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在西汉前期,虽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方针,但因为实行了“黄帝”思想,所以并没有给当时的商业带来多大的冲击。文景之治后,商贾们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有一句话叫“穷而求富,农而不如工,商而工而不如商”,“律法轻商,商而富,重农而农而贫”,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武帝的“富国抑商”的方针下,东汉末年,随着汉朝的没落,商人的势力又有了恢复。在东汉时期,由于国家没有颁布任何法律来约束商人的利益,因此,商业的发展一直很好,但是,这也使得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的矛盾也越来越深,最终,东汉王朝走向了灭亡。
内贸与贸易区
汉代以来,商贸中心的地理位置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黄河一带,其次是淮河一带和长江一带。关中区,也就是以长安为核心,南方是巴蜀,东北是天水、陇西北是地面上的几个地方。(二)黄河关东地区——可划分为河东地区、河内地区以及与之相连的燕赵区。河东区是以杨和平阳为中心的城市。温哥华是河内区的首都。燕赵区则是与邯郸相接的首都。(三)黄河关东,以河南区为主,控制南阳区、齐鲁、梁宋三、颖川、楚南越等地。
外贸:
汉朝对外通商,西北通西域,西南通沿海各国和印度,东北通日本,尤以前二者最为主要.
汉代与西部地区的商贸往来是最频繁的。南北通道各有两条。南道始于敦煌,经玉门关,通楼兰,经大夏,经安息,经条支,再经地中海,通大秦,以运输丝绸为主,故被西方称作“丝路”。北路由天山以南,再往西,葱岭以北,即是死城,又是秦国。这条公路以黑貂为主,所以被称作“毛皮路”.
武帝建立南越国之后,南海贸易和航运繁荣起来,番禺是该区域最大的贸易城市,也是珍珠、龟甲和果布的集散地。其它如许文、龙溪等也是有名的商贸之都。在西汉时期,通过海运,可以直达达马来半岛的都、陈两个国家。在汉代,中国的贸易船只已经可以抵达锡兰岛上的“狮子之地”,并可以直达印度。于是,锡兰岛和南印度的佛教通过海洋传入中国南方,在安息帝(166年),罗马国王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lexius)派使者从印度洋经日南徼,向外国汉人进贡。
货币制度
从西汉建国开始,就一直沿用着秦代的“半两”,不过质量很差,一般都是四铢、八铢,甚至更轻一些,以至于像一根榆条那么细,所以才有了“榆荚钱”之称,当时一些贵族和富商,经常偷窃铸造,导致了现在的币制混乱。而在汉景帝年间,各郡货币的流通不受控制,也是造成七国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汉武帝登基之后,一是为了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二是为了加强国家的财政建设,三是为了加强国家的财政建设,所以他对货币制度非常关注,并进行第六次的“三官五铢”制度,彻底消除了西汉财政上的私铸和盗铸问题,同时也让汉高帝收回了对私人的榆荚半两30枚
货币权力,由中央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了货币制度的长久稳定。从汉代至隋七百多年,五铢钱制已成了各国货币的主流形态。如今,汉代墓葬中所发现的五铢钱币,一般都是“三官五铢”,也就是汉代六次货币变革后所出现的货币。
从西汉末年到新王朝,王莽对货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货币价值改革,造成了货币体系的一次大动荡。王莽币一直到后汉初,方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