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好学”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1-20 03:57:56
“好学”在《论语》中出现八次。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篇》)
《论语》中,“好学”的人只有三位:孔子本人、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问”。孔子是“入太庙,每事问”,颜渊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孔文子,能做到“不耻下问”。
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如果说知识的学习,高手如云。如冉求的多才多艺,子夏对文学的研究,公西赤的相礼等。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称得上“好学”二字,且“好学”的内容是“不迁怒,不贰过”。可见,孔子所谓的“好学”是学习圣贤之道,一个人通过“夫子之文章”的学习,理解到了其中蕴含的“性与天道”(《论语·公冶长篇》),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解的道理消化于生命,在生活中好好践行,逐步步入圣贤的行列,这才是儒家的“好学。”
我们现在说“好学”,是一个人努力学习的意思。一个人即使你参加的培训班再多,学得再多,记得再多,能成为一个专家或者教授,那也是这个行业中的行家。用儒家的标准来说,也不能叫“好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