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之战:三国时期影响不亚于赤壁之战的战争,却被世人严重忽视

小瑀说史吧 2024-09-20 15:55:07
序言:关于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指公元228年,曹魏与东吴为争夺江淮地区而在石亭(今安徽桐城)爆发的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将领级别之高仅次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夷陵之战等三国三大战役。

曹、吴双方实际作战规模近二十万,曹魏集团的主角是曹魏宗亲、曹丕托孤大臣、大司马曹休,东吴则由大都督陆逊挂帅,朱桓、全琮为左、右督辅佐。

其中陆逊出身吴郡四大家族的陆氏,朱、全亦是东吴本土名门望族,因此石亭之战的本质是曹魏宗室权贵与东吴世家大族的战争。

石亭之战的结果是曹魏惨败,东吴获胜,其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对于魏国来说,此战是赤壁之战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从此国势下行。

曹休本人于当年忧郁而死,宗室力量遭遇沉重打击,政权逐渐向司马懿等士族集团倾斜,而孙权凭借石亭大胜直接称帝,诸葛亮则趁乱兵出祁山北伐。

如果说赤壁之战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那么石亭之战则正式定义了三国的概念。

石亭之战是东吴给曹休挖的巨大陷阱

石亭之战表面上是魏国主动出击,东吴被动防御,但实际上却是东吴设下的一个局。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226年七月,魏文帝曹丕病逝的消息传至东吴,年仅二十二岁的曹叡继位。

此时的魏国正值新旧政权交替,孙权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张领土的好时机,便派兵蚕食长江以北魏国领土,双方屡次爆发军事冲突。

面对东部战线局势的持续紧张,曹叡以宗室大将曹休为大司马,负责对孙吴的攻防战事。

曹休,跟随曹操、曹丕戎马倥偬数十年,深受器重,曹丕临终前以他为托孤辅政大臣,兼任征东大将军、扬州牧。

在曹魏集团中,征东大将军负责东部所有军政大事,是东部战线最高司令,曹休也是托孤大臣中唯一地方军事主官。

同时曹休兼任大司马之职,又是曹魏集团军队最高首脑,在当时曹休是当之无愧的曹魏二把手,这也说明曹魏对东吴战线的重视,其重要程度远强于西部的蜀汉。

在曹丕去世后的两年里,江淮地区在曹休的镇守下顶住了孙权的蚕食进攻,使其丧失扩张的绝佳机遇,因此孙权对其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公元228年,属于东吴的机会来了,这一年接连发生两件大事,曹魏西线方面,大将军曹真挫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线方面,司马懿仅仅半个多月就收拾了孟达的叛乱。

四名托孤大臣中,除了陈群主内政,镇守洛阳,其余两位均独当一面,大放异彩。

而曹休作为名义上的辅政大臣之首,统率最精锐的骑兵却只能干瞪眼,所以曹休急于立功,巩固自身权势。

而能让其扬名立万的只有东征这一条路,对于曹休的盘算,早有细作通报东吴,于是孙权决定利用曹休急于求成的心理,来一招将计就计。

那么孙权是如何算计曹休的呢?

孙权派遣番阳太守周鲂秘密探求早先被东吴镇压的山越部落统领,还得是被北方所知的大部落,然后通过诈降引诱曹休出兵,将其引至事先设计好的埋伏圈,一举而歼灭。

但是周鲂毛遂自荐,他认为山越人地位本就低下,没有什么信服力,还不如自己去稳妥,其提议得到孙权批准。

于是周鲂写信给曹休,诈称鄱阳百姓痛恨东吴官员的盘剥,欲以全郡官吏百姓投降魏国,请求派兵接应。

对于曹休来说,这封信的诱惑太大了,如果夺取鄱阳郡,整个东吴领土就被拦腰斩断,届时择良机一鼓作气,攻克东吴指日可待。

为了验证周鲂所说真实性,曹休不断秘密派人至鄱阳郡探听虚实,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孙权早有准备,与周鲂联合上演双簧戏。

他故意大张旗鼓派人去鄱阳巡察,找出周鲂许多问题想要治罪,周鲂不得已剃发谢罪。

要知道,在当时的儒家传统观念中,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周鲂剃发轰动鄱阳,也传到了曹休耳朵里,当即不再怀疑,同意前去接应,并与周鲂达成合意。在取得鄱阳后以此为基地,攻取长江中游重镇武昌,顺势夺取荆州。

为了增加“真实性”筹码,周鲂故意提出条件,要求为自己手下五十人封侯,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而曹休被东吴的连环计彻底套住,他大喜过望,对周鲂提出的要求照单全收,当即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至此一场关门打狗的好戏正式上演。

石亭决战,三国鼎立从此形成

当曹休自以为得意时,东吴已经开始厉兵秣马,228年八月,孙权到达皖城亲自督战,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

不管是孙权,还是陆逊、朱、全等将帅对这次战争还是相当重视的,此前,曹丕、刘备分别于220年和222年称帝,只有孙权尚为吴王。

曹魏虽然被世人骂为汉贼,但毕竟是通过汉献帝禅让而来,程序完备,具有法统上的合法性,刘备以汉室宗亲后裔自居,凭借血统的正统性登基为帝未尝不可。

相比之下,孙权要尴尬许多,既无法统之优势,又无血统之条件,在政治地位上矮了曹刘一截,这就使得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东吴士族权贵也希望孙权称帝,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和资源,毕竟做王的臣子和皇帝的臣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此东吴从上到下呈现出空前的团结,朱桓更是不把曹休放在眼里,甚至直言:“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

要知道东吴如此强硬之表态还是上一次的赤壁之战。两者的区别在于赤壁之战是生死存亡之战,而这次是前程发展之战。

当曹休大军南下时,孙权严阵以待,陆逊、朱桓、全琮各率三万军马严密部署在曹休行军路线上。

对于孙权的磨刀霍霍,远在洛阳的魏国朝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蒋济、满宠等元老大臣纷纷上书提醒曹叡:

曹休孤军深入,其行军背靠湖泊,傍依长江,进易退难,极易遭受夹击,曹叡紧急命令贾逵率兵向东接应。

所谓当局者迷,曹休立功心切,一味进军,当行至石亭时,东吴大军如天兵天将挡在山口前方,曹休方知中计,只能仗恃人多,冒死一搏,双方在石亭展开血战。

正当激战正酣时,朱桓、全琮率军截断魏军后路冲杀而来,曹休军队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士兵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陆逊统率中路大军,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冲杀魏军。

曹休自知大势已去,夺马逃命,吴军在后追杀,直抵夹石,斩杀、生擒一万余人,缴获牛马车辆上万,以及全部军资器械。

而曹休本人得到贾逵接应幸免于难,吴军见贾逵杀到,知道魏军已有准备,紧急撤军,至此石亭之战以东吴的胜利告终。

综上,石亭之战虽然没有在军事和领土上有什么变化,但带来的政治影响极大。

在曹魏方面,曹休经此战损兵折将,这是他被托孤秉政以来首次重大军事行动,结果以失败告终。

曹休回到洛阳,无地自容,上书谢罪,由于曹叡仍需倚仗宗室重臣,只能下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不过曹休羞愧难当,导致背疮发作,于石亭之战三个月后病逝。

而曹魏集团元气大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东征,随着曹休病故,曹氏宗族人才凋零,能独当一面的顶级将帅屈指可数,以司马懿为首的异姓士族开始渗透军队,执掌大权。

曹休死后,曹叡起用满宠为东线主帅,司马懿取代逝世的曹真成为西线主帅,打破了自曹操以来只有曹氏宗亲才能领兵为帅的先例,曹氏政权从此走向下坡路。

蜀汉方面的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中原虚弱时开始第二次北伐。

当然,获利最大的还是东吴,石亭之战孙权威名大震,一年后称帝,三国从政治法统上正式形成,三足鼎立被重新定义。

0 阅读:1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