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第一股欲上市,“非健康”的卫龙能否撑起700亿市值?
5月12日,卫龙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这意味着辣条界的“网红扛把子”终于也要上市了。
上市前,卫龙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也是唯一一笔外部融资——来自腾讯、高瓴、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的35.6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投后估值一度冲高至700亿元,超过三只松鼠(198亿)、恰恰(268亿)和良品铺子(199.86亿)的市值总和。一切顺利的话,卫龙将取代恰恰,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零食第一股。
靠着小小的辣条生意,卫龙竟然坐上了零食界的头把交椅,不免让人惊叹不已。
能被知名投资机构看上,卫龙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从营收看,2018-2020年,卫龙总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亿元,三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示着卫龙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调味麦制品零食圈,卫龙俨然已成为辣条的代名词。13.8%的市占率,远超第二名的2.2%。而前五名共占据18.4%的市场份额,固然让人感觉麦制品零售圈门槛低,竞争过于分散,不容易出现寡头;但反过来看,这恰恰也表明调味麦制品市场的前景广阔,位于头部的卫龙自然最有希望成长为巨无霸级企业。
卫龙之所以拿资本的钱,除了资本市场的考虑,也有自身的考量。
首先,对营销的大力投入已经凸显了卫龙对品牌传播的重视。
2020年卫龙广告费同比增长51.4%,大幅超过2019年15%的广告费增速。然而,对营销的重视越多,越容易增加卫龙对营销失败的忧虑。投入越大,如果收入不成正比,必然打击卫龙持续加大营销投入的信心。充裕的资金无疑会给卫龙更大胆地投入营销提供保障,本次融资之后,相信未来会看到卫龙更大范围、更大用力的营销和广告投放。
其次,过于依赖线下经销商恐怕会对卫龙的未来增长带来不小的掣肘。
尽管遍布全国的线下经销商是卫龙营收的重要保障,可是超90%的线下销售占比,还是不免让人对卫龙捏一把汗。
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在大家都在竭力从线上走向线下,开启双线并行的时候,卫龙却还坚守着传统,坚持以线下为主的销售渠道。如果线上线下产生冲突的时候,卫龙会果断砍掉线上。而这种观念和行为,不免让人质疑卫龙的选择,并为未来感到无限担忧。此时资本进来,或许可以让卫龙的管理层改变思路,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渠道改革,以便为未来的持续增加铺平道路。
当然,即便资本看好,借助融资和上市,卫龙有可能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但是更多隐忧也需要一一引起重视。
比如,过于依赖辣条一个单品,未来或许会成为制约卫龙的一大隐患。
尽管卫龙还推出了豆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等众多产品,且从营收看,辣条的占比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但2020年的销售数据显示,调味麦制品(辣条类)的占比仍高达65.3%,超过总体营收的一半。
再比如,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人会对辣条这类“重油重盐重添加剂”的“垃圾食品”退避三舍。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特别重要。而在这方面,卫龙也不能幸免。之前便有相关部门曝出卫龙的辣条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的问题。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卫龙的产品存在吃出异物、怀疑产品变质、包装漏气等问题。
尽管卫龙通过包装和营销渐渐摆脱了“不卫生”“劣质”零食的标签,渐渐成为时尚新宠。但当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和低线消费者开始重视零食安全和健康的时候,无论卫龙怎么包装,都改变不了辣条天然是“非健康”的事实。
而这,恐怕需要引起卫龙的警觉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