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这句话是韩安国教训田甲时说过的话,现在看来也十分有借鉴意义,用力过猛不留余地,表面上看是高歌猛进,实际上也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根!韩安国被梁王刘武下狱,狱卒天下羞辱他,不给他饭吃,韩安国说:“你难道不知道死灰也会复燃吗?”田甲嚣张的说:“就你这个老家伙,还想着死灰复燃呢?就算真的死灰复燃了,我就撒泡尿把它浇灭了!”
结果不久后,韩安国就被无罪开释,田甲立刻逃跑了,可孙悟空是没办法逃出如来佛手心的,田甲被抓了回来,韩安国对他说“你还不配让我处置,做事不能把事情做绝,凡事要留有余地,就算是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韩安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有些人尽管才华横溢,却反其道而行之,因此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主父偃,郁闷了大半辈子,自己在齐地混不下去,属于那种到了哪里,都不招人待见的主儿。怎么办?诸侯国这些王爷们手下是没有自己的出路了,主父偃只好来到京城,想碰碰运气。他来到京城后,先去拜见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认为主父偃很有才华,于是在汉武帝面前去推荐主父偃说:“陛下,最近臣见了个齐地的贤良之人,通过臣的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个叫主父偃的人,很有学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对付藩王上,有独到的见解,希望陛下可以接见他,给他个机会!”汉武帝听后乐了,“齐地有如此贤良之人,当地的地方官和齐王为什么不推荐,要轮到你这个大将军来推荐呢?我看是他在齐地混不下去,才到京城来走了你的门路吧?”卫青脸色变得煞白,不敢继续说下去了,如果继续推荐,不仅主父偃没有机会,还会进一步加深汉武帝对自己的猜忌。
主父偃在京城待了很长时间,带的盘缠全都花完了,又没有人愿意接济他,只好离开另谋出路,但他不甘心,在临走前面给汉武帝上了一份奏折,结果毫汉武帝看了以后,立刻接见了主父偃,并一年之内连续提拔主父偃的官职,甚至超过了当初提拔卫青的速度。大家都知道主父偃为汉武帝献的“推恩令”,号称是“天下第一阳谋”,实际上这个天下第一,不过是在贾谊、晁错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后的版本。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了人的自私和利己的心理,规定诸侯王的儿子里,除了长子之外,其他人也要拥有徒弟,而不是以前的只传给长子,这样一来,诸侯国就越分越小,对于中央政府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小了!而且这个推恩令,除了诸侯王和长子外,其他人都支持,你根本就无法反对他,因为那样做的话,你的儿子们就不答应,一下子把朝廷和地方诸侯的矛盾,变成了诸侯们家里的内部矛盾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可不想后院起火,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去办了!这可是我对你的信任,你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汉武帝看着急于立功的主父偃,说出了上面的话,这可是便宜行事之权,有了皇帝这话,主父偃就好比拿到了尚方宝剑!对于诸侯王们,在主父偃的眼里,他们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除了引颈受戮,实在想不出他们还能有什么作为来。主父偃先是收拾了燕王刘定国,接着就把矛头指向了齐王,因为他出身齐地,却在齐地受尽冷遇,因此他发誓一定要报仇!刚好齐王年轻,做事又不检点,因此就被主父偃抓了小辫子,主父偃上奏汉武帝,说当初平定诸吕之乱时,齐王刘襄就曾经和文皇帝争天下,如今齐地是最大的诸侯国,齐王也是最大的威胁,请允许臣去齐地做国相,搜集齐王的罪证,把他和燕王刘定国一样,也来个明正典刑。
主父偃这个人属于睚眦必报之人,你对不起他,他一定会报复,当初族人都看不起他,因此到了齐地后,他立刻就把族人都聚集起来,拿出来了五百两黄金,把这些黄金全部撒在了上,并且对大家说:“当初我落魄的时候,你们每一个人都冷言冷语,从来不把我当个人看,如今我飞黄腾达了,你们离了几千里都赶过来巴结,我不需要你们这些虚情假意的人,这些金子你们拿去,从此我们两不相欠,再见即是路人,如果触犯了国法,我绝对不会姑息养奸!”看着亲族们都俯下身去,争抢地上的黄金,主父偃不屑的哼了一声,然后拂袖而去。
诸侯们本来就劣迹斑斑,因此搜集他们的罪证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主父偃打蛇就打七寸,把侍奉齐王的宦官抓了起来,想通过他的嘴,找出齐王的罪证来。这个齐王年纪比较小,继位也才五年,被主父偃这雷霆手段一吓唬,自己就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杀。当自杀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朝野一片哗然,因为建议彻查齐王的人是主父偃,去齐地具体负责调查的人是主父偃,把齐王逼迫致死的人,也是他主父偃,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尤其是当主父偃又瞄上了赵王的时候,赵王不想坐以待毙,他要先下手为强,他上了一道折子,弹劾主父偃两大罪证:第一是贪污受贿;第二就是陷害诸侯,离间骨肉。这两件事究竟有没有呢?还真有,并不是赵王捕风捉影,而是确有其事。
一切还得从主父偃自己说起,他这个人太自大,对人对事都太残酷,从来不考虑留下余地。对于贿赂自己的人,他一向是来者不拒,看着数不尽的财富,主父偃露出了笑容,当仆人劝谏他说:“您如此招摇,是否有点过于锋芒毕露,小心遭人妒忌呀!”主父偃笑着说:“我苦了大半辈子了,如今也没有几年好活了,为什么不趁着自己还能伸展的时候,为自己多捞点呢?大丈夫如果不能吃的饱,还不如被人烹了算了!”因此受贿这件事,是确有其事,一查一个准,主父偃被下狱了,他还是很狂,因为他认为汉武帝不过是对自己略做惩戒,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大臣们大多数也是这样认为的,只有公孙弘看出了端倪,领会了上意,这也是公孙弘能被称为老狐狸和不倒翁的原因所在。
主父偃也曾经得罪过公孙弘,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修建朔方城,公孙弘不支持,他认为这么做和修长城类似就是劳民伤财,没有什么用处。主父偃说:“朔方城可不是劳民伤财,以前匈奴人可以任意突入内地,那是因为草原就是他们的壁垒,如今修建朔方城后,相当于在匈奴人的前胸插入了一柄钢刀,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朔方城,打动对匈奴人的突袭,这就是陛下所说的,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汉武帝大笑,“你说的好,别在乎投入人力物力,我大汉的国力还支撑得起!”公孙弘看汉武帝主意已定,就不继续坚持了,他可是个揣摩上意的高手,但从此他对于主父偃就恨之入骨了!
除了修建朔方城,主父偃还建议汉武帝把豪强都迁徙到茂陵居住,这个建议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强士族,因为人家本来在自己的地盘上待的好好的,你直接把人家就迁移过来了,说是为了国家抵御匈奴,实际上就是把他们放在天子的眼皮底下,防止他们生事作乱的借口!这其中就有大侠郭解,他不想去茂陵,还专门找到了卫青替自己说情,卫青说:“陛下,在迁徙到茂陵的名单里,有一个叫郭解的人,他是个布衣,一定是搞错了,请陛下明察!”汉武帝再次拒绝了,他说:“这个人我知道,他是许负的外甥,也是个出了名的游侠,绝不是什么布衣,就冲着他认识你大将军卫青,他也不是个布衣,一定要迁过来,其他人或许还可以考虑不迁,他郭解必须迁徙!”因此,天下豪强都恨透了主父偃。
通过上面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主父偃这个人属于那种处处生事,处处不招人待见的人,他的存在,搞的大臣和诸侯们人人自危,生怕得罪了这位皇帝面前的红人,因此很多人送大量的财物来贿赂主父偃,就是为了求个自己安心吧!主父偃照单全收,从来不会拒绝,他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下场,因为他太自信,在他眼里,其他人都是被自己整治的对象,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刀会悬在自己的头上!汉武帝曾经教训霍去病说:“刀剑太锋利了,有时候会伤及自身的!”主父偃就是那个做事不留余地,从来不考虑后果的人,领导信任你的时候,你就无所不能。当领导放弃你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朝会开始了,大家都不说话,因为大家不知道汉武帝的态度是什么?领导开会听取意见,往往都只是个幌子而已,他不过是宣布一件事的同时,看看有没有人替罪人说情,由此来进一步判断谁和谁是一党罢了。“怎么都不说话了,今天就议一件事,就是主父偃该怎么处置的问题,大家都说说,今日言者无罪!”这个话很熟悉,当领导让大家畅所欲言时,你千万不要做那个出头鸟,小心打的就是你!等了一会儿以后,汉武帝看没人说话,自己心想:这些大臣们都变得聪明了!看来只有自己先表个态,他们才能说话,总不能我一个人来唱独角戏吧!
“齐王还是个孩子呀!朕还记得他的样子,仿佛就在昨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压力,会让一个孩子走上绝路呢?这种事情就不是人能做出来的!”汉武帝的的一番话,宣布了主父偃的死刑,这下子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了。直臣汲黯作为汉武帝的老师,几次欲言又止,他想说主父偃尽管行事乖张,却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之材,想让汉武帝网开一面,但他看汉武帝注视着自己的目光,就已经懂了,谁也救不了主父偃,如果自己替主父偃说话,可能自己也要搭进去!他只好选择了沉默,“廷尉张汤,主父偃该怎么量刑呀?”汉武帝看向了酷吏张汤,“陛下,主父偃犯的是欺君罔上、离间骨肉,大不敬之罪,按律要夷灭三族的!”
“夷灭三族?太仁慈了,他害死了燕王刘定国,又逼死了齐王,朕就要灭他的九族!看看还有谁敢离间骨肉,让这种悲剧继续上演!”汉武帝的表情是冰冷的,不久前主父偃还是炙手可热的权臣,如今却成了人家人打的落水狗,是非成败都只在汉武帝的一念之间!都说汉景帝刘启刻薄寡恩,汉武帝又何尝不是?当主父偃被押赴刑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送行,大家就像躲避瘟神一样对他敬而远之,只有他的老仆人替他收尸,送了他最后一程。
大将军卫青的车马刚好从刑场路过,卫青问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是主父偃大人及族人要被杀,因此前面被设立了刑场,已经禁止车马通行了!”卫青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救不了主父偃,嘴里说:“改道,快回头,绕路走!”
主父偃做事无所不用其极,这样做搞的人人自危,把自己放在了危险的境地,同时为了突出自己的才能,打击他人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当自己落难时,没有一个人出来替他说情,连直臣汲黯和大将军卫青都选择了沉默。人做事做的太绝,也是在给自己自掘坟墓,所以才更加佩服韩安国的智慧,“就算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你放过了他人,也就放过了自己!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