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有人生:《论语・尧曰篇》(1•3)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0-31 04:06:03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周朝得到了上天很大的赏赐,拥有众多善人(的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说:“虽然(商纣王)有至亲,但(他)不如(我)仁爱民众。百姓有了过错,都应由我一人承担。”
“周”,这里是周朝的意思。
“有”的本义是持有,与“无”相对,后引申指占有、存在、保存、丰收、富有等。
“赉”的本义是赐予,引申泛指赐予、赏赐,又泛指一般的赠送。《说文》给出的解释是:“赉,赐也。”
“周有大赉”是说,周朝得到了上天很大的赏赐,赏赐的具体内容是“善人是富。”
《论语》中的“善人”主要是指在上位者,是执政者,但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比,这些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圣人能够制礼作乐,教化万民;善人只能是“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论语•子路篇》)(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以后,也就可以战胜残暴,免除杀戮了。)
“富”的本义是完备,《说文》给出的解释是:“富,备也。”后引申为财产多、使富裕等含义。
“善人是富”意思是,周武王说我们周朝得到“天”的厚赐,拥有众多善人来辅佐。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周朝现在日益强大起来,源头活水是“天”给我们派来了那么多的优秀人才。我们这些优秀的人才要齐心协力,为天下苍生鼓与呼,为生民谋福祉。
如果这句话是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说的,也可以理解得通!当时商纣王荒淫无比,无恶不作,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武王说,我们周朝得到了“天”的厚赐,拥有你们这些“善人”,大家携起手来,推翻商纣王的暴政,让天下人都过上好的生活。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的“富”,千万不能理解成“富贵”的意思。如此理解的话,周武王让少数人,也就是诸侯国的在上位者富裕起来,那么对天下大多数人就不管不问了吗?这显然不符合周武王的治世情怀。
周朝的繁荣昌盛,一个标准就是“善人是富”。这句话告诉历代统治者一个真谛:人才兴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这句话出自《尚书•泰誓》中,原话是,王曰:“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帝辛,子姓,名受,商朝的末代君主,谥号为“纣”。
“周亲”是至亲的意思。
“虽有周亲”指商纣王有很多的至亲,如微子、箕子、比干等,有亲戚再多也是有限的,要想单靠亲戚的支持执掌政权,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商纣王即使有“周亲”,也不懂得知人善任。面对商纣王的暴政,微子寻找了逃跑,箕子选择了装疯,比干因为强行劝谏被刨心而死。你说说,再多的至亲又有啥用呢?
这里的“仁”是“仁爱”的意思,“人”指民众。
一个在上位者要想仁爱民众,至少你得知道什么是“仁”,进而你才能做到“仁者,爱人”。一个没有仁心的人,不要说爱别人了,就是他的至亲,他也不会仁爱的。这样理解更符合上下文义。
由于这话是在讨伐商纣王时说的。周武王这里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他的用人观——任人唯贤不唯亲,谁有能力,我就用谁。试想;在周武王没有讨伐商纣王时,这个口号相当具有号召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前来参加讨伐商纣王的行列中,进一步增大取胜的砝码。其实要想赢得天下,治理好天下,就需要赢得天下苍生的支持,最应该争取的是其中能力出众的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事业才能成功。
有学者认为;“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可以理解成,周武王认为;他自己有至亲,不如有“仁人”,“仁人”指有德行的人。这也是一说。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句话,也很有讲究的。
“百姓”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三次,《论语•颜渊篇》记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宪问篇》记载:“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以及本章句。
“百姓”一词,最初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尚书•尧典》记载:“平章百姓。”“百姓”指的是贵族。战国以后,泛指平民。由于《论语》一书编撰于战国时期,应理解成民众的意思。
一般来讲,古人用“过”不用“错”。《说文》给出的解释是:“过,度也。”做事过了分寸,过了界限,没有把握住度,就是不对的。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强调的是用人的原则;而“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句话颇具号召力,强调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民众积极加入讨伐商纣王的队伍中来,不要说你曾犯过罪了,即使是你以前有些小小的过错,那也是我周武王的错。有什么错,我都替你们承担着。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就是集中精力打败商纣王!
我们看,不管是商汤说“万方有罪”,还是周武王说的“百姓有过”,都是在讲百姓有了过失,过失算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我不追究百姓的过错,甚至惩罚百姓,这样是不可以的。我要检讨自己,看看哪方面的工作没做好!作为一个在上位者,一定要有担当的精神,千万不要一出现什么过错或者乱子,就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下属甚至是民众身上,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在这里,我真的为周武王点赞的!以前读这些历史人物时也觉得很不错,但就是体会不到圣贤的力量到底是什么?随着《论语》的分享,我逐渐理解到了圣贤的力量就是具有大众性、普世性。只要你愿意沉溺其中,你就能慢慢体会到这种力量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