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石破天惊。
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宣布,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此举意味着香港告别了于2010年开启的长达14年的“辣招”调控政策。其背景是,2023年香港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数跌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手住宅销量也创下28年新低。
如果专家的分析是对的,“撤辣”后,一套价值千万港元的房子,可以少缴纳300万港元左右的税款——这个动作不可谓不重大。从这个角度说,其力度堪比内地特大城市全面放松限购,甚至超过。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据媒体都报道,某新楼盘在2月29日卖了14套,其中有10套都是一个内地客户买的。而以下这张“挤爆了”的图片更是令人刺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香港的做法,值得内地城市借鉴。
广州1月27日放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之后,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京沪深。虽说这三个一线城市随后也象征性地做了一些动作,但在市场层面几乎连微澜都未溅起。
说到底,是离人们的预期太远。某国际大通讯社曾经透露,一线城市正在酝酿准备放松限购。可惜,一个月过去了,未能成真。
假如是像部分专家分析的,一线城市担心放松限购后没有效果就很尴尬,那么香港“撤辣”的效果印证了,只要政策真正到位,购房人是会买账的。
当然,人们关心的还有:目前市场情况是否还需要鼓励性政策?
这么问,是因为,市场成交有所好转。
据《大伟看楼市》,上个周末的3月2-3日,北京合计真实成交二手房约为1700套,比前一个周末的1100套,明显增长,对比春节前多了200-300套。据此,大伟同学说,“大概率小阳春还是来了。”
我们之前写过,市场急切需要一个小阳春。但是,且不论它会不会真的到来,即使到来,恐怕也很不稳固。去年2-3月小阳春之后的楼市表现,就令人不寒而栗。
我们不去争论内地房地产市场是不是“政策市”,即便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中国香港,辣手政策对楼市的影响,是其他因素很难替代的。
毫无疑问,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是信心,是预期,而影响信心和预期的,就是爆炸性的政策。而微型动作,有时负作用更大——会引发观望的“负螺旋”效应。
两组数据显示了当下房地产市场正面临极端严峻的局面:
一组是2024年1-2月房企销售排行榜,销售100亿差不多就能进入前十。而2023年同期前十名的门槛是200多亿。整体下跌50%以上。
另一组是万科在3月4日的表现。“21万科04”跌超20%临停,“22万科06”跌超19%,“20万科08”跌超9%,“20万科04”跌超6%;而万科A收跌近4.65%。
真的不能再拖了。
深圳三月份全面取消限购
撤了政策还是没人买就露馅了,说来说去还是价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