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定王朱珵尧:一位慷慨解囊为国纾困,屡屡受到表彰的贤王

钱越说史 2022-08-14 15:41:45

古人云人生三大喜: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时交通不便,一旦背井离乡踏上求学、经商之路,与故乡的联系便少了,若是在异乡突遇知己旧友,自然会产生一种很满足很愉悦的心情。醒掌天下权是绝大多数男人的梦想,一旦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意味着从此改换门庭踏上通向权力金字塔的快车道,自然也是古人最大的喜事之一。

而洞房花烛夜,意味着他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正式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古人将成家与立业连在一起,成家代表着可以放手去建立自己的事业了。何况和伴侣厮守本就是一件喜事,故而对此异常重视,将其为人生的第二大喜。

洞房花烛夜

然而古人也说过“乐极生悲”。经历人生三大喜之时,乐极生悲的也为数不少。比如万历年间沈世子朱珵尧,于“洞房花烛夜”一事上就乐极生悲了,且经历的还不只是一次。朱珵尧的原配世子妃栗氏不幸早逝,这可急坏了沈王朱恬烄,忙前忙后地张罗着为这个年轻又无子的新晋鳏夫找媳妇,好不容易选定了张氏,结果张氏命薄,未及成婚也去世了。朱恬烄不得不于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再次上疏朝廷请求为儿子选娶继妃。

礼部还算给面子,以“不许请继则……他日袭封之时谁与共承宗祧,抑终身与婢妾耦乎”为理论依据,准许朱珵尧再次续娶,并将此作为定例。次年七月,朱珵尧续娶和氏为沈世子继妃,终于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洞房花烛夜”。

那么,完成成家大事的朱珵尧,在立业上又会有何表现呢?

为国纾困的贤王

朱珵(音cheng)尧,生年不详,沈宣王朱恬烄嫡长子,生母沈王妃李氏,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被册封为沈世子。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沈王朱恬烄薨逝,赐谥曰宣。万历十二年(1574年)四月,袭封沈王,世子继妃和氏也一并晋封沈王继妃。

沈王一脉于文学上颇有成就,沈宣王朱恬烄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也不忘沈藩重学的传统,非常重视对嫡长子的教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朱珵尧被册封为沈世子的次年,在其父朱恬烄的奏请下,明世宗赐予其《敬一箴》、《皇明祖训》、《祖德诗》、《恩纪含春堂诗》、《四书大全》和《大学衍义》等书。

在乃父的着力培养下,朱珵尧也成长为一代贤王,著有《修业堂》、《崇玉山房槁》等作品不说,还因为屡屡慷慨解囊为国纾困,而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明太祖画像

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深恶蒙元官吏残害百姓,故在称帝后设计了一套及其复杂的财政体制,比如地方上的粮长制,军事上的卫所屯田制,召募商人输纳军粮等军用物资的开中法等。这导致赋税名目繁多,且自州县一级就开始分流,致使身为帝国财政中枢的户部根本无法进行统计和统筹。

在皇权得到空前强化的前期,这一财政制度有效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为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皇权衰弱,这套制度带来的恶果开始显现,因为其中有太多漏洞可供人钻了。自景泰以后,财政问题就已成为明朝政府挥之不去的阴影,嘉靖朝政府财政甚至一度濒临崩溃。

万历初年,在张居正的调理下,明朝的财政总算有所好转,呈现出了万历中兴之势。可随着张居正在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又于万历十二年遭到彻底清算,万历革新正式落幕,他生前呕心沥血所经营的各项制度大都被废止。其后在明神宗与文官集团的努力霍霍下,虽然取得了万历三大征这样的胜利,代价却是财政再度陷入破产边缘,且问题比嘉靖朝更为严重。

张居正剧照

到了这个地步,薅一把远支宗室的羊毛,号召他们出钱资助朝廷渡过难关,也成为了朝廷的一个选项。比如万历年间,远在兰州的肃藩,就再次承担起了战马供应商的角色。

沈王朱珵尧本就是一位鼎鼎有名的贤王。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节行”,也就是气节品行高尚,而在山西巡抚吕坤、山西巡按乔璧星的共同奏请下,获得朝廷表彰。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又因“孝友善行”,在山西抚按的举荐下受到“捧敕旌奖”。

相对于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老祖宗沈康王朱佶焞,朱珵尧为人更为大气,也更有格局,拥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其人虽然做不到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斗子文毁家纾国,但国家有难之时慷慨解囊还是可以的。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五月,沈王朱珵尧捐献白银千两,作为“辽左助边”银,即充当辽东地区边军专项资金。又从府库之中拨发千石米粮,用以赈济黄河、运河这两河沿岸的受灾百姓。此举令明神宗和朝廷大为感动,特地“颁敕旌劝”,将他立为宗室典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山西爆发大饥荒,眼看百姓挣扎于生死线上,沈王朱珵尧与时任晋王朱敏淳等宗室纷纷捐金助赈,其中尤以朱珵尧捐献最多,故山西巡抚、巡按在奏报此事时,重点提到了他,明神宗为他表彰他的善举,特命抚按官为其树立牌坊,以彰显其忧民本色。

“丙戌……山西饥。沈王埕尧,晋王敏淳,辅国中尉充蒏,庆成王慎钟,永和王长子敏□□淮,辅国中尉新堤等,各捐金助赈。抚按以闻。上嘉之,各赐敕给扁。以沈王所捐独多,命抚按官竖坊备礼,以彰优异。”(《明神宗实录》)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兼并战争。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后,于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自认羽翼丰满,可以在局部地区与明朝碰一碰的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于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有最后的戚家军之称的浙军,及来自石柱宣抚司白杆兵血战到底,最终全军战死沙场。战后,后金趁势进入辽河流域,危及到大明在辽东的统治。

萨尔浒之战局势图

为解决辽东危机,明朝向辽东增兵,使得辽东军饷骤增300万两。为解决军饷不足问题,明廷决定临时加征饷银,每亩加派3厘5毫,共增加赋银200多万两,此所谓辽饷。不成想这一加就成了常例,截止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明朝在全国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合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面对逐渐糜烂的辽东局势,朱珵尧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再次捐赠白银一千两,作为“助饷”,并于当年七月上疏请辞朝廷给予的“捐禄旌典”。

相较于宗室中的那一堆守财奴,朱珵尧的格局不可为不大。

为兄弟求取郡王爵位的宗主

朱珵尧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贤王,更是一位积极为本支宗室谋福利的好宗主,从他竭力促成两位弟弟晋封郡王之事就可见一斑。

沈宣王朱恬烄膝下共有六子,分别为:嫡长子朱珵尧,次子朱珵坦,三子朱珵㙨(音ji),四子早夭不详,五子朱珵垲(音kai),六子朱珵埏(音shan或yan)。朱珵尧自不消说,老二朱珵坦、老三朱珵㙨,分别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和隆庆六年(1572年)晋封保定王及德化王。

可当朱恬烄于万历七年(1579年)上疏朝廷,为自己庶五子朱珵垲请封时,竟被朝廷一口回绝。之所以会如此,根子出在其父沈宪王朱胤栘身上。朱胤栘本为灵川王,因大宗绝嗣而入继,根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宗藩条例》,及万历二年(1574年)礼部提请的补充奏疏规定,非亲弟、亲侄入继的亲王,晋封时间不管是在《条例》出台前,还是出台后,其庶出子孙只能参照原爵进行册封。

“今后各王府虽《条例》以前,但系从弟侄及再从弟侄进封亲王,其次嫡庶子除已封袭者,本王身终之日,其子但授以本等官职,不得妄援前例滥请。”(《明神宗实录》)

太行山风光

老五不能晋封郡王,自然也会影响到老六朱珵埏。事实上直到朱恬烄薨逝,都没能解决二人的郡爵问题,只得抱憾而逝。

朱珵尧袭爵后,为圆乃父之梦,足足化了近十年时间才勉强搞定此事。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明神宗松口,同意朱珵垲、朱珵埏由镇国将军晋封郡王,此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皆因这份封赏,乃是朱珵尧动用特殊手段才得以拿到手。

据明人邢侗、阮自华所著的《东阿于文定公年谱》所言,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朱珵尧通过左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的冯琦,向时任礼部尚书于慎行行贿,希图引其为奥援,通过打通主管宗室事务的礼部这一关,实现为两个弟弟请封的目的,结果被刚正的于慎行所拒。

而据于慎行与夫人秦氏的合葬墓志铭记载,被于慎行义正辞严地喝退后,朱珵尧走起了丈人路线,找上于慎行的岳父秦柏让他为自己求情,又被秦淑人正色拒绝。

“公正秩宗,沈藩越例请封,持之力。藩有奥援,欲从中下。伺秦翁入都,则奉朱提百镒为翁寿:“愿翁一言婿,第得疏参,吾事办矣。”翁间以尝淑人。淑人正色曰:“翁何不知婿?婿以清苦受知,位上卿,纵辇金如山,必不肯易生平一节,毋溷汝门楣也。翁愧,谢罢之。后公闻之,乃叹曰:“成我志者,淑人也。”(《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公元配诰封淑人秦氏合葬墓志铭》)

当年九月,于慎行因“争国本”而去职,由礼部左侍郎李长春接替他出任礼部尚书。这位新任礼部尚书对待朱珵尧为其弟请封一事的态度,与前任如出一辙。

上党门

面对朱珵尧的请封奏疏,李长春直言“国家敦睦宗亲令甲昭垂已久”,且出台于万历十年(1582年)的《宗藩要例》又对此做了再次声明,能否请封具已关白。沈王朱珵尧此前的请封,也被礼科参驳,本部记录在案,如今继续上奏,属于知法犯法,应当下令治王府官不能规导之罪。

奈何朱珵尧花了不小的心思,已经打通了皇帝这一关节。面对礼部的激烈反对,明神宗依然以其“奏词迫切”为由,表示不好冷了皇室宗亲的心,因此法外开恩特准朱珵垲、朱珵埏晋封郡王。

对此礼部再三上疏“执以为不可”,逼得明神宗不得不再次开口表示这属于“特恩”,不以为例,命礼部遵前旨执行。

皇帝虽贵为天子,可毕竟不能一手遮天,在礼部的强项下,他也无可奈何。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眼看着皇帝已经同意,可事情拖了一年之久,依然没能办妥,朱珵尧遂再次上疏为两个弟弟请封。明神宗再次做出准许的批示。

这下本就因国本问题憋了一肚子火的礼官们彻底沸反盈天了,礼部相关官员及礼科给事中张贞观纷纷上疏据理力争,打算帮皇帝陛下好好回顾一下相关宗室条例出台的过程,重点提到了万历十年的《宗藩要例》,几乎是指着他鼻子质问你还要不要脸。

“癸卯……沈王珵尧乞恩加封,许之。礼部及礼科给事中张贞观力争,以《宗藩条例》颁布于世宗之四十四年,《宗藩要例》又申定于皇上之十年。其亲王封典款下,开载亲王绝嗣,许亲弟、亲侄进封为亲王,如无亲弟、亲侄,以次推及伦序相应者进封,日后子孙除承袭亲王外,其余俱照依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级,不准加封。今珵尧之祖灵川王胤栘以沈恭王再从侄孙进封……珵垲、珵埏查照见例止应递袭将军爵职。在珵尧胡得以兄弟之私爱,必千郡爵之荣?在皇上何为以屡定之明例,轻狥踰分之请?”(《明神宗实录》)

六府塔

奈何明神宗这回是铁了心的要晋封朱珵垲、朱珵埏二人。在他的坚持下,朱珵垲、朱珵埏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分别被册封为灵寿王和六合王。

朱珵尧之所以如此持之以恒的请封,是因为早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就有过先例。当年十月,在秦王朱谊澏(音han)的奏请下,其胞弟朱谊漶(音huan)由奉国中尉晋封为紫阳王,庶次弟朱谊㳨(音za)晋封镇国将军。秦宣王朱怀埢(音quan)同样由非亲弟亲侄入继,且本爵只是镇国中尉,地位比沈宪王朱胤栘低了好几个段位,他的后辈能晋封郡王,凭什么沈藩的就不行。

而沈藩请封成功,也给其他诸藩树立了一个榜样。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四月,在秦王朱谊澏的奏请下,十年前已经由奉国中尉晋封镇国将军的朱谊㳨,再次获得晋封,被册封为崇信王。

次年正月,吉王朱翊銮,又援引沈藩、秦藩的实例,为其次子朱常汶、三子朱常(氵算殳)求封。朱翊銮的情况较朱胤栘更为特殊,他是吉端王朱载均的庶长子,吉庄王朱翊镇的庶兄,初封龙阳王,因朱翊镇无嗣,于隆庆六年(1572年)晋封吉王。虽然是以兄继弟,可两人属于同父异母兄弟,故不符合《宗藩条例》所规定的“亲弟”这一条,所以其嫡脉子孙也只能受封镇国将军。

礼部再次表示强烈反对,但明神宗依然以“不为例”为由,册封朱常汶为德化王,朱常(氵算殳)为福清王。

郡王冠冕

顺便再说一句,礼部反对的奏疏中出现了“况礼有继统不继嗣之文,例无加恩再加恩之理”之文,所以某人一直强调明朝执行“继统即继嗣”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

沈定王身后事

最后的最后,又到了给《明史》挑错的时刻,这几乎已经成为阿越每每写到某一宗王家族的最后一篇时的必备节目了。因为《明史·诸王传》及《诸王世表》出于某种原因,但凡涉及到与国同休的宗王,其谱系大多是错乱的,沈藩大宗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沈藩自立国起及至明末共传九代亲王(不包括追封的四王),分别为:沈简王朱模、沈康王朱佶焞、沈庄王朱幼㙾、沈恭王朱诠钲、沈宪王朱胤栘、沈宣王朱恬烄、沈定王朱珵尧、沈裕王朱效镛和末代沈王朱迥洪。然而《明史》只记载了八代王,独缺末代沈王朱迥洪。

“子定王珵尧嗣,仁孝恭慎。弟六人,封郡王者二。余例不得封,朝廷奖王恭,皆封郡王而不与禄。薨,子效镛嗣,明亡,国除。”(《明史·诸王列传三》)

不仅如此,连沈王朱珵尧的卒年,及朱效镛的袭爵时间都没记载。现在网上流传的版本说朱珵尧薨于崇祯六年(1633年),但这个时间节点显然也是不靠谱的,因为《明实录》提到了他死后,朝廷对沈藩的安排。

“(天启二年八月)乙亥……以沈王珵尧久薨,命世子效镛暂管府事。”(《明熹宗实录》)

这条记录虽然没明确沈王朱珵尧的卒年,但此时他显然尚未得赐谥号。再考虑到他本人在世时最后一次出场,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上疏请辞朝廷给予的“捐禄旌典”。两相结合,大致可以推断出,朱珵尧应当薨于天启初年,最有可能的时间点就是天启二年(1622年)。死后朝廷赐谥曰定。

太行山风光

朱珵尧薨逝后,过了很久朝廷才有时间来处理沈藩事务。因为这一年对大明而言实在是流年不利,先有广宁之败,而后是右翼蒙古入寇陕西,又有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反叛,山东、陕西又接连地震,这一桩桩事无不令人焦头烂额。与之相比,沈藩亲王出缺之事自然得往后靠靠。

受命暂管府事朱效镛是沈定王朱珵尧的嫡长子,于万历八年(1580年)被册立为沈世孙,万历十三年(1585年)三月晋封沈世子。他袭封沈王的时间不详,按常理推之当在天启四年(1624年)左右。至于其薨逝时间,阿越查了很久都没能查到确切时间,只能以网上所言的崇祯十二年(1639年)暂代。哪位文友若有这方面的资料敬请告知,不胜感激。

朱效镛死后,朝廷赐谥曰裕。至于沈王爵位由其嫡长子朱迥洪承袭,袭封时间同样不详。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部将刘芳亮率军攻破潞安,朱迥洪被俘,其后不知所终。

阿越说

沈藩以贤孝闻名于世,对宗室约束严谨,平素遵礼守训,世有令德,而无华奢积习,“时称沈藩多才焉”。自立藩起,近三百年间,沈藩宗室在潞州(后期为潞安府)与百姓错处,却相安无事,这在明朝的所有藩王中,实属独树一帜。

而沈定王朱珵尧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人好文学,时人赞其“学窥性命,诗轶晋魏而上之”。由他编纂,沈裕王朱效镛续辑的《勉学书院集》,收录了包括沈安王朱诠鉌、沈宪王朱胤栘、沈宣王朱恬烄,及其自己在内的四代沈王的作品,其中多有劝人喻世和体恤百姓之作。常言道文如其人,朱珵尧多次资助军饷、赈济灾民,以为国分忧,为此多次受到朝廷的表彰。

甲申国变,李自成率军攻入被京,崇祯皇帝在慌乱之中,跑到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挂东南枝,结束了他颇有争议的一生,明王朝宣告终结。大势之下,身为小宗的沈藩自然也无法幸免,随着大顺军刘芳亮所部攻破潞安,末代沈王朱迴洪被裹胁北上,也宣告了在潞州安身237年沈藩就此终结。沈王府也随之化为一片废墟,并于抗战之后被改造成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的一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纪念碑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提一句,明朝宗室继承制度执行的是“继统不继嗣”,而非“继统即继嗣”,这是《明实录》明文所载的内容。楚靖王朱均鈋过继给楚康王朱季埱属于特例,也是明朝唯一的一例。所以硬攀明朝执行“继统即继嗣”,实属缘木求鱼。

“嫡弟薨,而庶兄继,则相传以承本爵者惟长子耳,其余众子皆照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级,不准加封。今乃称二子、三子已封镇国将军应得爵级,特援沈王秦、王事为据。二府事先经执奏,俱奉明旨后不为例。本王此请前之有不应加之,明例后之有不许援之,新旨无一可者也。况礼有继统不继嗣之文,例无加恩再加恩之理。乞敕该省抚按转行该府长史司,启王务遵成例,毋得妄希封典。”(《明神宗实录》)

相关文章

沈简王朱模:由开拓东北的塞王,变成低调的藩王,期间经历了什么

沈宪王朱胤栘:一位因大宗继承人接连去世而捡了大便宜的好学亲王

沈宣王朱恬烄的疑惑:凭什么第三子可以封郡王,第五子就不能封王

肃宪王朱绅尧:“法帖之祖”的护道人,身处末世,拳拳报国

秦藩:传承艰难的大明第一亲藩,大宗屡屡绝嗣,郡王一度仅余一家

4 阅读:468
评论列表
  • 2022-08-15 17:08

    朱珵尧,尧字是哪一个五行?

    小秃秃 回复:
    钱越说史 回复:
    土,尧的繁体字上边是垚
  • 2022-08-16 17:03

    沈王家族的坟墓在哪里?

    钱越说史 回复:
    在长治市上党区北呈乡境内
    え昇鈈漨嵵え 回复: 钱越说史
    原来如此!我也是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代王家的在采掠山,晋王家的在小店,就是不知道沈王家的,因为我是山西人,谢谢老师的解疑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