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3126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开国君王,铲除忧患,建立汉朝。汉高祖刘邦横扫秦楚,出身农家却为人豁达大度,不可不谓一代明君。但是汉高祖刘邦因为一件历史事件被骂2000年,这是刘邦一生中最大的耻辱。甚至动摇大汉帝国刚出生本就不稳定的根基,这便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在司马迁笔下,白登之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与耻辱,陷入白登之围的刘邦被打的抱头鼠窜,最后靠一个女人侥幸逃脱!只是真相真的如此吗?仅仅是因为刘邦答应每年呈送美女的承诺,冒顿便在必胜的情况下放刘邦一马?真相真是如此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白登之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刘邦从小在农家长大,性格却豁然大度,在陈胜吴广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楚汉之争后,一统天下,于长安称帝。之后免徭役、轻赋税、休养生息、重农抑商,可谓是一世英名。
在白登之围之后,宣布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最后于汉十二年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可以说刘邦一生的污点只在于白登之围。
汉朝初期,匈奴在蒙古高原一片游牧,以水草丰富为基础迁徙。匈奴好战,恼怒,与内陆有完全不同的风俗和三观。
秦汉时期,匈奴的冒顿单于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成为了匈奴的新任单于,冒顿单于擅长训练部队,骁勇善战,并对外扩张,不仅吞并了匈奴别部和河套地区,一同匈奴。
还对汉地进行掠夺。这对汉朝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楚汉之争后,刘邦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便是猖獗的匈奴!
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削弱了许多诸侯的势力,将权力回归中央。其中韩王信便是众矢之的。韩王信的封地是阳翟,地处中原,地理位置关键重要。
当时汉高祖对韩王信并不放心,处于多方面考虑,便将韩王信遣送太原。但韩王信认为太原晋阳离边疆太远,对边疆守卫百害无一利, 便要求将自己的王都迁往更远的北方马邑,刘邦虽然嘴上答应,心里却留下了芥蒂。
韩王信到达都城后,多次与匈奴交手,但都是败多胜少!冒顿年轻兵力又强盛,与韩王信的对战中更胜一筹。公元201年,冒顿率兵十万攻打马邑,韩王信无奈,只得派遣使者向匈奴求和以保全城中人民安全和财产。
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是在刘邦心中留下了怀疑的种子,刘邦认为,韩王信表面上是不得以求和,其实私底下与匈奴有私通的行径,所以一封书信表达了责备和谴责。
韩王信被冤枉后十分不满,但又担心受刑受罚,便索性一拍大腿!与冒顿约定,攻打汉帝国!随后,韩王信与匈奴大军一同南下,攻打太原,也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叛国者”。
韩王信反叛后,刘邦亲率32万大军攻打韩王信与匈奴,频频传来大捷,不仅击溃了韩王信的军队,还对匈奴进行了巨大的打击。
刘邦愈战愈勇,一路过关斩将,来到白登山前后。刘邦派试着去视察匈奴的情况,没想到冒顿阴险狡诈,假装将军队羸弱的一面展现在刘邦眼前,将精兵隐藏起来保存实力。
使者归来之后如实禀报,刘敬便劝说其中恐怕有诈,恐是冒顿的陷阱,怕是冒顿故意隐瞒军队的长处,用短处来欺骗。没想到刘邦不听,反而将刘敬关押起来。
随后的故事果然如刘敬所猜想。刘邦轻敌率军进入白登山,被匈奴所围困。40万匈奴大军切断刘邦步军与骑兵的联系,虽说双方损失巨大,但被包围的汉军失去与外界的联系,粮草不足,不可不谓笼中困兽!
被困七天七夜后,陈平提出一计,冒顿身边有一位新得的妻子阏氏,冒顿对此人十分的喜爱,并且阏氏十分得喜爱金银财宝。陈平便提出一计,贿赂阏氏,让其在冒顿身边吹耳边风,帮助汉军逃脱。
最后,冒顿听从阏氏的建议,放走了刘邦和汉军,这便是白登之围的全过程。在此之后,汉朝失去了讨伐匈奴的能力,刘邦开放边境,采取与匈奴亲和的政策。
虽然采取了政策,但两国关系并不稳定,甚至有冒顿激发,但边境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关系逐渐发展。
白登之围存在什么“漏洞”?据《史记》记载,刘邦在白登之战中,不听劝解,被冒顿计谋所骗,被困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之计才得以脱困。司马迁描写的刘邦,实力不济却又自大自傲,最后靠谄媚低下,谁人看了不说一句好笑。然而,真相真是如此吗?
首先,冒顿在厮杀与背叛中称王,擅于训练亲兵和调教随从,他并不是一个天真的人,相反,他是一个狡猾、残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草原霸主。
要知道在此之前,匈奴还只是处于不毛之地的未开化的野蛮人,是一个弱小的部族,冒顿杀死父亲,夺下单于之位,在短短几年间扩大了匈奴领地,几乎同意了匈奴部落,甚至动摇汉朝的领土,这样一位民族领袖,怎样也不会因为一个宠妻的话而作出重大的决策。
更别说刘邦身边的陈平,得到刘邦的亲信,事关一国之存亡,不会贸然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宠妻。这么一看,历史上总有许多虚伪的假面,所谓的宠妻也不过是时代的台阶。
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十万大军无法对刘邦的军队进行分割。
当时的白登山,高百余里,山势起伏,在平城往东七里有余,并不是冒顿匈奴所擅长和熟悉的地形,那么为什么刘邦来战时,冒顿要在远离平地如此之远的地形上打山地战呢,更不用说冒顿率领的都是骑兵,这并不是有利于他们的方式。
很显然,冒顿选择这种方式,只能说明他的实力不足以正面对抗刘邦的轻骑。
刘邦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优秀,虽然被围困,却久攻不下,更不用说数万援兵在公里之外,随时有支援的风险。冒顿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愿意和刘邦硬碰硬。根据史书记载,冒顿围困七天七夜,却一步都无法进步白登山。
而刘邦几乎没有损失一点兵力。对于冒顿来说,南下攻打汉军便是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军力,若是空手而归,这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损失,匈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
更何况,虽然冒顿是匈奴的首领,但在如野生丛林一般的游牧民族里,反叛是常有的事情,若是冒顿在这里消耗了过多的力量,回到草原也岌岌可危。此刻他进退两难,并不是传说中轻易的必胜场面。
白登之围的真相首先,冒顿在必胜的情况下放走刘邦,一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匈奴本身是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他们擅长在广阔的地区进行突击而不是围歼。
冒顿率领的军队虽然听指挥,会作战,但大多数都是骑兵,没有步兵做保障,仅仅靠骑兵从山下发起进攻,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其次,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南下的目的之一是掠夺食物,所以并没有充足的食物补给。
七天七夜的围困,虽然刘邦已是笼中困兽,但冒顿一方也并不悠然自得,他们会比汉军先进入枯竭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邦的步兵和骑兵虽然断开了联系,但仍在公里之外等待援助,离得并不远,待他们找到机会进行回合,情况并不如冒顿想象的那么好。
如果冒顿继续进行突击,可能会出现刘邦的军队一举会合,全面夹击的情况出生。山地地形并不是匈奴擅长和熟悉的地形,但对土地广袤的汉高祖来说却是优势,若是强行进攻,可能会落得鱼死网破的下场。
所以,思索再三,何不凭借这个台阶,接受汉军的供奉和条例,正顺遂了冒顿的心愿!
双方开始谈判,冒顿匈奴狮子大开口,刘邦则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和亲的方式来打开边境的关系,如此一来,刘邦得以撤退,冒顿也得到想要的利益,一举两得。
并且,汉朝刚刚建立,内忧外患,一旦刘邦死在白登山,汉朝可以说是群龙无首,汉军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刘邦的生死安危。而事实也是如此,刘邦撤兵回到长安,军力削弱,各个诸侯君王纷纷反叛,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刘邦带病出征,才平定。
那么双方同意贿赂也可以理解了。匈奴本就是以掠夺为出发点南下出兵,陈平以“酒米食、宗室女”为条件,不仅是大量的食物资源,还有汉室皇朝的尊严和把柄,这对于匈奴来说,已经是超出了原本的预期。而贿赂宠妻,不过是历史的遮羞布罢了。
最后,历史的风刮了又散,四大美女,江南扬州,弥漫在历长河里的真相如水中遗珠,有多少是为了掩埋欲望和目的,又有多少是各个政权之间的权衡利弊,虽说读史明鉴,但有许多背景是需要再次考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