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他对粮食有着特别的感情,每次吃饭一粒米都不肯浪费。
现在生活好了,刘大爷还是改不掉那“吃到饱、吃到撑”的习惯。
每次吃饭,他都是最后一个放下筷子的,非得吃到肚子都鼓起来了,才肯罢休。
可这么一来二去,刘大爷的体型就越来越“丰满”了,健康也亮起了红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富贵病”都找上门来了。
有一天,刘大爷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适当饿一饿,能降三高,还能长寿”。
他一看就愣住了,心里琢磨着:“啥?吃不饱还能有好处?”他将信将疑,毕竟这么多年都是觉得吃得饱饱的才舒服。
但刘大爷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吃不饱,身体不也没啥大问题,他觉得试试这“适当饿一饿”养生方法,看看效果究竟咋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越来越好,然而很多“富贵病”也随之而来。
适当饿一饿,真的能成为健康的秘诀吗?
01研究发现:适当地饿一饿,真的有助于延寿
在许多人看来,“饿”是一个与减肥相关的痛苦代名词,但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能对延长寿命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2月,耶鲁大学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长期将热量摄入减少14%,可以显著提升胸腺的恢复能力。
胸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免疫器官,负责生成T细胞,这些细胞对抵抗感染和防止疾病扩散至关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通常会逐渐衰退,但是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可以有效地延缓这一过程。
该研究对218名年龄在21至50岁之间的健康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研究。
这些参与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介于22至28之间,他们被随机分配到热量限制组和对照组。
热量限制组的目标是每天减少大约25%的热量摄入,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饮食。
尽管实际上热量限制组的参与者热量减少了大约14%,但是效果依然明显。
结果显示,热量限制组的受试者不仅体脂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所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标志物水平也显著下降。
这表明,通过适当减少热量摄入,即使是达到大概8.5分饱的程度,也能收获多种健康好处。
02这4种病都是吃饱了撑的,饿一饿或许就好了
1、代谢性疾病
过度的热量摄入会直接导致身体肥胖,这不仅影响身体形象,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当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其消耗时,过剩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
长期这样下去,胰岛β细胞因为超负荷工作而功能减退,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2、胃病
吃得太饱不仅会给胃带来巨大负担,还会刺激胃部分泌过多胃酸,导致胃食管反流等问题。
胃长时间处于饱胀状态,其粘膜难以得到充分休息和自我修复的机会,长此以往,容易发生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3、胆囊疾病和胰腺炎
暴饮暴食,尤其是经常食用油腻、高蛋白的食物,会增加胆囊疾病和胰腺炎的风险。
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急性炎症,引发剧烈的腹痛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4、心梗
研究显示,暴饮暴食后心脏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因为过度饱食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增加心脏负担,显著提高心梗的风险。
03“饿一饿”不是盲目节食,科学少吃记住这5点
虽然适当的饥饿可以带来诸多健康益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盲目节食或经历极端的饥饿:
1、保持食物多样化
均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石,确保每天至少摄入12种不同的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这样可以保证身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
饮食中应该包含充足的主食、蛋白质、蔬菜和水果,并且适当减少油、盐、糖的摄入量。
2、控制好三餐比例
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的热量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这样的配比有助于全天的能量平衡,尤其是对于刚开始尝试调整饮食习惯的人来说,减少晚餐的热量摄入尤为重要。
3、吃饭时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该注意慢慢咀嚼,享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这不仅可以提升用餐体验,还有助于减少进食量,因为细嚼慢咽有助于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足信号。
4、调整吃饭顺序
吃饭时,先吃蔬菜和蛋白质,最后再吃主食,这样的顺序可以帮助减少主食的摄入,达到较低的热量摄入和更好的饱腹感。
5、七八分饱时离桌
当感到饱腹感降低但是还能再吃时,就是离开餐桌的最佳时机,这可以防止过度饱食,维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适当饿一饿”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养生方法,只要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的饮食原则,并且付诸实践,就能够享受到它带来的健康益处。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尝试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享受健康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