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乐学”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1-26 04:10:16
“乐学”就是“学乐”。“乐”是高层次的精神愉悦。“乐学”是怀着快乐的心情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论语•学而篇》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个人只有喜欢学,愿意学,才会把大把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在齐国学习音乐时,孔子是“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篇》),以此为乐。
《论语•述而篇》记载:“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对孔子而言,学习不是一件沉重的事情,而是身处这么浓厚的学习乐趣中,他能用功到“韦编三绝”,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了。《论语•子张篇》记载:“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夏说,孔子在学习中做到了有始有终,终身都处于快乐的状态之中。
对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同。《论语•雍也篇》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们,要怀着喜悦的心情对待学习。
现代有些年轻人晚上学打游戏,可以学到半夜二、三点钟,这不算是“好学”,也不叫“学乐”,他这是玩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只有真心喜爱学习,才能将要学的东西扎实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有所成、有所获的快乐。
《论语•述而篇》记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雍也篇》记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中国读书人常讲“孔颜乐处”。孔子和颜回立志于对“道”的追寻,无论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都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获得精神的富足,这才是一个人“乐学”的源头活水。
0
阅读:2
才华大道
苦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的重要性。强迫他做事,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激发他做事的兴趣,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