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元二年(前142年),汉景帝过47岁生日,长沙王刘发特意从封国长沙赶回长安,为父亲贺寿,在宴会上,刘发着实出了一波洋相。
在给景帝跳舞祝寿环节,刘发故意表现出行动不便,举手都举不直的搞怪模样,列会人员都嘲笑刘发的样子笨拙,可景帝却对这个儿子的行为感到奇怪。
景帝问刘发怎么回事,刘发则委屈巴巴地回答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刘发的意思是说,我的封国太小,转身都很不方便。
言外之意明显是向景帝索取封地,事实上,面对刘发这个意外得来的儿子,景帝的确有些吝啬,那他又是如何补偿刘发的呢?
一、程姬之疾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后宫中妻妾数量并不少,当时的太子妃薄氏是景帝祖母薄太后的族孙女,薄太后指定薄氏成为太子妃,是希望此次联姻能巩固自己娘家的地位。
西汉重孝道,景帝虽然不喜欢薄氏,却也无法拒绝祖母的指婚,婚后,他并不宠爱薄氏。
嫡妻不受景帝喜爱,那他的后宫姬妾自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劲在景帝面前献媚,希望能得到恩宠,当时最受宠爱的妃子莫过于栗姬。
栗姬有多受宠呢?从她为景帝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就可见一斑,后来景帝还一度立栗姬长子刘荣为太子。
甚至连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刚怀孕时,也远远比不上栗姬受宠。
其他有实力能与栗姬一争高下的也就只剩程姬了,程姬同样也为景帝生育过三个儿子,从生儿子的数量来看,程姬也颇受刘启宠爱。
不过程姬的受宠程度应该还是稍逊于栗姬,这一点从她让身边侍女唐氏侍寝景帝,意图分取栗姬的宠爱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后宫中拉帮结伙,是妃子们争夺皇帝宠爱的有效途径,汉武帝之母王太后曾经就将自己的亲妹妹送到丈夫怀抱中,所以程姬有这一想法并不奇怪。
一次景帝喝醉酒,召见程姬侍寝,程姬正巧来了月事。
月事是女子身上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在古代,这却代表着不吉,所以男子对此十分忌讳,程姬身为后宫嫔妃,自然深知这一点,所以她本人肯定不能侍寝。
可程姬也没有放弃这次机会,就让侍女唐氏代替自己侍奉刘启,此后就用“程姬之疾”这个文雅称呼来指代女子来了月事。
二、机智孝顺的刘发当然,程姬真的来了“大姨妈”,还是有心装作如此也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景帝得知侍寝的人是唐氏之后,也没做出任何惩罚。
后来唐氏生生下一子,即长沙王刘发。
程姬的打算很美好,唐氏出身低微,仅是她身边的小小侍女,受她提携才从侍女变成妃子,以后自然会对她唯命是从,两人在后宫中可以联合起来争宠。
可惜的是,程姬的这一手段并未奏效,因为后来唐氏虽然成为唐姬,但她并获得景帝的喜爱,生育完刘发之后,唐姬再无所出。
也许在景帝看来,宠幸唐姬只是一次意外,所以对于唐姬所生的儿子刘发,景帝也很少去关注与关爱,只是将他当做了透明人。
刘发成年之后,景帝将他分封到当时比较贫瘠的长沙为王,而且封地范围比其他藩王都要小。
虽然不受景帝喜爱,但刘发聪明机智,该为自己争取权力的时候是一点都不含糊,趁着给景帝祝寿献舞的时机,就表达出对景帝偏心以及对自己封国太小的不满。
景帝得知刘发故意出洋相的实情后也是哭笑不得,随即也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儿子或许太过吝啬了,于是大手一挥,划拨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归长沙国管辖。
刘发不仅机敏,对母亲还很孝顺。据说,刘发远在长安,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因此每年都会挑选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返回时再运回长安的沙土,在长沙铸台。
每当思念母亲时,刘发都会登上高台向长安方向眺望,因为刘发的孝心,人们也将“定王台”称为“望母台”。
三、刘发后代为大汉续命两百年程姬因为一次月事不仅创造了一个成语程姬之疾,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为汉朝延续了两百年的国祚。
当然,刘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厉害的是他的五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夺位,建立新朝,结果却因为托古改制引发天下大乱,最终导致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打着重塑大汉的旗号造反。
最有名的绿林军,推举的皇帝也是刘发的五世孙,更始帝刘玄,只不过刘玄无人君之能,在刚继位时竟然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更是因妒贤嫉能,杀害了刘秀的兄长刘縯,结果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下,刘玄出城投降,最终被赤眉军暗中杀害。
之后,刘秀统一了天下,恢复了汉朝国祚,建立了东汉帝国,而东汉国祚195年,相当于又为汉朝续了将近两百年寿命,所以才有汉朝四百年天下之说。
而刘秀能够出现,正是因为当初程姬那次偶然来的“程姬之疾”,如果景帝没有酒醉后宠幸唐姬,哪会有长沙王刘发,没有刘发这个祖宗,也就不会有刘秀,那汉朝可就真在王莽篡汉时灭亡了。
说起来,景帝也算是拼尽全力为汉朝续命了,儿子刘发的后人刘秀建立东汉,为汉朝续命将近两边年,另一个儿子刘胜的后人刘备建立蜀汉,又变相给汉朝续命几十年。
看来,景帝生儿子多还是有优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