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精华是什么?

问道化鸣 2024-05-12 06:36:13

浏览了一下各位朋友的回答,不敢轻言是非,但的确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这恰是《道德经》无穷魅力的体现。

虽然只有30多人参与讨论,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庄子虽然是道家重要人物,但他有出世思想,而老子却没有出世思想,司马迁的《老子申韩列传》在资料匮乏情况下,只好借民间传说来弥补历史资料,这也给人们留下千古不解之谜,以为老子有“出世”思想。

实际上,《道德经》不是出世的,恰恰相反,《道德经》老子“疗治社会”的一剂“良方”。

借用中医方剂学名词概念,朋友们所说的“修道”“成仙”,在这副处方中属于概念药,而不是处方中本有的方剂,像“上善若水”之类,应属于“使药”,相当于“药引子”,因为它只是个比喻,其意义在于:通过人们熟知的事物,使人由此及彼,认知老子所说的“道”。

再如:“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之一,但他也只是“臣药”,他的意义在于辅佐更为主要的“君药”,而这个“君药”正是“无为”。

还有一些核心概念,比如“自然、道、德、一、玄、大、有、无、恒、虚、静”等等,在整个《道德经》的处方中,都是为“无为”服务的,属于“臣药”“佐药”的范畴。

为什么老子论的是“道”,反而“道”这么重要的概念,以及与“道”具有同等地位和作用的“大、一、玄、有、无”等等,却被列入“臣佐”的范畴?为什么连“道”都要取法的“自然”却是为“无为”服务的?

这是因为,老子“论道(道,是个代号)”是方法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圣人的“无为”之治,通过“无为”实现“无不为”,这才是《道德经》的最后落脚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照原文来理解。

请朋友们回忆老子论道的基本框架,几乎每一章都是首先客观陈述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或者基本生活经验,然后揭示出现象、经验背后的“道理”,最后落实在圣人之治上。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上善若水”一章为例,老子先说一个现象:水有利益万物的一面,它是居处下位的,它还是不与物争的,这三个特性是人所共知的,而“道”无形无状不便于认知,老子就“以水喻道”,说水的这些特性很接近于“道”。

老子通过这样的比喻,让我们知道了,“道”是利益万物的,还是处下的,不争的。

至于“道”的其他属性特征,老子会用“道”来比喻万物的来处,用“谷”来形容它的虚空,用“牝”“橐龠”来形容他的生养、清静属性,用“一、大”来形容他的混同为一、空阔无边的属性,等等。

至于“自然”,则是万物得以自由发展的基本保障,即万物的生生不息,千姿百态,是以“道”顺应万物,不干涉万物为前提条件的,落实在社会实践上,则是圣人无为,百姓才能不受干预,利益不被侵夺,从而实现“无不为”。

回到“上善如水”,老子用水的“利物、处下、不争”来形容“道”的基本属性之后,最后转入实践应用上,那就是圣人之治应该是: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请注意,这“七善”不是所谓“水德”的“七善”,如果这么认为,就会割裂老子道论的基本脉络,曲解老子的思想主旨。

老子是自然主义者,是“无为主义”首倡者,“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主要“标签”,他不像孔子、荀子等儒家人物倾心于人伦道德建设,建树道德文化、榜样文化,所以,老子不会歌颂或者赞美任何事物,包括“道”。他只冷静地讲事实,摆“道理”,揭示出圣人之治的基本遵循,即“无为”之治。

所以,《道德经》中的所有概念和论述,都是为“无为”服务的,“无为”才是《道德经》精华所在。

下面简单说说什么是“无为”。

当下,以及古代的许许多多的学者、老子文化爱好者,对“无为”有着一种“共性”的认知,认为“无为”就是遵循规律,不妄为,这话也对,至少,基本思路是不错的,但却含糊其辞,不得要领。

老子论道,以“反证”为主,正面论证为辅,多以“无、不、弗、毋、勿”等否定性论述,来揭示“道”的基本属性,这些“无、不、弗、毋、勿”论述的总和,即是“无为”。

简化一下“无为”的基本特征,那就是:“能辅万物(百姓)之自然而弗能为”,强调的是道或为道圣人有能力辅助万物或百姓,但不强制、不干涉,不主宰。

“不以兵强于天下”,强调的是不实行暴力统治,而应像道那样“弱者道之用”,柔弱待民。

“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权力者不以私欲而压缩百姓的生存空间,使民不堪重负,因轻死而生变。

“外其身,后其身”“不敢为天下先”,强调的是不与物争、不与民争,等等。

概括起来,“无为”就是权力者知雄守雌,以百姓之心为心,尊重百姓自由发展意愿,辅助他们自主创造价值,不以暴政强制百姓服从,不恃强凌弱盘剥百姓,侵夺百姓,这才是“无为”的核心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无为”!“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是“无为”!

只有权力“无为”,没有“天下多忌讳”的威权统治,天下各行各业才能不受外力威压,才能自由发展,从而实现天下“无不为”。

老子说:“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天下的“无不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其前提必须是权力的“无为”。



4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4-06-24 07:36

    玄之又玄,微妙之门[点赞][点赞]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