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真的是房地产的灵丹妙药么?

渔村不良人啊 2025-03-11 14:11:05

最近“好房子”已经被各种刷屏,从大家的反馈来看,方向整体是对的,也是目前房地产的痛点之一,如果能够扎实执行,确实可以满足很多人对于品质居住的需求。但在仔细学习了完整的讲话之后,却有了一些不解甚至心惊肉跳的感受:

一、随着房地产经历了20多年的大踏步发展,当下的住房需求确实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并且这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但"好不好"是主观感受,不是客观标准,我们可以说通过去提高房地产的建筑标准、重新制定住宅设计规范等方式,努力地满足市场正在转变的住房需求,但不能堂而皇之的定义什么样的房子就是“好房子”。在如今物质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垂直化和个性化,不再是一套“好和美”的标准就能满足普罗大众,而我们的房地产新道路却卡在统一标准尺度之下,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进步。

二、一味的强调努力建造“好房子”,似乎在传递当下的存量房都是"不好的房子",因为当下的房子可能不符合"好房子"的定义:绿色的、低碳的、智能的、安全的等等。根据住建部纰漏的数据,我们的存量房超过6亿栋,保守估计价值达上百万亿,现在都被打上“不好”的标签,真的是对的么?真的是负责任的么?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轰轰烈烈的“住房不C”,也是同样的对过去全面否定,一味的强调未来如何如何。个人理解,房地产新道路是对旧道路的查遗补缺、矫枉过正,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全面否定,过去20多年,房地产是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肯定存在因为爆发式增长而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化以及居民住房兜底保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三、住房的核心是质量和安全,大佬们通过调研发现住房有很多隔音问题、开裂问题、反味问题、渗漏问题等,然后通过附加"好房子"中的强科技概念,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等来解决这些问题。顿时觉得脑袋有点不够用了,这明明是最简单的建筑质量问题,和“科技”有什么直接关联呢?这明明是交楼监管的缺失,和是不是“好房子”有什么因果关系呢?就算我们为“好房子”叠加各种美丽的外衣,没有监管的落地,如何保证“好房子”能如期实现呢?

四、各地保障房率先实现“好房子”,并建设成为样板。保障房是兜底最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重点突出的是“保障”,如果保障房率先全部实现房地产新道路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好房子”。请问“保障”该怎么去理解?商品房还怎么去发展?谁会去买商品房?保障房的建设支出又从何而来?有住房需求的家庭,大家排队等待保障房不就行了,不仅价格便宜、位置好、还是“好房子”,这是把商品房业主当“冤大头”对待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事实,保障房建设也好、筹集也好,其中大部分的开支来源都是由商品房开发过程来贡献的,也就说万千的商品房业主通过承担高昂的房价,兜底了城市最基本的住房保障需求。现在出资人先苦一苦、住的房子先等一等,咱们先让受益人住好了、住舒服了,反正我是理不清这里面的逻辑。

总结,房地产往“好房子”的方向发展没有错,只需要做好建筑标准定义、住房规范设计、全过程透明监管等,不用具体插手开发商到底该如何开发房子、该怎么设计房子,因为这是市场自发就能实现的事,并且市场会更精准的反馈到底怎样的房子才是大家所喜爱的“好房子”!

0 阅读:0
渔村不良人啊

渔村不良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