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有人生:《论语・尧曰篇》(2•1)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1-07 04:32:28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问夫子:“老师,从政要怎么做呢?”夫子说:“尊重五美,摒弃四恶,这样就可以办理好政事了。”子张问:“五美是什么?”夫子说:“在上位者,第一须懂得惠而不费,二是劳而不怨,三是欲而不贪,四是泰而不骄,五是威而不猛。”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公元前503至?)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比孔子小48岁,与子夏、子游齐名。春秋末年陈国人。 “何如”的意思是如何,怎么样。 “斯”是文言指示代词。这;这个;这里的意思。 “何如斯”是怎样做才能把政务治理好。 “从政”是从事、治理政事。 “矣”是一个语助词。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要通过为政的形式,为天下人服务。子张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您看,我要毕业了,将来有可能从政的,那我怎样做才可以从政啊?其实,从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官为了什么?是打算以权谋私?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多为民众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听到弟子子张的问话,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尊”的本义是酒器。《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尊,酒器也。”这里用作动词,是敬重,推崇的意思。 “美”本义指漂亮、好看。这里的“美”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最简单的理解,“美”是好的或善的,对社会或者个人的发展是有益的或者起积极推动作用的。 “屏”的本义是宫殿当门的小墙,又称照壁。《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屏,屏蔽也。”这里读音是bǐng,“屏”这里同“摒”字,是抛弃,废除的意思。 “恶”的本义是罪过,泛指不好、恶劣。 “尊五美,屏四恶。”我们可以理解为推崇五种美,摒弃四种恶,做到了这些,就可以办理好政事了。 我们看,孔子教育弟子是从道德的角度引导弟子。正如唐朝文学家韩愈所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解答弟子的问题,给出的答案是隐恶扬善!懂得“尊五美,屏四恶”的道理,从政没问题;做其他的,一切也是OK。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张问了,老师,五种美的行为是什么呢? 孔子见子张不明白,直接给出了答案:“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既然子张问的是如何从政,这里的“君子”理解成“在上位者”比较好! 孔子说;一是“君子惠而不费”。 成语“惠而不费”就出自本章句《论语》。意思是给了别人好处,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耗费。 “惠”的本义指仁爱,一说指聪慧,引申为柔和、温顺。仁爱体现在行动上是给人以财物或好处,故引申指施舍。又指恩惠、好处,用作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施恩惠给民众的意思。 “费”的本义指花费 (钱财)。 “惠而不费”,乍一听有点儿矛盾啊!凡是施惠于人,哪有自己不破费的啊?其实,孔子说的“惠而不费”,不是说“施恩惠于民而不浪费”,而是指在上位者行政能根据民众的需要,出台一些利民政策,让民众从政策中或者利用政策得到实惠。大家千万注意,“惠众”不是让你拿着国家的钱给民众发福利,这样的话,施惠的数量不仅不会大,更不会长久!真要是如次的话,谁不会做啊! “惠而不费”既是一种办理政治的手段,又是一种良好的品行。如帮人带带东西,捎捎信,或者看到老人骑车上坡推一把,这些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无损的事情。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做,又岂止为政? 二是“劳而不怨。” “劳”的本义是费力、劳苦,指一般的劳动、烦劳。引申为疲劳、劳累、功劳、功绩,以上意思读作láo。引申为慰劳读作lào。“劳”的主体应该是在上位者指使民众勤劳于事。 “怨”的主体,有学者理解为君子本人,意思是说,君子本人付出辛劳的同时,“不怨”是不要生任何的怨恨,不能有任何怨言,这说明君子的修行比较好。其实,我们平常说的任劳任怨就是“劳而不怨”的体现。任劳容易任怨难,在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生怨恨的。如一些人常说,我单位都做十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这就有明显的怨气啊!结合下面“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这句话,“怨”的主体应该理解为民众。在上位者劳役民众,让民众辛劳了,民众还没有怨恨的情绪,这种执政的智慧,才是比较好的。 三是“欲而不贪”。 “欲”的本义是欲望;嗜欲。《说文》给出的解释是:“欲,贪欲也。”这里是想要,希望的意思,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这里的“欲”,理解成“欲仁”,是比较好的。 “贪”的本义是贪财,欲求多、不知足。 在上位者有没有欲望啊?有的。在上位者有想法、有欲望,他的“欲”是“欲仁”,对于个人来说,他要行仁;对于国家来说,那就是推行仁政。 “不贪”,这里不是贪财的意思。如果理解成贪财,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在上位者希望行使仁道,但不贪财,这样的理解是不顺的,因为“为仁”的本身,就包括了不贪财这一层含义。这里的“贪”,是不知满足地追求,贪图为仁的意思,也就是过分为仁。 在上位者有欲望,这个没有问题,但要懂得节制,不要过分的贪婪,“欲而不贪”是有欲亦有度。当推行仁政具有可能性的时候,就积极推行仁政,这样就能获得成功;当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还要强制推行仁政,这不容易成功的。 如戊戌变法的夭折。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但由于改革者过于急躁,试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的变革,最终引发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这就是在条件不成熟时“贪仁”的典型例子。 对于“欲而不贪”这句话,也有学者理解为,一个人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不要满足当下。这也是一说。 四是“泰而不骄”。 “泰”,《字汇》给出的解释是“泰,安也。” 一个人的心安住于“道”上,一切都按照“道”来,按照事物的运行、发展规律来办事,结果一定会好,做事做出好结果,这人自然是安泰、自重。 “骄”是态度骄横、傲慢。 一个人有了一点儿成就后,最容易滋生骄傲的情绪,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这个也看不起,那个也看不上的,这样的人谁会喜欢呢?所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容易烂,就是这个道理。 “泰而不骄”是在上位者应该有的品质,也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 五是“威而不猛”。 “威”的本义是强大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气势,是仪容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猛”是勇猛;威猛的意思。单纯看这个“猛”字,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猛了,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苛政猛于虎”,意思是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这显然会激起民愤的。 “威而不猛”是说在上位者对人要有“威”,有“威”并不是凶狠,不是让别人看到随时都要发脾气的状态,仪态威严庄重使人敬畏,却又不凶猛;如果凶猛可怕,人家一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你还怎么去领导他呢?行政的过程中,在上位者既要有威严,还要得到大家的拥护,是不能那么猛的,说着说着,有点儒家中庸之道的味道了。 “威而不猛”,不仅对在上位者实用,对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如此。 孔子是一二三四五,说得很清楚!
0 阅读:1
沐浴墨香张一

沐浴墨香张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