈胜王”。而刘邦也梦到了一条白蛇。

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中国的统一有很大贡献。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决断力很强,这在某些方面体现在心狠上。刘邦最初的起义念头,源于他去押送犯人的途中,有一部分犯人逃跑了。

押送犯人不力,秦朝的制度又一向严厉,刘邦最后肯定会被追究责任。再加上,当时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许多百姓已经不堪重负。秦朝的瓦解,几乎是必然的。

因此,他对剩下的人说:“你们也跑吧,我也要离开这里了。”接着,他喝了大量的酒,借着酒醉决定抄小路回家。在路上,他遇见了两条大蛇,挥剑斩断了它们的头,当晚他就梦见,有一个妇人对他说他是赤帝之子。

刘邦醒后,觉得自己命运非凡,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吕雉。吕雉也坚定地支持他,认为他是天命之人。

刘邦在斗争后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项羽。而他能够打败项羽,有很大程度上依赖是韩信的领兵才能。在项羽成功进攻关中后,回到湖南杀了楚怀王,而诸侯们却又开始混战,天下归于谁手中还未可知。刘邦手下能人众多,他听从萧何建议离开了关中。

之后又采纳张良的建议,让项羽以为他对称帝没有兴趣。以此拖延时间,两个月之后,他的军队和终于合并到一起,时机成熟,当时韩信统领大军攻打项羽。

由于战争持续的太久,楚国的士兵都非常的想念家乡,于是张良想出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计划,而楚军听到了来自家乡的歌声,军心涣散,已经没有了一鼓作气的心气,两军对战最重要的就是坚毅的军心,所以楚军被韩信轻易地击溃了。

剩余的士兵要么投降。要么逃亡,有些仍旧坚守的人打算让项羽离开,但是项羽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刘邦除掉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于是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下一代的统治者。

从性格的角度上分析,为什么韩信如此信任刘邦

韩信早些年很落魄,甚至只能去其他人家里蹭吃蹭喝,一个有手有脚的青年这么不勤快,时间久了,自然会在村里有不好的传闻,他生的高大威武却好吃懒做,以至于村里的人都不屑和他为伍,当时他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他与亭长交好,所以经常他们家吃饭,亭长的妻子怕他从今以后都会赖在他们家,很是苦恼,有一天就没有准备他的饭,他也就知道人家的排斥了,一气之下和他们断绝了往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却又有一定心气。

但韩信依然没有自己上进,也没挣钱吃饭。再饿的要死的情况下,有一个老妇人主动给他的饭吃,并且一连十几天。韩信很是感动,说以后要报答妇人,韩信虽然没什么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但他内在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结果老妇人反而不悦,她并不是需要韩信的报答,反而劝导他,认为他这么高大的人,更应该立一份事业。

而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对韩信的影响很大。村里人挺多都看不起韩信,矛盾积压已久,因此时常挑衅他。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说:“韩信虽然又高又壮,喜欢舞刀弄枪。但是是个没用,又胆小的人。”

韩信并没有反驳,年轻人又开始激怒他,如果韩信不怕的话,就一刀刺死自己,怕的话就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没想到韩信真的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此后所有人都笑话韩信说他胆子小。

后来的起义军中项羽的军队规模最大,韩信也曾经想要投靠过他,但是对于项羽来说,韩信只是个小角色,他显然更信任别的人,所以韩信并没有受到项羽的重用,他在军中默默无闻。

然而,萧何却很赏识她,他曾经多次向刘邦介绍过韩信,希望韩信可以被中用,刘邦刚开始并不以为意,之后在和韩信的相处当中也意识到他是个人才,开始重用他。

韩信的军事得以发挥。所以对韩信来说,是刘邦给了他截然不同的人生,此后他对刘邦非常的忠心,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报复之前侮辱他的年轻人,反而原谅了他。可见,他并不是果然记仇的人,反而很豁达,知恩图报。

韩信身为臣子究竟犯了哪些错误,他和刘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在我国古代,君臣之道是非常有讲究的,哪怕劝谏也要讲究方法,更别提是向君主提出要求。

当刘邦登基为帝之后,他和昔日的好兄弟之间的关系就变了,而萧何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在这个身份当中转变得很成功,然而太成功也不好,不过以韩信的性格,他却不一定会觉得自己需要做做一个卑微的臣子。

虽有赤诚之心,但他终究也是一个性格莽撞的人。

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伤害之前给他胯下之辱的年轻人,反而放走了他,以小见大,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所以他一直没有背叛刘邦可以理解。

项羽曾经多次游说过韩信,让韩信回来帮助他,并且希望他能背刺刘邦。但是韩信从来没有被诱惑过。他多次说明刘邦对他有恩,他永远不会背叛刘邦。

然而在一些小事上,他却并没有一种身为臣子的自觉。比如,他出生平民,在成为大将军之后,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已经改变了,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可以享受他的功勋,所以他希望刘邦能够答应他封妻荫子的需求,尽管他并没有王氏血统。

为了他的功劳能够传承下去,他主动地向刘邦要求,希望可以分他为异姓王。可见,他虽然并没有想要背叛刘邦,但也没有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自己只是个大臣。

而刘邦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刚开始,他可以满足韩信的要求,但是随着权力欲望的膨胀,他对韩信的不满也体现了出来。

在还需要他的时候,韩信自然是他的左膀右臂,但当汉王朝已经建立,新的国家需要稳定,而不是继续打仗时,韩信的优势显然就已经下降了,而他却并没有改变自己对刘邦的态度。

虽然敬重,但不崇拜,一直将刘邦当作是对自己有恩的人,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可封建帝制的君主掌控欲都是非常强的,韩信犯了大忌讳,成为了不稳定因素。

于是,在刘邦的示意下,吕后和萧何将韩信骗进宫中,韩信就被杀死在宫里。他死之前也表达了他的后悔,自己应该早一点听从他人的劝告,而刘邦在得知韩信死后且喜且怜之,说明他也对过往的兄弟有感情,但终究他对权力的欲望超过了这份感情,而他和吕后在清楚了有威胁的大臣后,也将成为西汉手腕强劲的政治家。

韩信一直没有背叛刘邦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虽然是个有野心的人,但却没有像帝王那样空前膨胀的野心,在我国封建帝制时期,几乎就没有手段不果敢的君主,因此韩信可以成为起义队伍的将军,而不是那个起义的人。

他的欲望是建立一番大事业,让他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他的封荫,所以他不想取代刘邦的心情可以理解,而随后在他和刘邦矛盾日益凸显之时,身边的人也曾劝过他,虽然面对过其他臣子的下场,但韩信依旧认为刘邦不会杀他,依旧那么信任他。

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是刘邦给了他机会,他命运的蜕变恰巧是刘邦决定的,因此刘邦在他的心中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他应该是一个想要功成名就的人,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底线,他具有超常的军事才能却又没有很高的情商,不能敏锐地捕捉到别人内心的想法,空有武力却不能洞察人心,这样的性格也就注定了他最开始和最后的结局。

0 阅读:5

熠彤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