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才女叶小鸾:为何会被认为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

青林知青 2023-02-19 10:11:21

叶小鸾:仙女人间落,海棠睡去早

中国历史的诗坛上,一直是被男性独霸,偶有几个如李清照、薛涛或朱淑真,然毕竟属凤毛麟角,在诗坛所占比重也是有限,但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却出现了一大批女才子,如井喷般地涌现,实是给这段昏暗的天空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且不说那秦淮河边的八艳,随便抽出几个便惊艳世人,将那些峨冠博带的士子们,甩了怕有八条街了,而徐灿、王微、黄嫒介、李因等一众人,个个都是天赋极高之人,这其中更有一个被称为是林黛玉原型的小姑娘,她叫叶小鸾。

她是明末江南地区文人们交口称赞的著名才女,然而有趣的是,她名声爆红的机缘,得益于金圣叹的扶乩之言,就如同今天一个网红,突然得到一个超级大V的力挺,流量疯涨,粉丝狂增一般。

说起金圣叹的大名,作为一个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可谓是如雷贯耳了,奇怪的是,他本人并没有什么著作,却是中国最著名的书评家,他所评的“六才子书”,那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声名远高于批了《三国演义》的毛氏父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批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职业是算命,说得客气些叫“招魂”,说得文雅些叫“扶乩”,说得准确些叫“跳大神”。

但这金圣叹可以说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他将文学加入占卜活动中,一时声名大噪,曾到钱谦益、姚希孟、戴汝义等士大夫家中扶乩。

而他在周庄叶绍袁家上演的那出“乩将才女叶小鸾”,写了一篇流传久远的经典答戒,称叶小鸾本是月宫女侍书,这让本来在当地就颇有知名度的叶小鸾“爆红网络”,也使得叶小鸾之名扬名大江南北,不仅提高的自己的地位,记得世间最小才女之名。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与其说她是因才华流芳,不如说是她死后的演绎成就了她的才华。

不过,这种说法也很偏颇,首先,叶小鸾极具才华,且姿颜秀美,而她的故事也很传奇,倘若没有这些先决条件,仅凭金圣叹的扶乩,肯定是扶不出一个才高貌美的红颜才女的,只能说,在助叶小鸾扬名的过程中,金大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此而已。

叶小鸾是周庄人,字琼章,也就是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天下绝美的水乡古镇,其父叶绍袁是进士出身的明末文学家,号午梦堂主,官工部主事,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隐遁为僧。

妻沈宜修,出身文苑世家松陵沈氏,沈氏以戏曲闻名,与同时代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齐名,史称“吴江派”。

她是晚明江南才女,著有《郦吹集》、《梅花诗》三卷,虽长在闺阁之中,她的诗却全无脂粉之气,育有三女五子,并有文藻,一门联珠,唱和自娱,后由叶绍袁编辑成册,名为《午梦堂全集》,是研究晚明社会和文学、人情和习俗极为珍贵的资料。

叶绍袁辞官后,坐吃山空,致家境贫困,三女儿叶小鸾出生时,不仅家无余粮,母亲沈宜修连奶水都没有,此时,她表妹“生子女,皆不育”,遂将叶小鸾过继于斯,此时的叶小鸾年方半岁,所以,叶小鸾从小是由养父母抚育成长。

叶小鸾肯定天生是个美人坯子,尚在襁褓中就“眉目如画,宛然玉人”,且灵慧早熟,聪敏异常,而养母张倩倩亦是文采了得,端丽明智,亲授其毕生所学。

“三四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养母故意说她背错了,然小鸾坚信无误,言:“非也,母误耶?”

这绝对属于“人家的孩子”,妥妥的神童,而养母对她视若己出,悉心培育,寄予重望,“是儿灵慧,后日当齐班蔡,姿容亦非寻常比者。”

及长,“鬓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林下之风,闺房之秀,殆兼有之。”

古代女子是不能按正常途径读书的,唯有父母的传授,或者如《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般,请塾师来家坐馆教授,对张氏家中是何样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养母张倩倩在她身上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是可以想见的。

不幸的是,叶小鸾十岁时,养父母双双过世,无奈的她只好回到亲生父母家中,此时的叶小鸾已是“浓发覆额,体质修长,娟好如玉人。”

由于在养父母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家后的叶小鸾在父母的精心指导下,更是进步神速,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随父亲去金陵后,开阔了眼界,览长干桃叶,教之学咏,归来后,“遂从此能诗,多佳句。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清泠可听。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书法亦秀劲。”

有一天,母亲同叶小鸾清灯夜坐,但见月明星稀,槛外风竹潇潇,疏枝密叶,景色如画,遂口占云:“桂寒清露湿。”不意小鸾即刻应道:“枫冷乱红凋。”此非谢女在世,不然不会有如此敏捷之思也。

但是,母亲沈宜修并没有因女儿的“柳絮之才”而感到高兴,相反,她敏感地有种不祥的预兆,“因为,这“枫冷乱红凋”,似乎有“不寿之征”,而谁也没想到,这有点暗合“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迹象,也隐隐地成为日后灾难的谶语。

“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一日晓起,立余床前,面酥未洗,宿发未梳,风韵神致,亭亭无比。余戏谓之曰:“儿嗔人赞汝色美,今粗服乱头,尚且如此,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生妍矣,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道汝何如?”

以上是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中,对爱女起床后发呆的一段描述,没有梳洗前尚且如此可人,不知以后的夫婿看见,将是如何的感觉,言语中,透着对女儿无限的爱怜。

雨后青山色更佳,飞流瀑布欲侵阶。无边药草谁人识,有意山花待我开。

闲登眺,莫安排,啸吟歌咏自忘怀。飘飘似欲乘风去,去住瑶池白玉台。

旧时闺阁女子无非是女工加上提高艺术修养,叶小鸾在家女工大概是不喜欢学的,她“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终日在琴棋书画的氛围中浸染,灵魂中都带着书香之气。

加上家中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诗歌唱和自是经常的,我们从上面这首《鹧鸪天》词中也能看出,她也是将自己看作仙女一般,自视极高。

叶家这三姊妹天赋极高,都是博学多才的女孩子,大姐叶纨纨亦以诗词见长,二姐叶小纨更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戏曲家,她以姊妹三人为原型,创作了传奇《鸳鸯梦》,轰动一时。

如果古代女子写诗填词寻常事的话,那写传奇剧本那本身就是传奇了,须知,那可不是话剧,是昆曲,是典雅到极致人间瑰宝,极是难写的,可见叶家姐妹的才艺,是天团级别的存在。

她们经常外出游玩,扑蝶游戏,江南水乡,美不胜收,春风踏青、夏庭赏花,秋水摘菱,冬雪围炉,虽没有大观园那般的规模,却也是人间不可求之幸福。

萧条暝色起寒烟,独听哀鸿倍伧然。

木叶尽从风里落,云山都向雨中连。

自怜华发盈双鬓,无奈浮生促百年。

何日与君寻大道,草堂相对共谈玄。

此诗名为《秋暮独坐有感忆两姊》,由此能看出,她们姊妹情深,感情甚笃须臾不得离开,而且,这其中亦有悟道向禅的意韵。

叶小鸾天赋异禀,才情极高,加之有“修眉玉颊,丹唇皓齿”之容,后世便有很多所谓“红学专家”,便将她当作林黛玉的原型。

但是,专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叶小鸾整天是被亲情包裹,绝无林大小姐那每天“风刀霜剑来相逼”之感,所以,在她的诗词中,无病呻吟的作品相对还是很少的,但表现愁绪的作品却也有几首,如下面这《虞美人 看花》: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

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

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这首词我认为,无非是文人伤春的套路,虽然隐含的气质,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伤情的词赋,有着些许的相似度,却也是能归于“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她的幸福指数是很高的,是极为受宠的乖乖女,她对这个家庭的依赖度也是相当高的,绝对不会有林黛玉那刻骨的伤感情结。

青女降枝头,已解添愁。暮蝉声咽冷箜篌。试看夜来多少露,草际珠流。

身世亦浮鸥,沙月悠悠。问天可借片云游。嫋嫋乘风归去也,直上瀛洲。

叶小鸾生命的刻度是定格在17岁,父亲为她与昆山门当户对的张家订亲,但诡异的是,在出嫁的五天前,她毫无征兆地香消玉殒,瞑目而逝,而生前却从未闻其有过什么疾病。

过程是令人费解,当叶小鸾看到婿家催妆礼至,“是夕病矣。于归已近,竟成不起之疾……至次日天明,遂有此惨祸也。” 而特意回来送她出嫁的姐姐叶纨纨,竟也伤恸过度,随之仙逝。

叶小鸾夭折后,父亲叶绍袁整理女儿的遗作,并将亲朋好友的悼亡诗文,合成一集,取名《返生香》,其中包括诗词曲近两百余,散文三篇,其中的《汾湖石记》可谓晚明小品文之杰作,读来颇有归有光之遗韵。

而母亲沈宜修则深情地写了序言,即长达两千余言的《季女琼章传》,从而为后世了解叶小鸾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篇悼文,叶小鸾如她的诗篇那般永久地活了下来,并没有退化成一个符号。

关于集名,叶绍袁在序言中说:“《十洲记》曰,西海中洲有大树,芳华香数百里,名为返魂,亦名返生香。笔墨精灵,庶几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

后来,叶绍袁结识了才女黄媛介,这位受尽人生磨难的闺阁佳丽,亦是中国第一位摆摊卖艺的女性,她看了叶小鸾的诗词后甚是惋惜,立即写下了挽诗一首:

夜色青青变柳条,芳魂绝去不能招。

当年若见黄皆令,深怨深愁应自消。

皆令是黄媛介的字,她年龄同叶小鸾相当,而她的经历要比叶小鸾复杂太多,受过的打击和悲惨的遭遇,始终没有将他击倒,她坚信,如果早些能遇见叶小鸾,定然不会有这一悲剧的上演。

因为她相信,叶小鸾不是死于病魔,而是类似于今天的“婚姻恐惧症”,换言之,叶小鸾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她不能面对未来同她一起生活的夫婿,不愿离开温暖的家庭,更不愿步姐姐叶纨纨的后尘。

因为,姐姐看似美满的婚姻,实际上相当糟糕,自幼在呵护中长大的她,拒绝这可怕的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所谓“她路过爱情时敏感且空洞,只好摘取星子装点转世的行囊。”当是现代人对她死因的解释。

对叶小鸾诗词的评价是相当之高的,她的诗词,清丽淡泊、灵气逼人,“江左凤凰”陈维崧有赞曰:“琼章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而词评大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言:

“叶小鸾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见也。”又言:“闺秀工为词者,前有李易安,后则徐湘萍,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

在陈廷焯眼中,叶小鸾诗词水平仅次于李清照和徐灿,比朱淑真还高,虽是一家之言,却也能看出,叶小鸾是明末才女中的佼佼者,当不是虚言。

秋云如梦淡无痕,花气常寒玉不温。

绮语也知关谪限,兰因无那种愁恨。

人原似月难留影,诗果如香定返魂。

賸有妆台眉子砚,樱桃微雨自黄昏。

这是清代文学家陈文述,为《返生香》题诗,陈文述同袁枚一样,女弟子遍及江南各地,他的这首诗,对叶小鸾的才情很是惊艳,也为她的早逝扼腕叹息。

关于叶小鸾的死,后世有多种猜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染肺结核病者有之,而近亲结婚之遗传病者的说法亦有之,且占主导地位; 但是,因为没有任何病因的基本线索,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能有定论的不解之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上两种说法都缺乏依据,俱是臆测之言,我认为,黄媛介说得有理。

可惜了,叶小鸾,她就象后来的贺双卿一般,如一道迅疾的闪电,在夜空中一划而过,如同一抹晚霞,随夕阳落山,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本来可睥睨一众才女的天仙妹妹,来去何匆匆,直让人仰天一声长叹!

0 阅读:1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