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不拘小节——“小五太爷”惇亲王奕誴(三)

伯虎 2021-11-24 11:49:47

咸丰帝即位后,奕誴被授予了“内廷行走”的权力,可以参与管理皇宫护卫、及代皇帝祭祀等礼仪性事务。但奕誴确实是大大咧咧惯了,有时候不注意小节,出现了迟到、忘事等疏忽和纰漏,因此多次被咸丰帝降旨“申饬”。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咸丰帝也是为了维护皇权的严肃性,所以才按规矩对五弟象征性地“训斥”下,做个样子也就罢了,谈不上“苛责”二字。但奕誴终究在“大大咧咧、尊卑一视”的行事风格上栽过跟头。

咸丰三年(1855年)十月,有一个卖馒头的民间小贩王库儿,凭着无意中拾到的一块皇宫銮仪卫腰牌,居然堂而皇之挑着担子进入到紫禁城内,正大光明地在端门外买起了馒头来。因为馒头确实做得好,所以王库儿的顾客中不仅有太监、宫女、侍卫们,居然还有上朝的王公大臣;因为大臣们参加早朝起得早,早饭来不及吃,散朝后,看见摆在端门外的馒头摊子,还以为是皇帝体恤臣子,专门设了这么个馒头摊来方便臣子们用早饭,心中感激得很。

于是,诸位王公大臣们没有多问,都开始在早朝散了后,到王库儿的摊子上卖馒头,同时给钱还很大方。长久以往,王公们和王库儿都熟悉了,有一次王库儿生病没有按时来出摊,某位王爷散朝后没买着馒头,还特地打听,请了御医去给王库儿看病。

王库儿的馒头买卖,在皇宫中一卖就是一年多,最后就连后宫中的嫔妃们都知道皇宫内有个特好吃的馒头摊子,也时常差人前去购买,当做改换口味。后妃们一直以为,这是皇帝体恤臣子,所以命人设了这么个摊子,以方便大家。

王库儿的红火生意,一直做到了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直到咸丰帝某一次和钮钴禄氏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闲谈,皇后无意中说起了王库儿的馒头摊,还带着崇敬的语气称颂咸丰帝“仁厚贤明、体恤臣下”,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上朝大臣们的早饭问题,以及给后宫妃嫔们改善膳食。

咸丰帝听得一头雾水,心说我什么时候让人在皇宫中摆摊子卖馒头了,而且皇宫乃庄严肃穆之地,突然冒出个馒头摊子,这算怎么回事嘛!于是咸丰帝立即下谕旨给銮仪使及领侍卫内大臣们,让他们彻查此事。

经过一番调查,事情很快就搞清楚了——王库儿当初捡到的那块腰牌,是銮仪卫侍卫袁士栋遗失的,而袁士栋丢了腰牌后,不敢向主官汇报,自己偷偷做了一个补上,因此,才有王库儿捡到腰牌、在紫禁城卖了一年多馒头的事情。这还是幸亏没让刺客、反贼之类的人捡到,那要是捡到的话......!

搞清楚事情经过后的咸丰帝气得七窍生烟,这么无厘头的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而且一年多都没人发现,要不是皇后无意中提起,恐怕自己都要吃到王库儿的馒头了!此事,负责守卫皇宫的銮仪使和领侍卫内大臣们断不能推脱责任(估计他们也没少吃王库儿的馒头)。

于是,咸丰帝事后严厉处置了相关责任人,将守卫皇宫的步军统领属下兵丁、銮仪卫有关人等、内廷侍卫纷纷革职、贬官,首要责任人袁士栋甚至被流放边疆;而负有领导责任的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帝的姐夫、一等诚嘉毅勇公景寿,也被革职、罚俸、退回家中读书,以为惩处。

至于那个卖馒头卖到皇帝眼皮下的王库儿,却出人意料地没受什么处罚,诸多老顾客们(主要是大臣及后宫嫔妃们)纷纷向咸丰帝求情,说这件事情的责任主要是丢失腰牌的銮仪卫、以及守卫皇宫的侍卫们,王库儿一个小老百姓又不知道这里面的要紧处,况且对王库儿不加严惩,更能显示我皇上“仁德爱民、体恤百姓”。

因此,咸丰帝虽然心中膈应得很,但确实不好对王库儿重重治罪,王库儿也确实没犯什么死罪;最后,咸丰帝只得按《大清律例》中的——“擅入皇宫者,杖一百”条例,让刑部判处王库儿“杖一百”,打他一百棍子,以后再也不准他在皇宫中卖馒头,也就罢了。

不过,临打棍子之前,皇后以及诸多吃过王库儿馒头的贵人们特意吩咐执行的军士,要他们下手轻些,不要把王库儿打成重伤,也好彰显皇上“宽厚仁德”的圣君形象。执行军士遵循了贵人们的嘱咐,虽然结结实实打了王库儿一百杖,倒也没有让他就此残废或者吃太大的苦头,王库儿在家养个把月,又能活蹦乱跳地出来卖馒头了,只不过再也不能混进宫摆摊子就是。

经过这一番“哭笑不得”的遭遇后,王库儿在京师中可算是出了大名了,大家都知道他的馒头连宫里的娘娘们都吃过,皇上也知道他的名字;因此宫外的官员百姓们纷纷闻讯前来找王库儿卖馒头。王库儿因祸得福,生意比在皇宫里摆摊子时更好了,成为了京师内外闻名的“馒头王”,从此发家致富、娶妻生子、买房买地,走上了人生巅峰;如果他运气好的话,现在他的后人应该还住在北京城二环内,继续经营着祖宗的馒头产业呢。

而王库儿被打了屁股、赶出皇宫后,也不知道宫里的娘娘和王公们,日后会不会想念当初吃过的馒头,同时偷偷地派人到王库儿在宫外的摊子上,再买些馒头解解馋。

花了这么多篇幅,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小老百姓王库儿“皇宫中卖馒头”的奇葩事,其实就是为了引申出“平易近人、不拘小节”的惇郡王奕誴在这件事情中的关联和事迹: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文说说的——王库儿在皇宫中卖馒头卖得和王公大臣们都熟悉了,某一次他生病了,连续几天没有出摊,某位吃惯了王库儿家馒头的王爷散朝后没买着馒头,心中很是想念,特地打听了王库儿的住址,还请了御医去给王库儿看病。这件事情,后来也被咸丰帝知道了。

虽然咸丰帝没有直接指明是哪一位王爷干出了这样有失身份、而且有“纡尊”、并有“玩忽职守”嫌疑的“懵逼”事情,但结合奕誴一直以来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亲近底层的所作所为,可以断定,十有八九就是这位“不着四六”的五爷所为。虽然在百姓们眼中,奕誴这样做是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可在咸丰帝看来,老五简直是丢皇家的脸,更是不把自己“协理皇宫守卫”的职责当一回事,此举断不可轻纵!

所以,咸丰帝怒气迸发之下,在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将办事不谨慎、而且“纡尊、失职”、败坏皇家脸面的五弟惇郡王奕誴革去全部职司,并降爵为贝勒,退出内廷行走,也就是说把奕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撸得一干二净,只留个贝勒空衔混口饭吃。

不光将五弟的职务、爵位统统革去,咸丰帝还别出心裁地降旨,命时年已经二十五岁的奕誴“回上书房读书、修身养性”;此时,奕誴连儿子都有了,居然又要返回上书房和一帮弟弟、堂弟、侄子、甚至侄孙们“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不知在上书房度日如年的奕誴心里有没有懊恼,当初实在不该多吃了几个馒头就忘乎所以了。

不过咸丰帝和奕誴总归是亲兄弟,而且奕誴也没有什么确切的不法事情,最多只是“不谨、纡尊”罢了,在将奕誴革职、降爵,勒令他重读了一次书后,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咸丰帝将奕誴恢复郡王爵位,并授命他继续参与銮仪禁卫事务。相信奕誴经过这次教训后,再也不会轻易放松应承担的责任,并且再也不想吃馒头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315
伯虎

伯虎

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