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英雄伟人创造的,这话没有错。但有时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小人物,略施了几招小计,就成功帮主子上位,登上最高权力,因此改变了晚清历史的走向。
在公元1860年9月,英法联军不远万里,来到古老的东方国度——大清王朝,他们来者不善,想撕开清朝的版图。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击败了八里桥僧格林沁的骑兵部队,逼近了北京城。咸丰皇帝面对强敌,不是坚决抵抗驱逐入侵者,而是惊惶失措,带着懿贵妃和亲信王公大臣们逃到热河避难,只留下恭亲王奕䜣留在北京与侵略者谈判。当时朝廷的实权掌握在跟随咸丰逃亡热河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等朝臣的手里。
在内外交困中,咸丰在热河不仅没有励精图治,相反还是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自幼就体质不好的咸丰帝为了滋补身体,喝下了鹿血,这反而加速了他身体的衰亡,公元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据说,当时怡亲王为示郑重,曾想请咸丰帝亲笔写下,但奈何咸丰帝已经病得拿不起笔来了,只好请朝臣写下遗诏。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由六岁的皇子载淳继位,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代为摄政。
这时,已经晋升为西太后的懿贵妃,为了实现自己专权的目的,决定下手铲除先皇任命的八位大臣。但是自己的权利有限,要想将八大臣一举铲除,必须依靠京城的恭亲王。可是,这时西太后想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及派出合适的人离开热河,到京师联络恭亲王。于是,小人物安德海这时粉墨登场了。他主动向西太后献上苦肉计。西太后按照安德海的想法命人将其打的皮开肉绽后,把他赶出热河。安德海带着伤痛赶回京师,他利用这个机会将西太后的心意告诉恭亲王。同时,以西太后的名义拉拢当时手握京城兵权的胜保等武官。
当年10月,西太后提前抄小道悄悄回到北京,并在当夜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去迎请恭亲王。安德海领命悄悄地来到恭亲王府,对恭亲王说太后请王爷火速进宫商议要事。起初恭亲王有些迟疑,认为皇嫂是新寡之人,自己深夜前去怕被人发现,落下不好的名声,在安德海的连番催促下,他秘密进了皇宫。恭亲王奕䜣与两宫太后进行商谈,一致决定杀死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随后,奕䜣悄悄回府准备,而慈禧却没有入睡,她在思考这次行动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
第二天一早,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以及军机大臣周祖培带着侍卫,冲进了郑王府捉拿端华,但是端华并不服,还召集手下侍卫将奕䜣等一干人围了起来。奕䜣根本没料到端华敢抗旨,他只带了十几个侍卫,两方实力相差悬殊,正在这紧要关头,安德海从门外冲了进来,同时高喊:怡王爷已被拿下,正在押往宗人府。安德海在热河施展“苦肉计”之后,头一次出现在端华面前,到此时,端华才明白,西太后与恭亲王早有预谋,打算除掉八位大臣,安德海从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端华听说王爷已被捉,只觉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心说自己还是乖乖就擒吧,或许还能得到宽大处理。于是,他不再反抗,奕䜣命人将他捆绑起来。
其实,这都是安德海所搞的诡计,他看出奕䜣的侍卫敌不过王府的高手,若两方交手,奕䜣必败无疑。那这次交战后就将以西太后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局面的出现,安德海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小聪明欺骗了两位王爷。
当奕䜣押解着端华回到宗人府后,安德海忙跪倒在地,请求王爷饶恕自己的欺瞒之罪,奕䜣念在他是好心帮助自己,便没有深究。正在这时,怡王载垣带着20多名侍卫冲进了宗人府,并与奕䜣的手下展开混战。就在双方战成一团时,安德海溜到府外,拼命地跑向荣禄的住处讨救兵。安德海与荣禄带领五百人马赶来助战,载垣见寡不敌众,便打算拔剑自尽,但是奕䜣踢飞了他的宝剑,活捉了载垣。随后其他几名大臣相继被捕。
在这场最高权力的角逐中,慈禧最后大获全胜,并颁布懿旨:肃顺嚣张跋扈,以权纳贿,目无君主,咆哮狂肆,将肃顺革职,查抄其所有家产。于是肃顺被满门抄斩;载垣、端华被凌迟处死;景寿等人发配新疆。这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之后,西太后与奕䜣密切合作,在紫禁城太和殿为小皇帝载淳举行了登基大典。两宫太后,尤其是西太后终于实现了渴望已久的政治理想——垂帘听政。
这些年来,安德海为西太后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在八位顾命大臣把持朝政时,安德海主动上演了一场“苦肉计”,回京与奕䜣通信,又帮助奕䜣男扮女装,混入行宫,共同商议铲除肃顺的大事。一个原本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此改变了大清历史的进程,西太后从此顺利登上了最高政治舞台,深刻影响了晚清几十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