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的炊事尖兵时均朴
作者:王涛

时均朴战友军装照
在贺兰山连绵起伏的山脉间,呼啸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热血的军旅故事。在这里,有这样一位战士,他虽未手持钢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凭借着手中的锅碗瓢盆,为战友们打造出了坚实的“后勤堡垒”,他就是58团6连炊事员——时均朴。
时均朴来自山东滕州,那片孕育了铁道游击队英勇传奇的土地。自小,他便在父辈讲述铁道游击队劫票车,扒铁路打日本鬼子的英雄故事中成长,铁道游击队队员们保家卫国、无畏战斗的身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一颗向往军旅生活的种子悄然种下。“长大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当兵扛枪,为祖国站岗!”这份儿时的梦想,如同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伴随着他成长,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1973年末,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层层严格筛选,高中刚毕业的时均朴穿上了那身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58团6连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开启了他的热血军旅生涯。
新兵训练期间,时均朴充分展现出山东人骨子里的淳朴与坚韧。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多种军事技能学习,都没有难倒他。无论是负重长跑时沉重的步伐,还是枪械拆解组装时的专注神情,他都全力以赴、勇于探索。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军政训练成绩优异的他,被选拔到了炊事班。

58团6连管理排部分战友合影。前排左起:李志权、胡全代、刘晓民(炊事班长)、唐万杰(司务长)、许启洪(上士)、严宗金、黄德新;后排右起:时均朴。
起初,对于一心渴望扛枪卫国的时均朴来说,当火头军伺候人,让他心中多少有些失落。但很快在司务长唐万杰、上士许启洪战友的开导下,他的思想有了新的转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勤务员,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如同明灯照亮了他的心,让他认识到炊事员岗位同样责任重大,是部队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保障。

时均朴(左)在兰州军区学习厨师时,与刘理瑞战友在五泉山公园合影
不久,时均朴迎来了前往兰州军区第二招待所学习厨师的宝贵机会。在学习期间,他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厨艺的钻研中。兰州的五泉山公园风景如画,商场热闹繁华,但这些都没能吸引他的目光。他很少光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清晨,天还未破晓,他便已在厨房中练习刀功,一板一眼,土豆丝在他手中细如发丝;夜晚,当战友们都已进入梦乡,他根据白天老师讲授的内容,还在整理笔记,将烹饪的要点、技巧认真记录下来,反复揣摩。短短6个月,他便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掌握了扎实的厨师技术,满怀收获地回到连队。

58团6连炊事班夜训照片,中间:时均朴。
回连后,时均朴开始大展身手。他结合连队的食材特点,坚持粗菜细做、粗粮细加工,注重荤素搭配,精心研究每一道菜谱。贺兰山的部队生活条件艰苦,当炊事员更是不易。冬天,天未亮他就起身准备早饭,还得准备中午的食材,为上百斤土豆清洗刮皮。刺骨的冷水让他的手指冻得又红又肿,可他切菜的手却从未有过一丝颤抖;夏天,厨房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炒菜时的高温和油烟让他汗流浃背,整个人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但他依然专注地翻炒着锅里的菜,力求让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他炒的莲花白香气四溢,味道醇厚;拔丝土豆块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堪称一绝;芹菜炒肉丝青红分明,让人食欲大增,战友们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逢节假日连队会餐,更是他大显身手的关键时刻,色香味俱全的美味,战友们个个吃的腹撑肚圆,赞口不绝。
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夜间野炊训练成为了炊事班面临的新挑战。从实战出发,训练难度极大,考核标准极高且内容繁多。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做饭任务,保证饭菜质量,还要在隐蔽的地方进行操作,不能暴露目标。这对于炊事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2营副营长张银田(前排左)、6连副连长杨忠玉(前右)与战友合影留念。
时均朴所在的6连炊事班,在接到夜间野炊训练任务后,在班长刘晓民的带领下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时均朴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炊事班长和他一起带领炊事班的战友们研究战术,制定详细的夜餐加工计划。他们反复练习在黑暗中快速搭建炉灶、生火做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来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做出的饭菜既能满足战友们的体能需求,又能保证口感和营养。
在一次二营炊事班夜间训练考核中,夜幕笼罩着整个训练场,四周一片寂静。6连炊事班的成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在班长和时均朴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分工协作。有人负责寻找隐蔽的地点搭建炉灶,有人负责准备食材,他自己则亲自掌勺。在黑暗中,他们凭借着平时刻苦训练积累的经验,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厨具。尽管条件艰苦,一番紧张的筹备,大家的脸上都挂满了汗水,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核时间即将结束,6连炊事班在全营5个连队中,率先完成了任务。他们做出的饭菜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不仅做饭速度远超其他连队,饭菜质量更是无可挑剔。经过严格的评审,58团6连炊事班在此次考核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团后勤处里的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时均朴和战友们无数的心血与付出。

时均朴(左)在6连煤梁子菜地与战友合影
在贺兰山的部队里,时均朴凭借自己熟练的炊事烹饪技术,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他虽未在战场上冲锋杀敌,但他用美食为战友们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成为了贺兰山部队中一名当之无愧的合格炊事兵。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战士,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发光发热,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作者近照
作者王涛,祖籍湖南慈利,1954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由山东临沂入伍。1974年7月入党,历任陆军二十师步兵五十八团二营六连战士、理发员、卫生员、班长,1979年3月退伍,先后在临沂市市直多家医院工作,任放射诊断医师、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等。2014年1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