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小国——管国,管姓与管仲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3-13 02:39:51

管国是周武王弟叔鲜的封国,管国存在时间很短,“三监之乱”后,管国被灭,其后代迁移到非姬姓国家,安徽颖上一带,从这里走出一个名人——管仲。

管叔与“三监之乱”

《史记》载周武王有十个同父同母的兄弟,分别是;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

这种排序是按年龄排,而年龄在西周相当于一种“政治位次”。

十兄弟中伯邑考早死,姬发继承大宗为周武王,周武王之下就是管叔,然后是周公。这一点很重要,或者说这是管叔不满弟弟周公居自己之上、摄国政而选择叛乱重要的理由。

当然,管叔选择“叛乱”的直接理由是周武王给了管叔过高的政治地位。

周武王攻灭商朝王畿后,面临二大麻烦,一是后方镐京不稳,因为灭商抽调大量兵力;二是,商王畿虽然投降,但实力仍然在。

所以周武王立纣王之子武庚为商朝“首领”以安抚商众,再派管叔,蔡叔还有霍叔监视着商朝遗民,这三人称为“三监”。

“三监”中的核心人物是管叔,之所以称管叔,是因为他“受封于”管地(现河南郑州管城区)。管地因地理条件优越,便被商朝打造成了一个军事要塞,相当于未来的洛邑。

周武王灭商后,就将此地交给了管叔。《逸周书·大匡解》:“惟十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用大匡,顺九则,八宅、六位。”

这是武王训导管、蔡之辞。大意是“十三年,王在管城。管叔鲜和蔡叔自愿作殷人的监国,武王就让他们留在东方,作东方诸侯的首长。”

还有“《文政解》是周武王归周途中,命管叔、蔡叔晓喻其众属遵循文王之政……主要文王之政,故名‘文政’。”

也就是说周武王想通过管蔡居管监殷来实现对东方诸侯国的控制。在周武王的授权下,管叔蔡叔的身份就有了二重身份,一是周朝朝廷重臣,二是地方诸侯,且领导有大量军事力量。

简单地说,管叔周武王灭商到去世的三年间,政治地位是位于周武王之下,而高于其它兄弟。

然后,周武王突然去世,《史记·周本纪》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管叔“疑”周公,这里的“疑”是指周公的地位突出跃居自己之上。管叔周朝“二把手”的位置被周公取代了,管叔不忿,这才有“三监之乱”,管叔联合武庚作乱。

实际上管叔的“疑”给周公带来不少问题,因为在活着的兄弟中,站在周公这边的只有卫叔康(康叔封),其它兄弟或多或少均有“疑”周公,因为按周部政治秩序,周公确实“僭越”了。

当周公平叛后,对“三叔”进行了不同的处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

管叔后代

《史记》又言;“伯邑考,其後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後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後。周公旦,其後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後为蔡,有世家言。”

这句话说“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後。”

这句的“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指不能建立“以管叔为宗的小宗”,相当于将这一支踢出氏族,这在古人眼中比死还可怕。

比如鲁庄公时为让儿子继位,便问弟弟叔孙牙与季友,结果季友支持鲁庄公的决定,叔孙牙反对,叔孙牙支持庆父上位,鲁庄公就让季友明着“毒”杀叔孙牙。季友叫来叔孙牙,给了他二个选择——“饮此则有後奉祀;不然,死且无後。”饮此酒,则立你后代为宗,不然你就“无后”。结果叔孙牙选择饮毒酒。

管叔的“无后”就是这种。

又因为管叔被杀,他的后代不能在周王朝(姬姓诸侯国)的管辖范围内生存。

因古人信奉血亲复仇的理念,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管叔被杀后,他的后代只有二种选择,一是杀死周公旦,为父报仇;二是就逃出周王朝管辖的“天下”,不与杀父仇人顶戴同一片蓝天。

所以管叔的后代选择了跑出周朝的天下,以管氏为名留在了安徽颖上地区,因为这里暂时属于其它“姓”的诸侯国。

管仲为管叔之后

安徽颖上管氏又有另一种说法,说管氏是周穆王之后,非管叔之后,因周穆王将幼子封于管地,而以管为氏。

关于这种说法存疑,因为管氏如果真是周穆王后代,那么二周之际的郑国是不会也不敢攻灭同姓诸侯国的。但如果是异姓灭了管国,则涉及到保留祭祀的问题,因为古人相信灭国会遭到对方祖灵的诅咒,但如果不灭其祀,对方祖灵则不会来找你,这也是春秋时期灭国不灭祀的核心原因。

管氏后裔

迁到颖上地区又分为二支,一支东迁于齐,比如管至父,管仲;另一条南迁楚。

东迁于齐的这支在齐国开片天地后,家族颇为强大,到管仲七世孙时,由于田齐代姜齐,管修被逐出齐,奔楚,被楚国封为阴地(河南南阳一带),又称阴大夫,所以这一支以阴为氏。阴氏最有名的是光武帝的妻子阴丽华。

还有“拜”氏,因齐桓公登上齐国王位,不计管仲当年曾射他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并称仲父。管仲的一些后裔为了纪念祖上的这段荣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为自己的姓。

南迁楚的管氏有管苏,助楚庄王称霸,在楚共王时,受封于今天湖北钟祥管城。这一条不显,资料不详。

总体而言,管氏来自河南管地(郑州管城),因人受封于此地而得氏为管,尤其是管叔。管国灭亡后,族人大体迁到安徽颖上,随后又四散全国。

0 阅读:9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