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三年(225年)·南中瘴林
孟获第三次被俘时,抬头望向夜空冷笑:“汉人星象,岂能算尽南中云雾?”
诸葛亮挥退士卒,独坐山崖点燃七盏孔明灯。灯影摇曳中,他指着头顶异象:“你看,翼轸分野(荆州星区)的镇星(土星)今夜移至南中,此乃‘镇地’之兆。”
孟获瞥见星灯排列竟与北斗暗合,瞳孔骤缩:“你…你在用星灯改换风水?”
“非也。”诸葛亮羽扇轻点,七盏灯忽成白虎七宿阵型,“三日前荧惑入舆鬼(巨蟹座),主蛮王气数将尽。你若归降,我可令井宿降霖,解南中三年旱灾。”
黎明时分,孟获部落巫师惊呼“天河倒流”——诸葛亮以星灯为引,竟让银河投影在祭坛清泉中。第七次被释后,孟获抚摸着诸葛亮所赠《南中星图》叹道:“观星至此,非人力可抗。”

建兴十二年(234年)春·渭北荒原
司马懿抬头盯着异常明亮的北辰星,手中《周易》被捏出褶皱:“诸葛亮的八阵图,当真锁住了紫微垣?”
帐外突然传来骚动。次子司马昭冲入惊呼:“父亲!渭水昨夜结冰,冰纹竟呈二十八宿图形!”
司马懿策马至河岸,见冰面上星图延伸向蜀军大营,每颗星位都插着燃烧的赤色令旗。他猛然想起二十年前许昌观星台秘闻——曹操临终前见“贪狼吞月”,正是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年。
上方谷火起时,诸葛亮在星盘上推演出雨云轨迹,却见代表自己的天梁星突然黯淡。他对姜维苦笑:“亮可借三日火攻,却借不来十年阳寿。”暴雨倾盆而下,星盘磁针在雷暴中疯狂旋转,最终定格在“亥位玄武”,预言了星落五丈原的结局。

建兴十二年秋·渭水畔
“丞相,该服药了。”杨仪捧着汤药的手在颤抖。七星灯映得诸葛亮面色惨白,他正用最后气力在《星经遗篇》添注:“三台星移,蒋琬可继;天狼犯境,阴平当防……”
突然,七盏主灯中的玉衡灯剧烈摇晃。诸葛亮猛然扯断腕上五色绳,绳结对应的井宿竟在此时大放光明:“快取我星盘来!北斗柄指寅位,这是……”
帐外忽然传来哭喊。姜维跌撞闯入,手中捧着碎裂的将印:“魏军夜袭,东南角星旗被毁!”
诸葛亮瞳孔骤缩,弥留之际,用龟甲占得“水火未济”卦,突然挣扎起身:“快取先帝伐吴时的铠甲来!”
姜维不解,仍将夷陵败军带回的残甲铺在星盘上。诸葛亮以药汁画符,残甲铁片竟在磁力作用下组成“季汉四十年运图”:铁片指向北斗,锈迹形成阴平道地形; 甲缝血痕交织成“炎兴”年号,终于“成都”二字断裂处。
当最后一口气消散时,案头《甘石星经》突然自燃,灰烬中显出一行银光字迹:“三顾照肝胆,两表泣星辰。非亮能逆天,惟以命换运。”

建兴十二年秋·五丈原蜀军撤退途中
杨仪颤抖着展开羊皮卷:“丞相遗令,需将八阵星盘置于四轮车上……”
姜维突然拔剑劈开车架,露出暗藏的磁石机关:“看!星盘十二方位嵌有司南,与魏军铁甲相斥!”当夜,姜维按《星陨遗策》布阵:
以硝石粉撒出银河图形,月光下泛磷光;四十九面汉旗按青龙七宿方位排列;诸葛亮木像手持磁勺,对准司马懿本命星方位。
魏军追至时,战马铁蹄触及磁石阵突然惊厥。司马懿见北斗星光竟汇聚在汉军阵中,木像手中磁勺直指自己将星,骇然道:“诸葛食少事烦,其星早陨…此乃借尸还魂之术!”
星盘在晨雾中自行转动,蜀军残部得以全身而退。三日后,洛阳观星台奏报:“妖星袭月,大将军命星偏移三度。”司马懿自此称病避战,直至诸葛亮星图机关彻底锈蚀。

景耀六年(263年)冬·摩天岭
邓艾裹着羊皮筏攀岩时,怀中《武侯星经抄本》突然滑落。书页在寒风中翻至“天狼吞月”篇,正是诸葛亮预言“甲子年异族破蜀”的章节。
“将军!崖顶有光!”
邓艾抬头,见绝壁竟有七枚青铜古镜排列成北斗状。老卒颤声道:“此乃诸葛武侯镇山星镜,当年曾咒‘破镜者亡’……”
“砸!”邓艾挥锤击碎主镜,镜中突然射出青光直冲云霄。是夜,成都观星台记录到“天狼星(大犬座α)亮度暴增十倍”,谯周跌坐在地:“三十年前丞相所书‘狼噬蜀’星谶,竟在今夜应验!”
当魏军如神兵天降时,刘禅案头《诸葛星经》无风自燃,灰烬中显出一行焦痕:“亮可算汉室四十年运,难算后主三日骨气。”

景耀五年·成都观星台
谯周望着天际流火,手中《诸葛星经》哗哗作响:“岁星入邺,曹魏将亡,然天狼吞月……”
身后刘禅忽然问道:“当年相父真能看见未来星象?”
老臣颤抖着指向北方:“陛下请看,那颗始终亮于群星的,便是武侯本命星。”众人仰首,见北斗瑶光星旁有青芒永恒闪烁。
是夜,成都百姓皆见奇景:七盏天灯自武侯祠升起,排成北斗形状飘向五丈原。更夫说听见风中传来吟哦声,依稀是《梁甫吟》的调子,却混着星盘转动的轧轧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