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第一台VTEC引擎问世,本田用"红头信仰"在全球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本田粉",它们有着“一日本田,终身本田”的信仰。思域Type R纽北刷圈的胎烟、S2000万转红区的啸叫、甚至F1赛场1.5T混动引擎的逆袭,都在印证着本田造车哲学,机械精密度与驾驶参与感的融合。当全球化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陷入泥潭时,作为内燃机大佬的本田又该如何破局呢?

广汽本田用一台P7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以往的“e:N”系列不同,P7可以说是本田电动车中的集大成者,应用了全新的云驰架构,着重提升了驾乘感受,以求在性能廉价化的电车时代,打造出自己的名片。
外观:不做千篇一律的设计在外观设计这个领域,不少国产电车都被特斯拉带偏了,仿佛电动车就必须是极简风格的“大鼠标”设计,就必须应用封闭式格栅。广汽本田P7在外观上可以说是做出了自己的特点。

它的前脸采用极具辨识度的宽体低趴造型,贯穿式LED灯带以修长的C字型轮廓向两侧延伸,搭配中央扁平化的全新烨品牌LOGO,形成简洁锋利的视觉焦点。

下方六边形熏黑格栅与棱角分明的运动包围相结合,既强化了前脸层次感,又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降低风阻,呈现出蓄势待发的战斗姿态。

来到侧面,广汽本田P7车身线条以流畅的机甲切割风格贯穿始终,悬浮式车顶通过熏黑A/B/C柱与紫红色车身的撞色设计实现视觉延伸,搭配2930mm轴距与低重心宽体比例,在动态与静态间达成平衡。

C字形贯穿式LED尾灯组与前脸形成呼应,中央HONDA字母标识很多的融入其中,毫无违和感。多层熏黑后包围与车顶扰流板构成阶梯式立体结构,配合哑光扩散器纹理,在延续运动基调的同时,通过光影折射凸显未来机甲质感。
云驰架构:电动时代的"地球梦"由于在油车领域有着巨大的基本盘,所以大部分合资品牌做电车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比如悬架基本上清一色的麦弗逊悬架。而广汽本田P7这次直接应用了本田NSX跑车同源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设计。

双横臂悬架是高端电动车的必要因素之一,相比普通的麦弗逊悬架,它过上下两根 A 型控制臂独立约束车轮运动,能更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在弯道中保持轮胎与地面的垂直角度,显著提升抓地力和转向响应。

而且P7还应用了超级横向稳定杆,刚性较同级提升38%,在过弯时车身重心转换要更加顺畅,在珠海国际赛车场的对比测试中,P7的弯道极限速度比某新势力竞品高出12km/h,证明了本田不俗的调教实力。50:50轴荷分配让这款轴距2930mm的中型SUV实现5.3米最小转弯半径,在无划线双车道中可以做到一把掉头,作为参考同级别标杆车型Model Y的转弯半径要6.065米。

在动力方面,广汽本田P7采用了联合电子(中联电子和德国博世合资)提供的后驱和四驱两种动力总成,其中后驱版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20N·m,官方百公里加速只需要5.8s,要比Model Y后驱版要稍强一些(5.9s)。搭配90kWh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纯电续航650km,大电池包带来了更加扎实的续航,这是靠优化电耗的新势力比不了的。

四驱版最大功率350kW/476Ps,峰值扭矩770N·m,官方百公里加速4.6s,同样搭配90kWh的电池,纯电续航620km。这套四驱系统并不是以性能为第一考量目标,工程师特意保留5%的扭矩渐变区间,模拟出自吸引擎的线性输出特性,这种循序渐进的加速感能够极大避免电车加速G值过大带来的眩晕感,在提升动力的动力,也让驾驶更加安全。

而且ADS电磁悬架与DMS驾驶员监测的联动。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频繁修正方向时,会认定为驾驶员在激烈驾驶,自动将悬架硬度提升15%,减少过弯侧倾,提升直线行驶稳定性;摄像头检测到乘客闭目养神,则启动"零重力"模式,让底盘变得更软,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座舱:简约中也可以有层次感
广汽本田P7搭载的中控屏也是挺有特色,采用了12.8英寸中控屏+10.25英寸空调屏组合式设计,两块屏幕各司其职,调空调座椅加热和通风等配置再也不需要进入二级菜单,用起来更加方便。

车机采用高通8155车机芯片,并内置Honda Connect 4.0智能AI语音助手,以讯飞星火AI开放式大模型平台为核心,支持免唤醒连续对话、四音区精准识别及方言交互功能,可实现空调、车窗、座椅等多设备联动。

与此同时,系统兼容无线Apple CarPlay、华为HiCar、百度CarLife三大互联生态,给用户更多选择。其实键盘君自己就挺喜欢用Carplay,用起来非常的丝滑,内置的高德导航有红绿灯计时、大车提醒、窄路超车预警等功能都非常实用。
电车时代的双M空间理念车身尺寸方面,广汽本田P7的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2930mm,三围尺寸和Model Y差不多,但轴距方面更有优势,结合本田双M设计对于空间的优化,让它的得房率达到了85.8%,为后排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到前排,第一感受就是P7的重心是真的低,主驾座椅配备专属气囊包覆系统,搭配加长坐垫和深层双硬度发泡材质,对腰部、大腿及肩部的全方位支撑。实测前排横向空间较同级车型增加50mm,肩部空间提升80mm,空间感十分足。

来到后排,它的后排空间可以说堪比冠道,后门开启角度达到了垂直的90度,无论是老人还是孕妇都能轻松上下后排;实测坐垫长度超过了520毫米,对于腿部内侧的支撑性表现优秀,相比同级别中型纯电SUV它的膝部空间要有10cm左右的优势,可以轻松翘起来二郎腿。同时座椅支持18度前倾与10度后仰调节,可一键切换躺平模式。
安全设计:从笼式车身到数字护甲在广汽本田碰撞实验室里,P7经历了本田严苛的"三维安全验证"。68%高强度钢构建的乘员舱,可承受9吨静态顶压载荷;12000吨一体化压铸电池壳体,在柱碰测试中变形量小于3mm,保证了电池在碰撞中做到不起火。

在白车身和电池的加持下,广汽本田的扭转刚性达到了40000N·m/deg,提升安全的同时,也减少了过弯时的车身侧倾。在车友普遍不关注的网络攻击防护方面,广汽本田P7采用车规级SE安全芯片+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模拟攻防测试中成功抵御3700次网络攻击。

基于26年燃油车养护数据开发的电池健康度算法,能提前30天预测电池衰减趋势。在漠河进行的-40℃极寒测试中,P7的BMS系统仍能保持±1%的SOC精度,不会出现突然大幅掉电的情况,解决了北方寒冷地区用户的后顾之忧。
专业新能源工厂从工厂的建设上,也能看到广汽本田对于电气化的决心。5800吨伺服冲压线3.75秒完成一件覆盖件冲压,误差不超过0.01mm;涂装车间采用航空级2K清漆,使车漆耐候性提升3倍。

当然最有深远的意义是广汽本田针对供应链进行重构,充分利用了中国本土优秀的供应链,比如宁德时代提供的90度三元锂电池,华为提供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MDC610驱动,科大讯飞提供的讯飞星火大模型,以及国际一线供应商博世新一代的线控制动系统,这种本土化供应链的融合让P7的升级速度要比全球车型OTA升级快速快60%。
写在最后在电气化时代,本田依旧是那个对驾控“偏执”的少年,广汽本田P7的出现证明,电动化不该是驾驶乐趣的终结者。当其他车企在堆砌配置、堆砌“廉价”的加速性能、大搞“冰箱彩电、大沙发”时,本田工程师依旧不忘初心,打造一台好开、好坐、好用、安全的SUV。这种偏执,或许就是本田能从燃油时代穿越至电动时代的密码,真正的驾控信仰,从来与动力形式无关,这个时代也需要不一样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