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问萧璟在隋朝时常见萧后吗?回答说:“臣何人,得见之?”

醉风文史 2024-11-26 23:22:40

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大唐名将李靖完成了对东突厥的攻灭之战,班师回朝时,李靖除了将颉利可汗带回长安外,还带回一对身份特殊的祖孙。

这对祖孙就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以及孙子杨政道。

对于如何处置这对祖孙,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也犯了难,最终他还是决定礼遇两人,于是李世民任命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并妥善安置了萧皇后。

十二月,李世民在与大臣闲聊时,突然问起秘书监萧璟说:“你在隋朝时,经常见萧皇后吗?”

可身为萧皇后的亲弟弟,萧璟的回答却有些耐人寻味,那么,萧璟是如何回答的呢?

一、没有边界感的大唐皇帝

先不管萧璟如何回答,问题是李世民为何要问萧璟和萧皇后是否经常见面呢?

萧璟是隋炀帝萧皇后的亲弟弟,在隋朝大业年间,因为萧皇后受宠的缘故,萧氏兄弟大多在朝中任职,比如萧璟就历任朝请大夫、尚衣奉御等职。

唐朝建立之后,萧璟仍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身为萧皇后的弟弟,他自然知晓一些宫廷旧事,因此有人认为李世民只是八卦隋朝后宫之事。

可若是想听这些八卦,李世民明明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他后宫中的杨妃就是隋炀帝的女儿。

杨妃知道的隋朝宫内事自然要比萧璟多得多,李世民没必要问萧璟,所以他问萧璟这个问题可能单纯就是想知道萧璟和姐姐萧皇后关系如何。

那么萧璟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他对李世民说:“彼儿女且不得见,臣何人,得见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萧皇后与自己儿女都不常见,我是何人,怎么能见面呢?

要知道萧璟可是萧皇后的亲弟弟,说两人不能见面肯定是假的,从萧璟的回答来看,他应该是秒懂了李世民的小心思,身为皇帝却打探臣子的家事,也着实缺少了一些边界感。

于是萧璟故意说萧皇后和自己儿女都不常见,更何况是他这个弟弟。

萧璟绵里藏针的话无疑令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这时,为了缓解君臣之间稍显尴尬的气氛,魏徵就出声转移了话题。

魏徵将话题引导至隋炀帝杨广多疑的性格上,说他不信任自己的儿子齐王杨暕,总是派宦官监视杨暕一举一动。

二、杨广猜忌亲子

杨广听说杨暕摆宴饮酒,就说:“他干成了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听说杨暕忧虑憔悴,就说:“他别有所图,所以才这种模样”。

杨广总是猜忌齐王杨暕不是没有理由的,大业二年,杨暕的兄长元德太子杨昭去世,身为萧皇后唯二的嫡子之一,杨暕自然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

可杨暕却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父亲杨广。

乐平公主杨丽华曾想进献柳氏女给杨广,杨广当时没说什么,杨丽华转头就将柳氏女献给杨暕,后来杨广想起此事,问杨丽华柳家女在哪,当得知柳氏女在齐王府后,杨广很不高兴。

还有一次,杨广到汾阳宫打猎,杨暕带领一千骑兵参加围猎,结束后,杨暕猎获很多麋鹿进献给杨广,而杨广自己却一无所获,当他得知是杨暕身边的人阻拦道路,使得野兽不能前来时,杨广大怒。

元德太子杨昭去世后,杨广并未立太子,而杨暕认为按照次序,自己理所应当成为太子,又因为杨昭有三个儿子,杨暕心中又不那么肯定,所以多行巫蛊诅咒之事。

事情暴露后,杨广勃然大怒,处死了不少人,由于当时幼子杨杲年龄还小,杨广就对侍臣说:“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

此后,杨广对杨暕的宠爱日渐减少,并且还派人监视齐王府的一举一动,这便是魏徵说杨广多疑的原因。

后来宇文化及作乱,乱兵将要攻进宫中时,杨广还对萧皇后说,莫非是杨暕作乱,杨广对亲儿子的猜疑就到了这种程度。

三、李世民的自夸

而杨暕更惨,被乱兵拉出去时还以为是父亲杨广下令要逮捕他,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杀他的人到底是谁。

之后,魏徵还做了个总结,说杨广、杨暕父子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其他人呢?

魏徵的意思是,在皇家,皇帝猜忌自己的儿子太正常不过了,然而接下来,李世民却大笑说道:“朕今视杨政道,胜炀帝之于齐王远矣。”

李世民自夸起来还真有股不要脸的劲头,估计杨政道此时若是听到李世民的话,心中不免会犯嘀咕:我什么时候多了个爸爸。

说起来,李世民对待杨政道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知道杨政道作为隋朝亡国之君杨广的唯一后代,是隋朝正统遗孤,谁也说不准他的存在会给大唐带来哪些影响。

李世民不仅没有斩草除根处死杨政道,反而令其担任官职,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正是因为胸怀宽广,才令他有敢于自夸的勇气。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血缘关系来看的话,杨政道应该称呼李世民为表叔,因为隋炀帝杨广是李渊的表弟,而杨政道是杨广的孙子,算起来可不就是李世民的表侄儿。

杨政道一生坎坷,他是杨暕的遗腹子,刚出生时隋朝灭亡;两岁时落入窦建德手中,被封为郧国公;三岁时被接入突厥,成为“大隋”的隋王;十三岁时成为大唐俘虏,被送入长安。

在这之后,杨政道就开始了自己的唐人生涯,别看李世民表面说对杨政道很放心,实际上根本不敢将其外放,而是让他担任尚衣奉御,时刻处在自己眼皮底下。

史书上对于杨政道的最后记载,是他在永徽初年去世。

0 阅读:10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