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军队管理研究会”活动的一点记忆
文/王 皇 义

我一直在部队做政治工作,想不到却参加了十一年军队管理研究会的一些活动。
1996年夏,时任青海省海北军分区副政委的我接到通知,说兰州军区点名,让我参加编写一本带有教材性质的部队管理工作的书。我一头雾水,怎么会让一个政工干部去干管理的事呢?后来才知道是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部一位领导的主意。其实我俩从未有过交集,是他知道我是编写《军营三字经》参加者之一后才提出的。我虽有过编书经历,但真正要担负起准“教材”任务,压力还是挺大的。
分给青海省军区的是“各职、各类人员的管理职责”一章,我对此设置提出了不同意见,建议取消此章而增设“总论”。最后,编写组采纳了我的意见,但却将“总论”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总论”的要求很高,困难很大。我和军务处孟文辉参谋一商量,便向省军区提出了向专家请教的意向。陆林周参谋长一听便说:“好,就找管理大专家王安将军去。”

军队管理专家 王安
王安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我军著名管理专家,参加过中央军委有关管理工作文件和一些条令、条例的起草工作,学术著作等身。也就是在这次去北京求教中,我才知道了国防大学的军事统筹学会下有一个军队管理研究会,王安将军担任顾问。会员除全军一些管理专家、教授外,还有一些部队领导。在军事统筹学会下属分会中,军队管理研究会的会员最多、成果最多、影响最大。他们每年都要开一次年会和一次小型专题研讨会。王安将军希望我也能参加军队管理学术研究活动,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很有益。
他拿着军队管理研究年会的通知说:今年年会的内容是“正规化管理”,你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加。我说自己一直搞政工,对管理不在行。他说:“你俩现在编军队管理的书,不就是在研究管理科学吗?而且能提出增加第一章作为总纲,说明你们的基础还不错。我原来也是政工干部,改行研究管理也大半辈子了”。他让我一定抽时间写篇论文给他。


我将这个信息向陆参谋长作了汇报,首长很支持。我在团里当政委时,首长就是我们师副师长。我热心研究政治工作,他对科学管理研究很重视,王安将军曾多次到师里调研、交流。我们师的科学管理很有成绩,兰州军区机关还推广过经验和研究成果专辑。陆参谋长鼓励我抓住机会,好好向专家、教授学习,扩展知识面,在管理教育和政治工作的融合上做点研究。
年会的主题是“正规化管理”,正规化在基层的基本要求,就是一切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根本态度就是一个立场问题。一些基层干部、骨干把打骂体罚战士只当作方法问题,甚至有的还认为这是“严厉”。如果能把禁止打骂体罚战士,放在正规化管理的一个问题来研究,必然对基层正规化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便对《正规化管理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士兵》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军在建国初期的正规化管理中,有的连长、排长对战士动不动就罚“立正”、“照像”(让战士站在队前出丑)、罚苦工、关禁闭。有的任意讽刺、挖苦战士。有的因战士批评自己,就借故打击报复。1953年5月8日《八一杂志》就发表了《彻底肃清军阀主义行为》的评论。指出:有的干部认为严格管理就是发脾气、耍态度,误解条令精神,滥用职权。针对打骂体罚战士现象未能杜绝的情况,我提出了四点认识:
1、打骂体罚士兵是违背我军性质、宗旨的行为,禁止这种行为是正规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2、打骂体罚战士一时难以根除,必须坚持经常抓。
3、禁止打骂体罚战士要综合治理。
4、从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入手,把根本态度和科学管理密切结合,使正规化管理走上正确轨道。
这是我在军队管理研究会年会上提交的首篇文字,原以为能入选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获了二等奖。我明白,这肯定与王安将军的推荐有关。
请教专家之行,不仅让我们完成了《军队基层管理教育概论》“总论”的撰写,也给自己找到了涉足军队管理研究活动的引路人。
对于军队管理的定义,专家、教授从学科建设方面探讨很多,部队会员则在应用研究上交流较多。自己则是以继承和发扬我军管理教育优良传统为重点,在“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交集内涵中,又从部队主官的角度研讨管理为多。这样,我就把自己的研究定位在应用研究和主官抓管理上,一直到退休后的2007年。在这十一年间,自己整理了学习札记、随笔,向研究会提交过20余篇研究成果。青海省军区是研究会的理事单位,我也有幸成为研究会理事。
那一年,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决定》,号召全军开展新时期治军特点规律的研究。我担任主官时间不短,有不少实际感受。加上自己在军、师、团机关工作期间,比较注意观察首长工作的特点、规律,有机会阅读了一些史书,觉得应该对“一把手”做点探讨。在做了零星的资料汇集后,便整理出了《主官的一、二、三、四、五》等多篇文字。考虑到主官工作忙、难以长时间阅读数几十万字教材式论著的实际,便采取“集纳”方式,将主官经常遇到的六大问题、每个大问题的10个观点,用数千字来表述,起名为《主官论》。

《主官论》手稿
1999年年会在上海召开,由于报到稍晚,开会时才将《主官论》分发。虽然未安排发言,可当晚便有两位研究生前来请教,一些专家也表示肯定。有一位教授也和我商讨,能否将《主官论》扩充为一本书。我的初心原本是考虑主官太忙,提出了一些观点,若能引起思考、联想,甚至不同意见的交流,就达到目的了。扩充为书自然与我的本意不符,我说了句“没必要”后了事。
过了一年多,孩子问我是不是又编了新书《后勤领导学》,还说我是副主编。我讲了讲当年的情况。孩子说:“没经过本人同意是侵犯知识产权的。”我说:“没那么严重。没经我同意,是不对,成果有用,人家做了,看的人多也是好事。就到此为止吧。”后来,我将《主官论》印了100份,分送一些战友参考,也见到有复印、批注的情况,还有索要的。前几年,《拂晓哨位》将《主官论》推介,受到了一些关注。
这一年春节前,研究会拟定第二年的小型专题研讨会在青海省军区召开。那天下午2:30,我接到通知后,即从门源县赶到西宁,又坐飞机于22:00到上海,晚上住在机场宾馆,第二天6:30出发,赶到苏州受领任务,返回后就忙乎了半年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理论成果的转化,由我负责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会议特别安排了独立团“管为战”的演练项目;还参观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就把理论成果“转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在了“准备打仗”上。为了向会议汇报几年来的转化成果,我们专门编了20多万字《新时期省军区管理工作探索》一书。《解放军报》对这次专题研究会作了报道。
我到果洛军分区任政委,是老首长陆林周参谋长去果洛宣布命令的。他特别嘱咐:一是抓“班子”,二是抓管理,让省军区放心。
我们十分重视弘扬老高原精神这个“传家宝”,特别是“一班人”当好带头人;切实加强对部队、民兵的管理教育。党委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承我军管理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也重视学习新知识,改进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如对高原官兵的心理管理,我们在努力营造良好小环境中,就运用心理定势规律,从五方面进行努力。
1、针对人的启蒙性特点,大力传承老高原精神,强化精神支柱。
2、针对人的模仿性特点,营造常盈之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士气。
3、针对人的从众性特点,发挥干部骨干的中坚力量,带动官兵积极履行职责。
4、针对人的受约性特点,纠正不良倾向,使正气永远处于主导地位。
5、针对人的依赖性特点,努力确立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模范作用。在研究会2004年“心理管理”专题研讨会上,我对以上做法做了主题发言,被评为一等奖。

作者在“心理管理”研讨会上发言
2005年,11家中央新闻媒体采访果洛军分区党委时,研究会在介绍我的情况时写道:“王皇义同志既善于把研究成果和部队管理实践结合,又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升华,指导部队管理,对部队正规化和全面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研究会里有重要贡献的理事成员之一。”2006年底,研究会年会和20年总结大会上,我作为果洛军分区代表,作了《把管理研究当“平台”,把实际工作当“舞台”》主题发言,给我戴上了“突出贡献(专家)奖”的名号予以表彰。

2025年3月16日写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