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义有人生:《论语・尧曰篇》(1•2)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0-30 03:46:38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商汤起兵伐夏桀时)说:“我,履,冒昧地用黑色牡牛作牺牲祭祀,明明白白地告于伟大的天帝:(我讨伐夏桀如果说)有罪的话,不敢祈求您的赦免。夏桀为帝臣,他犯下的罪不可隐蔽,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天您也明白于心了。”(商汤在遇大旱祈雨时)说:“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就责罚我一人吧!”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至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他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逐渐成为当时的强国,后来作《汤誓》,与夏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掉了夏朝,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又在位12年,百岁而崩,是古代圣王之一。 “予小子”是商汤的谦称。他在祭天地时,面对天地、四方诸侯和天下百姓,不敢自己称大,而是说“我这个小子”。 “敢”表示冒昧的意思。代表了一种下对上的一种既惶恐又不得不为的心情。 “玄”的本义是赤黑色,黑中带红。 “牡”的本义是指鸟兽的雄性,与“牝”相对。 “玄牡”是古代祭天地用的黑色公牛。谁有这个资格啊?也只有做天子的人! 《礼记·檀弓上》记载:“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 这段话的大意是,夏代崇尚黑色,办丧事入殓都在黄昏,战车驾以黑马,祭祀用黑色的牺牲。殷人崇尚白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正午,战车驾以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牺牲。周人崇尚赤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日出,战车驾以赤马,祭祀用赤色的牺牲。 由此可见;商汤用的是“玄牡”,这说明商汤还没有称帝。如果称帝之后,商汤就会选用白色的。 “昭告”是明白地告知。 “皇”,《说文》给出的解释是:“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 这里的“后”不是皇后的“后”,“后”是部落首长的名称。《论语·八佾篇》记载:“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吕氏春秋·先己》记载:“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 “帝”,《说文》:“帝,皇天下之号也。”《尔雅》:“帝,君也。” 《白虎通·爵》引《独断》云:“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殷周称王。称谓不同,明德有优劣也。” “皇皇后帝”,指光明伟大的天帝。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意思是,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冒昧地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 “有罪不敢赦”这句话中,“有罪”的主语是谁呢? “罪”的本义为犯法的行为,引申为“刑罚”、“苦难,痛苦”。 仔细分析,“有罪”是指商汤自己,意思是说;夏桀骄奢淫逸,弄得是民不聊生。我商汤发兵讨伐他,是顺民意而为。但夏桀是授命的天子,即将进行的讨伐夏桀行动是否合于“天”意,是不是顺天而为,是不是“有罪”的行为?显然,商汤这时还没有得到“天”的显兆和明示。所以,商汤在昭告之初,才会说,如果这样做“有罪”,不敢祈求“天”的赦免。 有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商汤在这里明告“天”,谁有罪啊?是夏桀。“有罪不敢赦”是说;商汤我不敢擅自赦免有罪的夏桀。其实商汤打败夏桀后,对夏桀,他也不是“有罪不敢赦”,而是把夏桀流放于南巢,相当于赦免了夏桀的死罪。把夏桀理解成“有罪不敢赦”的人,显然不惬意。再一个,面对“天”,商汤如果说夏桀“有罪”,商汤讨伐夏桀的行为,等于是说“天”的两个孩子,手足相残,“天”看到这样的境况,心里会好受吗?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的“蔽”,本义是小草。《说文》给出的解释是:“蔽蔽小草也。”这里是掩藏、掩饰。 对于“帝臣不蔽”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商汤说;作为天帝的臣,我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二呢,是说夏桀为帝臣,他犯下的罪不可隐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理解,是没有弄清楚“帝臣”指的是谁?可指“夏桀”,也可指“商汤”。但此时的夏桀还是天子,商汤还没有讨伐成功,没有称天子呢?所以,这里的“帝臣”,应该指夏桀。 “简”的本义指竹简,即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狭长竹片。后来引申泛指书籍,又转指书信。“简”又有选择之义,此义多用于书面语。 “简在帝心”是说,可能那时已有史官了,夏桀所做的一切,都有记载了。商汤的意思是;夏桀祸害人间的做法都在竹简、公文中记载着呢,天下人都知道的,这自然是瞒不过“天”的,“天”心里是一清二楚的。古人云,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慎重! 这样理解与《尚书•汤诰》的记载也是一致的。“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我小子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 商汤前面的话是讨伐夏桀之时说的,而“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句话,则是商汤祈雨时说的,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一些。 “朕”是一个形声字,《说文》给出的解释是:“朕,我也。”秦始皇二十六年起定为帝王自称之词。 “朕躬”是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 “万方”,四方、各地,指天下万民。 《吕氏春秋》记载,昔者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这段话的大意是,从前,商汤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天下拥戴的商朝,遇到连年大旱,整整五年没有收成。商汤王在亳都城外的桑林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能因一个人的过失,让天下所有人受到责罚。”于是,自剪头发,摩手,愿意充当牺牲品,以此来祈福上帝。民众很高兴,就在这时,大雨终于来了。 商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连续五年的大旱,商汤亲自在国都亳东部的桑林祈雨。他面对“天”,只能说自己工作做得不好啊!要不,“天”咋不下雨啊?所以他在这里是做检讨。商汤说;我本人如果“有罪”,我的责任自己承当,我的罪过,我甘愿受惩罚,不要连累了天下万民。商汤没有一点自私的意识,他主动承担责任的做法值得效仿。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做领导犯了错,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推给部下或民众。 社会风气的好坏,与社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而社会上每个人对社会风气的好转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不仅是每一个领导者,而且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像商汤一样,多反思自己,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话,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同理,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都应如此!相应地,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想取得一定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0 阅读:0
沐浴墨香张一

沐浴墨香张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