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岁孩子作业拖拉不自主,沉迷手机不自律,应付学习没动力,想得很多不执行……若要“根治”,根源就在内驱力和心能量!
主创“五感内驱力”法,最大特点是“落地”,解决“知道做不到”通病,让孩子自主自律有动力。确定真实有效!
当孩子成绩断崖式下跌后,很多家长才惊觉:原来我们的教育早已埋下隐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2.3%的青春期问题根源在小学阶段。不论你的孩子现在多大,这个根源点你都要知道,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

01
这三类家长,你是否在其中?
从事家庭教育8年,我发现来咨询的家长,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现象":
◆ 第一类,塔尖危机型(占比65%):孩子遇到“问题”的家长
孩子出现学习懈怠、手机成瘾、情绪失控,不自信等明显症状,而且初、高中生居多,其次是小学高年级。
但脑科学研究证实,这些行为问题平均潜伏期长达5-8年,就像冰山理论,显露的只是水面上的1/8。
◆ 第二类,中层困惑型(占比25%):持续学习者
心理学有个"达克效应":当知识储备达到某个临界点,反而更容易陷入认知困境。
这类家长通过自己看书,听课等方式,学了一两年,三五年,甚至更长,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基础。但因为一些“卡点”,卡在"知道做不到"的瓶颈期。
◆ 第三类,底层专业型(占比10%):持证从业者
包括学校教师(小学、初中、高中授课老师,或班主任);然后还有一些是已经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和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
她们共同点是:自己的孩子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而且比较棘手,自己暂时难以突破,有点无力。
有人好奇,“人家都已经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了,是心理咨询师了,怎么还咨询?”
这恰恰验证了教育界"医生难自医"的悖论——美国心理学会调查显示,37%的心理从业者存在家庭关系困扰,专业理论与育儿实践存在转化断层。
因为“理论不等于实践”!知道了很多理论,其实跟真正去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大差距。这里面涉及到核心理念的贯通,微妙关键点的理解,以及分寸的把握等问题。
02
事实上,80%的青春期危机本可避免!
尤其如果你是低年级的家长,接下来的话你要认真听!
上面说第一类咨询以初、高中孩子居多,这个确实不假。但是不要理解为,孩子到了初中或高中就容易有各种问题!
事实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就开始“积累问题”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父母没有太多意识,或者看似问题比较小,不明显,或者觉得自己能“搞定”……只等到高年级,集中爆发出来后,父母“管不住”了才开始四处求援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家长在后来才开始后悔,“以前真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的”,“不应该只是一门心思想着赚钱”,“现在花再多的钱也换不回来了”……
儿童发展关键期理论指出,0-12岁是性格塑造黄金期。那些初中爆发的手机成瘾,可能始于小学时的"电子安抚";高中叛逆的种子,往往在幼年不当沟通中埋下。
最近接诊的案例令人警醒:一位企业家花费百万送孩子留学,却因幼儿期情感忽视导致重度抑郁。这印证了哈佛大学「早期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学龄前每投入1元教育,青春期可减少7元问题矫正成本!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这些“前车之鉴”,希望能给到你一些参考,甚至是警醒!
目的只有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更要重视!
但所谓“重视”,这里有个关键,千万要注意。
不是让你给孩子很多钱,上各种课,到处旅游,给最好的东西……这些都不必要甚至不需要。
真正的重视,是去提升做父母的意识,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学会和孩子“营养沟通”,不断成长、修行自己。
-
要解决孩子不自主和没动力问题,或想跨越“知”“行”鸿沟,请私聊,针对性帮你“落地”
【这2篇必读】
1."过来人"的内驱力提升三步骤:接触2000多个孩子后,我总结出一套方法,确保提升孩子内驱力!
2.“五感内驱力”落地型方案:我用“五感”法,帮你解决内驱力问题,让孩子自律有动力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半个修行人。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