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的青州荒野上,十五岁的任夔蜷缩在焦黑的槐树下,手中紧攥半截生锈断矛。他永远记得那个血色黄昏:黄巾残部洗劫村庄时,父亲将他塞进枯井,自己挥舞农具冲向敌群。
"活下去!"成了父亲最后的嘶吼。十年后,当吴兰将军在葭萌关收留这个浑身伤疤的流民时,谁也没想到那柄被麻布层层包裹的断矛,会在武都山麓再度饮血。
任夔总在深夜打磨断矛,铁锈混着月光簌簌掉落。同帐士卒戏称他为"哑巴矛",直到某次剿匪战中,他独挑七名山贼救出雷铜,矛尖滴落的血珠在雪地上绽成红梅。

下辨城头的狼烟腾起时,任夔正用草绳将断矛绑在右手——前日流矢已贯穿他的腕骨。
"将军先撤!"任夔拦住欲返身厮杀的吴兰,凹陷的眼窝燃着奇异的光:"末将的命,本就是捡来的。"
雷铜急扯缰绳要带他突围,却被任夔反手割断马缰:"雷将军莫忘,成都酒肆还欠某三坛烈酒!"
任夔率十名蜀军卡住峡谷隘口,将断矛插进岩缝做成绊马桩。当曹休的虎豹骑汹涌而至,这个曾被讥笑"半截兵器"的男人,竟用父亲遗留的矛杆挑飞三匹战马。残矛崩裂的瞬间,他抓起魏军的长戟,在石壁上刻下最后一道血痕。
第三章·忠魂刻石曹休踩着满地断箭走近时,任夔背靠染血岩壁,左腿齐膝而断。
"降否?"曹将的剑尖抵住他咽喉。回应他的是沙哑狂笑,任夔突然暴起,用牙齿撕开曹休的护腕:"青州任氏,只有断头将军!"
二十支长枪贯穿他胸膛的刹那,染血断矛从怀中滑落,叮当坠入深渊。身后十名蜀军只有一人逃脱。
三个月后,阴平采药人在崖底发现半截青铜矛头,其上古拙的"任"字与二十三个刻痕清晰可辨。氐人传说每逢雨夜,崖壁会浮现血字——"向西三百步,埋骨处"。
尾声·薪火相传建兴六年,诸葛亮巡视武都防务。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兵忽然滚鞍下马,对着某处岩壁长跪不起,他正是当年跟随任夔断后,也是唯一逃脱的蜀军士兵。众人惊见石缝中斜插着锈蚀矛杆。是夜,汉营工匠熔炼残矛铸成剑鞘,诸葛亮亲题"断锋藏锷"四字,此剑后成姜维佩兵。
公元263年,成都降,姜维离开剑阁,那柄藏有断矛碎片的佩剑不知所踪。千年后的武都博物馆中,一截带有二十三道凹槽的青铜残件,在射灯下泛着幽幽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