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天下”

沐浴墨香张一 2024-12-19 04:25:44
“天”字,在《论语》中既单独使用,也有组词而用的。如“天下”、“天子”、“天道”、“天禄”、“天命”等用法。 《论语》中,“天下”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地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疆域,统御的疆土称“天下”,表示“天”把人世间疆土的统治权授予了人世间的“王”、“帝”、天子或者皇帝。 《论语·泰伯篇》记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里的“天下”指地盘(或疆域),即周国(作为殷商下面的诸侯)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地盘(或疆域)。 二、“天下”指王权,即统治权。 众所周知,中华历代皇朝中最尊贵的人就是皇帝,然而皇帝在面对“天”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在“天”面前称臣。如“天子”在古代是皇帝最常用的代称,“天”后有“子”,可见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论语·八佾篇》记载:“‘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天子”与“诸侯”相对应,由此可见,“天子”在这里指周天子。 《论语·季氏篇》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三、泛指全社会。 《论语·宪问篇》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在面对子贡对管仲的质疑时,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着管仲辅政带来的好处。 《论语·阳货篇》记载:“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阳货篇》记载:“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在论及仁孝时对宰我提出批评,宰我不能为父母守孝三年,从而不能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恩遇。当然,孔子并不仅仅质疑宰我在报恩的形式上做的不到位,更重要的是质疑宰我的孝心。 以上的“天下”,是指全社会。 需要指出的是,《论语》中在用“天下”这个概念时,其含义并不是严格区分的,有时也有意思上的交叉。“天下”既有地盘的意思,也有政权的意思,也可以泛指全社会。 《论语》中还有“天禄”的用法。 《论语·尧曰篇》记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天禄”在这里就是“君禄”,进一步说,即是上天赐给君王的福禄或俸禄。这里讲述的意思为,如果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过得十分穷困的话,那么上天对君王的赏赐也就永远断绝了。 《论语》中的“时”,有时是“天时”的意思,指自然之天的阴晴寒暑之天气状态,其“天”仍是物质自然之天。 “天时”也有社会大势的意思,就是“贤者识其大”的“大”,指社会大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谁看到了“天时”,就是看到了社会的趋势、大势。
0 阅读:1
沐浴墨香张一

沐浴墨香张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