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秦朝建立之前的七国名将,大家一定能够想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白起。
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据史书记载他一声令下便坑杀了三十万赵国军队。
那么,白起为什么不收编这三十万军队进秦军而在青史上留名,偏要坑杀他们而被后人所诟病呢?甚至连白起本人被秦王赐死都有这件事情的影子。
一,长平之战,赵军成为俘虏赵括是长平之战中赵国的主将,关于这个人,历史上有一个专门形容他的词语,叫纸上谈兵。
传说赵括在出任赵国大将之前,他和他父亲有过一场讨论。
赵括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赵奢,是和廉颇齐名的赵国将领,在和自己儿子谈论了当下的军事之后,他对自己的老婆说“孩儿他妈,咱孩子不能当将领啊”。
他老婆很奇怪,虎父无犬子啊,赵奢可是一头老虎,按理来说这赵括不能是小狗啊。于是他老婆就问赵奢,咱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大将啊?
赵奢很感慨,因为他和赵括谈论军事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军事经验,他的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兵法书上,可是战场上的敌人不可能按照兵书出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必要的,可是赵括没有这个能力。
在长平之战前,秦军和赵军已经在边境上有了摩擦。秦国自然请出白起挂帅,而赵国则是派出了老将廉颇在前线与秦国火拼。
廉颇作为一名老将,他深知秦军粮草不多,而且就以秦国的后勤能力不出几个月自然就会退却。所以廉颇闭门不出,把城池修的高高的,任凭秦军在外面骂战,秦军敢冲城就送秦军箭雨吃。
白起被一连拖了好久,秦军都快被拖垮了,他才想到廉颇所用的这一条毒计。
白起被称为军神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很清楚赵国内部并不是一块铁板,于是他派人带了金银财宝去送给廉颇的政敌,让他们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又是说廉颇老了害怕秦军所以不敢出城打,又是夸朝中赵括是个强手,绝对能够打败秦军。
赵王最多也就是个政治家,哪里懂军事上的事情?于是他真就请了赵括和自己面谈,谈的结果就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被一个只会理论的人给理论的服服帖帖,当赵王执意让赵括挂帅的时候,赵军的悲剧也就由此开始了。
长平之战,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首先死了,而剩下的三十万赵军在长平被秦军切断了粮道,在秦军的诱降下,由此投降。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摆在白起面前的问题由此而来。
当初赵军为什么投降?因为秦军害怕这三十万人拼死一战,万人一心尚且不可挡。要是这三十万人想和秦军拼个鱼死网破,其后果可想而知,基于这种情况,秦军答应优待赵军,这才诱降了这些人。
而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粮草,赵军投降一大原因就是粮草不够,而当初秦军为什么要速战速决?那也是因为粮草不够。
在白起眼里,这三十万人可不是三十万人,而是三十万张嘴,是等着吃秦军的粮食的嘴。
这三十万人现在就在秦军营地,如果不给粮食吃随时都会哗变。偏偏秦军还就没有这么多粮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关乎全军存亡的问题面前,白起马虎不得。
自己的军队如果没有了粮食会军心涣散,更何况长平离秦国的大后方太远,那个时候的后援补给可没现在的机械化送达那么快,从秦军大后方甘肃到山西前线可是跨省调动粮草,这来来往往可就是四五十天的时间,补给线拉的这么长,前方要是再哗变一次,那白起可就从千古名将变成赵括那样的千古笑料了。
三,惨胜赵军在投降之前,秦国的军队已经损失过半了。这个损失过半虽然可以当做夸张来看,但秦国的军队损失绝对不小。毕竟就算赵括再怎么无能,他统御下的赵军战斗力可不是吃素的。
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之后,赵军尤其是赵军骑兵已经达到了战国时期的顶尖级战斗力,秦军有强弓劲弩,赵军也有自己改进的军事体系。
在当时,赵军以弓弩手为辅助,以骑兵作为主力,弓弩手站在后方列成阵形,进行第一波射击之后上骑兵砍第二波,而秦军引以为傲的秦弩在面对这种冲阵无赖类型的打法毫无用处,只能依赖堆人数来阻止赵军骑兵的前进。
在长平之战前期秦军与赵军的军队损失比率更是达到了七比三这种夸张的数字。
再加上长平之战实际上的总战场并不在长平,而是在赵国的大后方,廉颇之前已经把秦军拖到了生死线上,面对这数十万赵国精锐降军和自己刚刚惨胜获得微弱优势的军队,白起的手里就像捧了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颗炸弹就能把自己和整个秦国炸上天去。
把他们带回秦国后方也不现实,带着几十万降军回自己的都城,毫无疑问是把敌人的刀往自己的心脏上送过去,对方只需要轻轻往下一按,自己的国家就会血溅三尺。
四,国际形势
秦赵之间的战争可不只有秦赵两个国家在参与,在秦赵之外,还有战国剩下的五雄在看着他们呢!虽然不至于明面上派兵,但暗地里的情报线人肯定不会少啊!
一旦知晓秦军目前的处境,一定会有国家来袭击秦国这支精锐部队,到时候被俘虏的赵军在里面做内应,和外面的伏兵来一个里应外合,那被俘虏的就不一定是谁了。
其他国家都听说白起俘虏了几十万的赵军,陷入俘虏的泥潭里面,势必趁机对着秦国提出要求,毕竟白起手里的军队可是秦国精锐中的精锐,一旦他在前线有什么闪失,秦国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国际格局可就毁于一旦了,这是政治上的考量。
赵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主力,要是这个时候把这支部队放回去,毫无疑问是在给自己的敌人雪中送炭,相反要是不放这支部队回去,则东方五国再无可御强秦之兵。只要在这里杀掉这几十万人,那秦国毫无疑问地可以更早统一整个中国。
于是,白起杀了这几十万人。
在当天夜里,白起下了军令,捧着他军令的人带着畏惧惊悚的表情看着白起,再三确认了白起军令的内容。
秦军告诉赵军可以让他们回家了,只是要一点一点的放回去,不能让他们一股脑地回去,就这样,每个军营里都在运俘虏,不过目的地不是赵国,而是秦军给他们挖好的大坑。
赵军直到死到临头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这根本不是秦赵之间的战争,而是秦军对赵军无情的一场屠杀。
等到天色发亮的时候,秦军已经活埋完了几十万人,仅剩下几百名老弱病残的军人,把他们放回了赵国。
接下来的时间里,白起威震六国,小孩晚上一哭就会被自己的爹娘用白起的大名吓到。
同时这场战役的名字也刻在了历史上,它的名字叫“长平之战”,而白起也就此在历史上得到了嗜血“人屠”的恶名。
当然,白起杀降这个行为是要被历史唾弃的,但从当时的形势上来讲,杀降也是历史给这位顶尖的将领不得已的考验,这位将领最后死在自己君主赐给的剑下,在死之前他自己曾喃喃自语。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之后的他忽然醒悟般的说道。
“长平之战投降的人几十万有余,我用诈术把他们杀完了,这一定是我死有余辜啊!”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军团都不用六国人入伍
不信凡人万众语,微风吹死本领神。破坏山石凡人言,雲雾诛死本领仙。太公枉与商王斗,封神疯个空寂寞。死后不知齐归田。子孙不知诛司马。今人讲史衣裤残,文人墨客仇家多。不读阿凡提传书,遍地不悟妖徒尸。昼夜有意随云变,万树有心不荫儒。寺观空空老佛碎,僧道皆入荒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