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心血管疾病的威胁,高血脂的人群也是在不断增加,而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节血脂的重要“武器”,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很多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血脂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降至正常范围,就想着要把药给停了,可医生却还继续让坚持吃。这就让部分患者会产生了疑问:既然血脂已经正常了,为什么还不可以停药呢?
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降脂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他汀类药物的作用远不止于降低血脂水平。虽然这是它们最为人所熟知的功能,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1、一方面,他汀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水平。
2、另外一方面,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保护,能帮助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脂正常,为何还需他汀?虽说有些患者的血脂水平在他汀类药物的帮助下,确实恢复了正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停药了。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即使血脂正常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可能并未完全消除。
1、残余风险:如前所述,即使血脂得到控制后,患者仍可能面临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形成所谓的“残余风险”,继续威胁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2、血管损伤的持续: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即使血脂恢复正常,已经形成的血管损伤和斑块可能仍然存在,并继续影响血管的功能和结构。他汀类药物通过其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有助于减缓这一进程。
3、药物依赖性与反弹现象: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反弹,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反弹现象不仅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还可能使患者对未来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4、不同人群的血脂达标要求不同:很多患者觉得只要把LDL-C降到3.4mmol/L以下就行了,但事实上这一目标仅适用于单纯的高血脂患者,也就是心血管低风险人群。对于这类患者,服用他汀血脂达标后,是可以考虑停药的,但是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以及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能轻易停药的。因为这类人群服用他汀是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不单单是为了降血脂,而且这类人群的LDL-C要求降到更低的水平, 其中高风险人群要降到2.6mmol/L以下,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降到1.8mmol/L以下才行。
停药需谨慎,科学决策是关键!因此,在决定是否停用他汀类药物时,患者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1、全面评估心血管风险:除了血脂水平外,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合并症等因素来评估其心血管风险。只有在全面评估后认为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停药。
2、逐步减量:如果医生认为可以停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药物剂量,以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3、定期复查:停药后,患者仍需定期复查血脂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无论是否停药,患者都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并维护整体健康。
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的患者,要不要停药、减量,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不要自我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