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并入汉朝版图,一次靠霍去病打,第二次仰仗他的民族大义

智慧史海寻岸 2024-11-16 12:13:08

窦融站在巨大的在木板上刻制的地图前,双眉紧锁。如果不是他的目光在汉朝中原地区和他自己所在的河西地区来回移动,简直让人觉得他就是一座雕像。

他在绞尽脑汁思考着,这块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打下的土地将何去何从呢?

河西走廊,一块对华夏民族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走到了历史十字路口。

在黄河“几”字弯西侧、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有一片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起经过两次征战打下的,成为了拱卫汉朝西北边疆的一道屏障,更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进匈奴和羌族之间,使两大游牧民族无法联合起来对抗汉朝。这里也是汉朝与西域沟通的交通要道。

鉴于这块土地战略位置重要,从汉武帝开始在这里屯垦、建郡,共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进城五郡,称为“河西五郡”。

王莽篡位建立莽新政权后,从公元17年到公元37年,华夏大地进行了长达21年的大混战,混战各方都在全力以赴击败敌人,再也无人顾及这片曾经的国土。

就在河西五郡有从汉朝版图分裂出去的危险时,窦融来到这里,联合五郡太守共同抵御羌、胡等少数民族的入侵,守护着这片先辈用生命热血换来的土地。

如今,汉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原,重新恢复了汉朝,窦融在苦思冥想,他和河西五郡将何去何从呢?是继续这样半独立状态亦或是干脆自立为王?还是回归汉朝版图,接受汉朝统辖呢?

曾经的皇亲国戚,窦融来到河西五郡,担负起守土之责。

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是孝文皇帝皇后的弟弟,窦皇后生的汉景帝,是汉武帝的奶奶。

窦家和刘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姑舅亲。可是老刘家娶的媳妇多,姑舅亲就多,无论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姑舅亲也是一样。

随着窦皇后的侄子窦婴在汉武帝时与另一权臣田蚡争权夺势时败北被杀,窦家人就慢慢地远离了权力中枢。

到了窦融这一代,他父亲早亡。他先在王莽的新朝做了强弩将军司马,因工作能力出众,又有妹夫大司空王邑提拔,官职升的很快。

王莽被杀后,他率军投降了汉军大司马赵萌,受到器重,被推荐为巨鹿太守。

一个自幼丧父的青年人,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为执掌一郡的太守,按常人的眼光看,窦融的人生够圆满了。

可是,极具战略眼光的窦融发现,虽然刘玄当了皇上,但天下并没有统一,各方割据政权林立,互相攻伐、混战,看不清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做对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跟对人,在看不清天下局势时,就跳到局外去观察,更有利于看清天下形势。

窦融想到自己的高祖父(爷爷的爷爷)曾为张掖太守,叔伯爷爷曾为护羌校尉,叔伯弟弟也曾为武威太守。几代人都在河西为官,根基深厚,了解当地民俗。更主要的是河西物产富饶,精骑数万,又有黄河天险,守住渡口,足以自保。

于是,窦融拜见赵萌,请求辞去巨鹿太守职务,请调到河西去。

刘玄一听,很高兴。河西那块土地,名义上是汉朝地盘,可是深陷中原战乱的刘玄根本无暇顾及那块遥远的土地,河西那五个郡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不给那地方官员开工资,也不给物资,所需所用都是当地官员自己张罗,凭什么受你刘玄管辖?

一听窦融要求去河西,刘玄放着河水怎能不洗船?终于有合适的人代表我去管理那地方了。就封窦融为张掖属国都尉,去治理管辖那块土地。

到了张掖,窦融以他宽厚仁慈外加任侠仗义的为人处事风格,结交当地豪杰,安抚百姓,尤其是与当地少数民族和睦共处,很快就搭起了良好的人设。

在高情商、高智商的加持下,被五郡太守举荐为五郡大将军,联合张掖、酒泉、金城、敦煌、武威五郡,建立统一指挥调度机制,共同防御外敌入侵。

大家齐心协力,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练兵备战,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周边的少数民族在五郡联合防御体系面前,每次进犯都损兵折将。慢慢地都放弃武力入侵,改为友好合作、和平共处了。

没有了外敌入侵,五郡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老百姓有地种,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窦融陷入艰难抉择之中。

窦融却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作为五郡的领头人,他要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称王称霸历来是某些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人不自量力的远大理想,在战乱年代,有这类追求的人就更多了。

如果窦融想自立为王甚至称帝,是完全具备条件的。中原正处于战乱中,谁也没有力量来征服他,占天时;河西五郡,偏安一隅,又有黄河天险做屏障,地利也有了;窦融为人宽厚平和,又将五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庶殷富,深得民心,人和更是不缺。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窦融还犹豫什么呢?

他不是不是不自量力的人,他知道自己半斤八两,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君权天授、受命于天。他觉得自己出生时既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也没满室馨香或者有什么龙凤落在他家院子里,肯定是老天爷没把当皇上这项看起来光宗耀祖、光鲜亮丽实质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交给他。

更主要的是,他明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中原那边一旦被刘秀或者其他某个人统一(这是历史潮流),一定不会容忍他把这块曾经的国土分裂出去,必然会兴兵讨伐。

河西五郡再富强、兵力再强大,也无法对抗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一旦战火重燃,干戈再起,必将生灵涂炭,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多年积累的财富和无数鲜活的生命将会与战乱。

对于窦融来说,将成为分裂国家的千古罪人!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和人们于战火之中,这是窦融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这个时候,中原那边,刘秀已经即位,恢复了汉朝。窦融的内心还是想回归汉朝,但河西远离洛阳,中间隔着一些自立为王割据一方的豪强,他无法和汉光武帝刘秀联系,不知道刘秀如何看待他。

其实就是心里没底,窦融就怕自己热辣辣的脸蛋不幸贴上光武帝冷冰冰的屁股,不仅他前半生的努力如大漠沙尘一样被吹得烟消云散,连和他一起奋斗的这些兄弟们的身家性命也将不保。

从隗嚣那里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使窦融下定了东归决心。

正在窦融为是否和光武帝联系以及如何能联系大飞脑筋时,从另一个军阀隗嚣那先后来了两个带着截然不同目的的人,一个是隗嚣派来的,一个是从隗嚣那跑来的。

隗嚣是东汉初年的一个割据在陇西的军阀,先是跟随刘玄,刘玄死后,听从马援的建议,归顺光武帝。

但隗嚣总觉得在光武帝那里有些委屈了自己的才华,就暗中和另外一个割据军阀公孙述联系,寻找时机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隗嚣也知道窦融是个人才,并且在河西走廊拥有极高的威望,虽然不能使窦融归附于自己,但也不能让窦融归顺光武帝,在自己起事时不是多了一个敌人吗?

于是派善辩之士张玄去劝说窦融:“更始皇帝刘玄已经成功称帝,但很快就灭亡了,这说明刘姓已经被上天抛弃,不能再起。您没必要再联系光武帝了,应该和公孙述、隗嚣联合,搞好了可以成为战国时代的六国之一,搞不好也可以向南海尉佗一样偏安一隅。”

窦融拿不定主意,就找来谋士们商议是否向东归顺光武帝。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弄得窦融左右为难。

这时候,从隗嚣那里跑来的班彪一番话,使窦融下定了东归决心。

班彪是扶风安陵(今咸阳东北)人,学博才高,续写《史记》,著有《后传》。他的儿子班固女儿班昭一起接力完成《汉书》,被称为“史学三班”。

班彪的另一个儿子班超后来率三十六勇士平定西域各国叛乱,重新打通了中断60余年的丝绸之路,被封为定远侯,任西域都护使,在西域重塑了大汉国威。

班彪曾在隗嚣那里任职,深得隗嚣信任。但两人在隗嚣是否独立问题上产生分歧,班彪认为:“王莽夺取皇位后,天下大乱,各路人马风起云涌,但都假借刘姓宗室的名号。就是因为老百姓思念、仰慕的仍然是汉朝,刘姓依然有群众基础,所以汉朝必然复兴。”

隗嚣则认为“汉朝天下是刘邦从秦朝手里夺来的,也就是说谁都可以坐江山。现在群雄争霸,战国时期的旧事将重演,我为什么不能从中胜出?”

班彪一看,再在隗嚣那待下去必然会受连累,就来到了窦融这里。

班彪对窦融说:“前辈的法术大师都认为汉朝有复兴的征兆,刘歆改名为刘秀就是为了应和预言。您也看见了,当今称帝的几个人中,刘秀占有的土地最多,兵力最为强盛,军令最为严明,天下终将归属于他。”

听过班彪的一番话,坚定了归顺刘秀的决心,就派长史刘钧等人带着给刘秀的信前去洛阳。

光武帝刘秀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窦融的民族大义完美结合,实现了河西五郡兵不血刃回归华夏。

身在洛阳的光武帝刘秀虽然打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凭着“刘氏宗亲”的牌子称帝恢复汉朝,但全国遍地的军阀割据,这位刚刚登基的皇帝在忙于征战四方剿灭全国各地的割据军阀的同时,他把目光投向了远在边塞的河西五郡。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深知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战略意义,作为刘氏子孙,他不能容忍那块浸染了先辈鲜血的土地在他手中分裂出去。

刘秀也一样不知道窦融的想法,就给窦融写了一封信,派使者给窦融送去。苍天有眼,这个使者走到半路上居然遇到了窦融派来的长史刘钧,两人一起回到洛阳拜见刘秀。

刘秀读完窦融的信就跟喝了大半宿的酒,第二天早上脑瓜子嗡嗡作响、嗓子干渴得直冒烟的时候,老婆笑眯眯端来一杯冰镇的蜂蜜水,一饮而尽那么从心里往外的舒服。在热情款待刘钧之后,派使者带着诏书和官印随同刘钧一起前往河西去见窦融。

诏书说:"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因授融为凉州牧。

这封诏书开篇就说明你窦融是汉朝的官员,我是你的老大——皇上,“诏”是皇帝给臣子的书信或命令,明确了君臣关系。

然后对窦融的功绩一番嘉奖,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皇帝用人的时候也得拍臣子的马屁。随后,简单介绍天下局势以及窦融在当前大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表示如果你跟着我干,将前途无量,如何选择,全在你自己。

最后的几句话很有意思,现在天下没有统一,我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我们两个土地不接壤,你不接受我的领导,我也没办法。你完全可以效仿尉佗领着你的五个郡在那边独立。

刘秀的诏书透漏着真诚,但有些过于客气甚至有些谦卑,因为一是距离远,中间隔着公孙述、隗嚣等;二是刘秀没有西征的实力,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平定周围的割据军阀都捉襟见肘,哪还有力量去远征呢?三是以“博大”的胸怀感化留住窦融。如果窦融不服从他领导,也不能让窦融和隗嚣等人联合,等平定了隗嚣等人统一中原后,就可以有力量腾出手来对付窦融和他的河西五郡了。

看起来很残酷,但政治就是这样,好人干不成大事。

诏书一到河西,窦融和整个地区都为之震动,认为天子明察万里之外,百姓更为窦融为他们作出的正确选择感到高兴。窦融被封为凉州牧,继续治理河西五郡。

窦融在天下大乱时来到河西五郡,经过他的苦心经营,使河西五郡社会稳定、物阜民丰。在天下即将安定之时,顾全大局,使河西走廊这块战略要地兵不血刃回归汉朝。

刘秀给于窦融高度评价:“(窦融)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

讲述汉朝兴衰,是故事,也是历史。

参考书籍《后汉书》《资治通鉴》《中国人史纲》《剑桥中国秦汉史》

0 阅读:2

智慧史海寻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