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与任继愈、陈鼓应、傅佩荣对老子重要概念的理解,哪个较好?

问道化鸣 2024-05-11 06:43:20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说,他从小就接受任继愈先生的《老子新译》,后来又接受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释及评介》,还有傅佩荣先生的《解读老子》《诸子集成》等等,他的《老子的帮助》就是在这几位先生的帮助下完成的。

那么,他们对老子思想的解读,各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就以他们对老子主要概念的解读为据,看看你能接受谁的观点。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老子的根本主张,他的五千言论道,最终必然要落实在圣人的“无为”之治上。既然“无为”那么重要,那么,“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任继愈:用‘无’去处事,不要变革,不要有为。

任先生没有就这一根本主张、核心概念做解释,他只笼统地说:“圣人用‘无’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这样的解释停留在文字的表现形式上,而没有顾及其思想内容,没有触及这个概念的深层,虽然他也说:“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 ‘无’的原则去‘为’”。

但“无”的原则是什么?“无为”的行为主体是谁,“为”的内容是什么?任先生没有告诉我们。

任先生还从“无为”中,总结出无为“就是不要变革,不要有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明显跟老子思想背道而驰,还不如西哲们的看法,李约瑟说:老子不仅是民主的、自由的、诗意的、科学的,更重要的是:他是革命的!

陈鼓应: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不强作妄为

陈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凡是遇到“无为”二字,基本直接抄下下来,也没有具体解释,偶尔也做一些文字上的功夫,比如“顺其自然地为”,“不要胡作非为”等等模棱两可的表达。

傅佩荣:老子的无为是无心而为,什么是心?心就是刻意的目的

傅先生把“无为”当作“无以为”来理解了,事实上,老子的“无为”始于具体所指的(下面会谈到),他不可能含混其辞不知所云地告诉人们:你要去做,但不要有什么目的。那样的说 说辞兀执行呢?

本文的主角王蒙: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虚妄的事情,不说那些无用的蠢话空话假话。

上一篇文章易经对王先生的解读进行了解读分歧方面的辨析,大概是说:“道行”二字通常是指僧道修炼之功夫,不适合用于解读老子思想。

并且“不做那些虚妄的事情,不说那些无用的蠢话空话假话”,跟陈鼓应的“不妄为”,傅佩荣的“无心而为”,大同小异,同样属于传统解读的相互抄袭,含混不清。

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地位,所以在此做一些简单概述。

老子的“无为”特指圣人实行道治,顺应百姓自然发展而不侵夺百姓

老子的“无为”不同于儒家的无为,孔子所说无为,侧重人圣人的“德治”,以圣人的德行修养,带动民众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做到人心所向,天下大同。

而道家的“无为”则是“道治”,是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能辅百姓之自然而弗能为”,帮助百姓各施其长,自由发展,在利益面前“后其身,外其身”,不与民争。

这两种“无为”概念不同,孔子强调“德治”——为政以德,老子强调“道治”——以道莅天下。并且在老的道论体系中,“道德仁义礼”之治,是渐次下滑的,当不能实行“道治”时,才会退而求其次,实行“德治”。

但在老子思想里,“上德不德”,道治圣人是不以“德治”为“德”的。

所以,老子的“无为”其核心在于“限权”,权力不能恃强凌弱侵夺百姓自由发展的权益,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核心。

通过比较,王蒙先生自幼好道,但他没有上溯到历代名家的解读上,主要受任继愈、陈鼓应等当代学者的“解老”思想影响,所以,很难突破当代名家的解读。下面专就王蒙先生对老子重要概念的解读,做一些分析讨探。

王蒙未能走出上善若水的常见解读陷阱: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

原文(王先生用的是传世本《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王先生注文:

最好的状态是水的状态,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水善于给万物以好处,却不争取自身的利益。它不拒绝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所以接近大道。

它总是待在最适宜的地方(给自己的定位恰到好处),它的心胸深远阔大,它的交往和善亲切,它说话诚信可靠,它为政为得良好、做事做得成功、行动符合时宜。

由于它不争夺什么,不与谁发生争执,也就不会有什么过错或被埋怨。

王蒙先生虽然自幼读《老子》,但不能跳出“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能摆脱儒家“仁善”思想和“易道”思想的影响,其中“好的品德”,“恰到好处”,以及把“七善”归之于“水之德”的解读方向,全是儒家思想。

然而,老子论道,通常是先陈述自然现象,提炼出现象背后的“道理”,然后落实在“圣人之治”上。

以本章为例,第一段是对“水”的某些特性(不是全部水性)——利物、不争、处下进行客观陈述,引出“几于道”的结论,然后将“利物、不争、处下”之特征,落实在圣人“道治”上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很显然,这里面的“七善”,水不具备一样,它知何为善吗?有心吗?懂得仁爱吗?会说话吗?会为政吗?善能、善时为何冲决堤坝、伤人伤物,被称为洪水猛兽?

所以,这“七善”不是水之德,而是圣人之德。

王蒙:道法自然的最好解释是——道的法则乃是自然而然的运动

王先生对25章的整体解读还是比较能接受的,并且他对其中的“道法自然”的解读却难以摆脱任继愈、陈鼓应的影响,也即摆脱不掉河上公的“道性自然,无所法”的理解模式。

王先生的论证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它依然未能脱离任继愈、陈鼓应“纯任自然”的理解窠臼,王先生认为:“道法自然的最好解释是——道的法则乃是自然而然的运动”。或者是:道的法则是自己运动。

他认为:“人→地→天→道=自然”,它们的关系就像一个圆,因为道的自然特性,它是世界的本质,包含着万物,万物自然,也就是道的自然——这个理解方向是对的。可是他止于此,没再继续深思。

作为王先生的重要参考资料——傅佩荣先生的《解读老子》,他可能没在意,或者没采纳傅佩荣的观点,如果他注意到了,至少会引起他对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视,因此会促使他做进一步的思考、领悟。

傅先生的解释:道法自然是指道“保持自己的样子”。换言之,任何东西保持自己的样子,“道”就在里面展现出来。

傅佩荣的“万物自然,则有道”的说法是可取的,王弼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道能随方就圆,法于物性,这才是“道法自然”正解!这才能跟“道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对上号,才才能跟“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对上号。

2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4-05-16 11:47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揖]

  • 2024-07-06 13:48

    世界分三样东西,我,道(规律),万事万物。圣人无为,圣人认识世界运转规律,让规律自然运转。圣人只在规律下推动或偏转。规律为主,人为为辅,这就是无为。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