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不到,《西游记》中孙悟空真正的朋友是他

智慧史海寻岸 2025-02-09 12:04:49

一个好汉三个帮,神仙也是如此。《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不需要别人帮助,因为他的对手都是体制内的给玉皇大帝打工的神仙,难免出工不出力,遇硬就回,谁也不会拼死命地和孙悟空死磕到底。

到了孙悟空保护着唐僧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就不一样了,那都是自己单干的个体户,风险和利益自己承担,没有靠山,没有退路可言。并且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所以都拿出看家本领和孙悟空拼命,孙大圣有些吃不消了,只好四处求援找帮手。

各路神仙倒是有求必应,其中原因一是唐僧取经是如来佛祖安排的工作,给孙悟空面子就是给佛祖面子,并且这是民生大事,既然都得道成仙了,愿意不愿意的也得去“主持一下正义”;二来那些妖魔鬼怪都是他们的打工仔或是家里养的宠物、坐骑什么的,怎么能自己不管让别人去管呢?万一要追责那麻烦就大了。

这些神仙帮忙,有的是碍于面子,有的是责任心,甚至还包藏私心,不一定和孙悟空有什么深交。

但事有例外,有一位神仙可以称得上孙悟空的真正朋友,他就是东海龙王。

孙悟空第一次见到东海龙王时,俩人的身份地位声望相差极大。

当时,孙悟空刚从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那留学回来,只是一个领了一群猴子猴孙占山为王的小混混,管辖范围不过花果山而已。

龙,在中国是一种异兽,能够变化,能上天能下海,尊贵无比。人间的皇上自称是“天子”——老天爷的儿子,受老天爷的托付管理人间百姓的,都要在“天子”前面加上“真龙”,显示自己是正宗的。

龙的家族兴旺,有水的地方就有龙,江、河、湖、海甚至井里都有龙,而且还承担着天上下雨等工作。东海龙王作为龙族老大,德高望重,在龙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按年龄,孙悟空不过三百多岁,因为后来孙悟空到阎罗殿看到生死簿上写着孙悟空为“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孙悟空从龙宫回去不久就寿终正寝,被捉到阎罗殿了,所以就是三百多岁。

三百多岁在人间那可是人人追求而不可得的,但在仙界应属于愣头青的年龄。龙王的年龄无法考证,但能够成为龙族老大,年龄自然是小不了的。

虽然到了《西游记》里,龙过得有些憋屈。被吴承恩将编制划归到天庭的体制里,成为玉帝的下属——东海龙王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投诉,要求严惩孙悟空,降多少雨都得玉帝说了算。部分还成了天庭饲养的肉食动物——王母娘娘请神仙吃饭,其中一道主菜就是龙肝凤髓,降到和人间的猪牛羊一个层次了,可能是天上的神仙身份实在是太高级了,人间视为神异的龙,到了天庭都不算什么了。

尽管龙王身份被降低了许多,但和孙悟空比起来还是高出不知多少。但龙王还是热情招待了这位邻居,称孙悟空为“上仙”并且“上坐献茶”。

孙悟空就显得没有教养了,大喇喇的往那一坐,先是自称“花果山天生圣人”,“花果山天生”倒是没错,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谁封的他“圣人”,然后说明来意是“求告一件”兵器。

龙王给拿了几件都不趁手,不满意,认为龙王没有将最好的拿给他。就说“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就是给钱(龙王差钱吗),反正我要从你这拿到兵器。

逼得龙王没办法,在龙婆龙女的提示下,把孙悟空领到了定海神针前,本意是让这猴子知难而退,没想到,孙悟空还真是这块神铁的有缘人。

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又得寸进尺再要一副盔甲,称“一总奉谢”,和金箍棒一起付款。并且耍起臭无赖——你不给我,我就不走了。更进一步威胁老龙王如果不拿出来“我就和你试试此铁”。

铁棍子一抡,整个龙宫都直晃,这哪是“求”或“买”呀?分明就是明抢!

龙王没办法,只好把三个弟弟找来,分别送给了孙悟空一双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

心满意得的孙悟空再也不提“奉价”,随口一句“聒噪聒噪”,就连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四个目瞪口呆的龙王。

咽不下这口气的龙王上天到玉帝那告了孙悟空一状,成了后来孙猴子大闹天宫的一个导火索。孙悟空恃强凌弱,放到一般人身上,肯定会记恨他一辈子,但这是龙王,在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情上,我们看到了龙王宽广的心胸,同时也感叹猴子的命真好,遇到了一位诤友和挚友。

诤友就是以真诚和坦率为原则,能够直言不讳指出对方错误、缺点和不足,敢于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朋友。简单说是不管对方爱不爱听,也要把道理给你讲透,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的人。

孙悟空保着唐僧西行遇到了六个强盗打劫,被孙悟空打死,受到唐僧的斥责。

猴子哪受过这个呀?虽然被压在五行山下修行了五百年,但猴性上来了——磨磨唧唧的,我还不伺候你了呢,撂下挑子一个筋斗云,走了。但他没有回花果山,去了东海龙王那做客。

在龙王那,孙悟空把离开唐僧的前因后果一说,这要是别人,你孙猴子强抢我的东西,还不给钱,甚至连谢谢都不说,一定给孙悟空挖一个大大的坑。他是龙王啊,见多识广,打架打不过孙悟空,要是玩心眼儿,恐怕孙悟空还不是对手。

但东海龙王确实不是一般人那样狭隘的心胸,他把孙悟空领到一幅画前。孙悟空一看那幅画上一位老者坐在桥头,一个年轻人单腿跪在老者前面给他穿鞋。

孙悟空当然看不明白这画的含义,龙王指着画告诉他这幅画叫做“圯桥三进履”。并给他讲述了张良三次将黄石公故意扔到桥下的鞋子捡回来并规规矩矩跪地给穿上,黄石公认为“孺子可教”,传给张良一部天书。张良凭借这部天书,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功成名就之后,张良跟随赤松子游于山水之间,得道成仙的故事。

孙悟空听了龙王一番话,似有所悟,沉吟半晌。

东海龙王又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龙王的话很明显,你孙悟空再厉害,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你也只是一个妖猴,和天庭里的那些体制内得道成仙做佛的没法比。

一旦你不懂规矩冲撞了谁或有人看你不顺眼,他们有一百种方法修理你。就你倚仗的金箍棒和七十二般变化,在高人面前就是渣渣。

现在机缘巧合,观世音菩萨度化你,给你机会保着唐僧去取经,答应事成之后给你个正果。虽然路途遥远辛苦点儿,充满危险,但一个天生石猴,没根没派的,还不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想转正,那不是痴心妄想吗?

所以,你一定要抓住这可遇不可求的千载难逢的时机,不能图自在,使小性子,赶紧回去好好干活。

孙悟空虽是石猴,脑袋是花岗岩的,但那是开了窍的。经过龙王的点拨,立即明白了道理,回到唐僧身边,终于修成正果,转正为斗战胜佛。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困难,只要孙悟空开口求助,东海龙王没有不帮忙的。

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掳走了唐僧。论打架,孙悟空略胜一筹,却无法抵挡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沙和尚出主意——水克火。

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求助于龙王,东海龙王爽快地答应了,还把三位兄弟也请来一起助战。

在车迟国三清观,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赛求雨。不会画符、烧檄的孙悟空还是在四海龙王的帮助下把雨降下来了。并且为了证明这场雨是孙悟空求来的,四海龙王现出真身在半空中度雾穿云,吓坏了车迟国君臣和那三个妖怪。

后来还为朱紫国提供无根水,在狮驼岭北海龙王为蒸笼输入冷气,保住了唐僧等人的性命等,都是东海龙王帮忙,才使得师徒渡过难关。

用凡人的话说,东海龙王真够意思。孙悟空曾经大闹龙宫,非但没有嫉恨,心存怨念,反而在孙悟空候生最关键时刻给他指了条明路。否则,就以孙悟空那猴脾气,怎么能有后来的斗战胜佛呢?

取经路上,东海龙王更是率领龙族兄弟鼎力相助,孙悟空每次求助,毫不迟疑,倾尽全力,毫无怨言。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一直都是孙悟空求助于东海龙王,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手套换兜子的利益交换。东海龙王帮助孙悟空是无欲无求的,更体现了东海龙王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龙格,实在是孙悟空的诤友和挚友。

0 阅读:0
智慧史海寻岸

智慧史海寻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