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宰相,开国列百官之首,被老爹逼着陪客倒茶,被武将上门勒索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1-21 14:41:08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古代朝堂上做官,都讲究个“上下尊卑”,下级官员见了上级需要行礼。

而父子之间自然也要讲究,做儿子的见了老爹,同样需要行礼。

这两套礼节会不会有冲突?大部分情况下,即使父子同朝为官,父亲的官职总会高一些,做儿子的见了父亲,不管是论公还是论私,行礼便是,比如说著名的明朝奸臣父子严嵩和“小阁老”严世蕃。

当然,历史那么长,还是有“偶尔”的情况,儿子升迁的快了一些,就会造成一些尴尬的情况,当老爹的心宽也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儿子有出息了老爹回家养老也未为不可。

不过下文中的一对儿父子,却因为这种事情,闹得父子不和,让天下人笑话。

当年石敬瑭身边有一个小官,出身于著名的“太原王氏”,名叫王祚,他开始做小吏,后来展示出了理财的能力,被任命掌管盐铁事务。石敬瑭献出燕云,做了“儿皇帝”,王祚也跟着到了洛阳,从掌管一州盐铁上升到掌管一国盐铁。

在洛阳干了些年月,王祚以家中老母年老需要照顾为由,辞官回家。王家是“太原王氏”,在太原根深蒂固,他返回太原后,就跟镇守太原的刘知远交好。刘知远统领兵马抵御契丹入侵,就以王祚管理军中粮草,让他做大军的“大管家”。

刘知远做了皇帝,王祚以资历和功劳,擢升为三司副使(三司使是五代时期总管国家财政开支的官员),当时法律规定各地都要征收牛皮,运送到京城制作铠甲,运送途中遭遇降雨,难免会导致牛皮腐坏变质,有的地方官要保住官帽子,就会在当地征收超出朝廷规定的牛皮数量,百姓为之喊苦。

王祚了解此事后,将皮甲的样式发送到各个州,让各地直接把牛皮剪裁成皮甲再输送,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郭威建立后周,王祚属于前朝臣子,被外放到华州担任刺史,不久转任颍州刺史。王祚的治政能力相当不错,在颍州制定合理的赋税,疏通水渠,鼓动通商,让当地没了水灾的威胁,还增加了地方商业收入。

到了宋朝,王祚升任宿州防御使,他在当地督促百姓开凿水井防备火灾,筑造堤坝防备水灾,干了一两年,因为王祚年逾六旬,就带着官职回京城居住。

这一住,就住出了麻烦。

王祚的儿子王溥比老爹有能力,后汉年间考中进士,之后被安排在枢密使郭威身边做事。郭威讨伐叛军时,王溥被任命为从事,平定叛乱,郭威缴获了许多文书,里面有不少时朝中大臣和叛军互相勾结的内容,郭威打算审问这些大臣,消息传回京城,一时间人心惶惶。王溥劝说郭威烧掉了这些文书,一下子安定了人心,郭威对此很是欣赏,提拔王溥做了太常丞。

到郭威即位后,王溥官职升迁很是顺畅,基本是一年往上一个台阶,郭威临终前,还遗命王溥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成为后周的宰相之一。

柴荣即位后亲征藩镇,冯道和朝廷百官都劝说皇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应该轻易犯险,只有王溥赞同柴荣的举措,大军凯旋后,加封王溥为礼部尚书。

柴荣打算讨伐秦州,向王溥询问挂帅的人选,王溥推荐了大将向拱。果然,向拱势如破竹,半年不到就收复了秦州等四州之地,还击败了后蜀的援军。战后柴荣亲自向王溥敬酒:“能为我选择元帅,开疆拓土的,就是你啊!”

后来柴荣又任命王溥为参知枢密院事,军政两头一肩挑,是朝中一等一的大佬。柴荣病逝,周恭帝即位,王溥又受封为右仆射。

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免了王溥参知枢密院事的官职,但晋封为司空,次年免去其他官职,任太子太保,之后又升任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王溥一人担任过太保、太傅和太师,在历史上也属于极为罕见的荣誉。

按照当时的官制,掌握实权的“台省官”(御史台、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在上朝的时候,都要站在离皇帝最近的地方。宋太祖一次上朝的时候看了看,对众人说:“王溥一直是丞相,应当用超常的礼仪尊崇。”他特地下诏,一品高官站在队列最前,台省官员在后面分为东西两列,成为宋朝之后上朝的定制。

荣誉是够了,但王溥日子并不怎么好过,第一个麻烦就来自于他宿州防御使的老爹。王祚一直认为自己也是多朝老臣,累积了很多功勋,当年还做过三司副使,再往前一步就是宰相之位,完全是因为儿子做了宰相,历任皇帝才没有提拔他。所以王祚对儿子是一肚子的怨气,早年他在外面做官,父子二人不怎么碰面还好,他回了京城,跟儿子整日待在一起,看着王溥天天穿着一品官袍上朝,王祚的怒火就“蹭蹭蹭”的往上窜。

要想个法子报复儿子,但又不能太过分,让王溥丢了官职,那整个家族都说不过去。王祚冥思苦想后,还真的想了个法子出来。

父子二人都是官员,平日里免不得迎来送往,家中几乎天天都有客人拜访,每次有客人来,王祚就坐在正厅接见,再让王溥站在旁边,端茶递水的侍奉。客人们看到让宰相给自己倒茶,哪里扛得住?莫不是两股战战,坐立难安,每逢这种时候,王祚就摆摆手,笑着说:“哎呀,诸位何必惊恐?不要拿他当什么宰相,他就是我的儿子,如同我养的豚犬一般。”一来二去,都知道王祚折腾儿子,谁都不敢再到王家拜访。

王溥脸上挂不住,就劝说王祚上书请求退休。王祚以为朝廷肯定不会批准,就大模大样的写了请辞的奏章,没成想,朝廷批复的很快,态度很坚决:同意,王祚以左领军卫上将军的官职退休。

王祚勃然大怒,抄起一根大棍子,指着王溥破口大骂:“我体力未衰,还能为朝廷效力,你这厮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位,居然断了我的官路!”一边骂,一边用大棍子砸向王溥,多亏旁边的亲戚拦住,王溥才免了被棍子爆头的霉运。

免了老爹折腾,王溥还要面对武夫的威胁。

五代年间,武夫们拥兵自重,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文官面对武夫天然少了五分底气。赵匡胤即位后,任命手下王彦升为京城巡检,负责京城的防御工作。王彦升觉得每天晚上巡逻的日子太苦,就盘算着捞“外快”,他将目光放在了京城的达官贵人们身上,他巡逻的时候会随机挑选一家豪华的府邸,敲开门找到主人,诉苦说巡逻工作多么多么辛苦。

王彦升在当时也算是著名人士,他后唐时期从军,历任了五代中的四个时期,到后周时展示锋芒。说来他第一次立大功还是跟王溥有关,正是在王溥推荐的向拱手下,王彦升斩杀敌军大将,升迁为都虞侯。后来他跟着柴荣南征北伐,升至都指挥使,并参与了陈桥兵变,堪称宋朝开国大将。只是他违背了赵匡胤“秋毫无犯”的命令,杀死了试图组织禁军的后周大将全家,结果就被赵匡胤责斥,没有像其他同僚被封为节度使,而是仅仅得了个恩州团练使的官职。

一个跟皇帝有关的,莽撞的,飞扬跋扈的倒霉军汉,这就是王彦升的标签,那些被他敲诈的达官贵人算是“花钱免灾”,都乖乖的拿出金银“犒劳”辛苦的巡逻将士,让王彦升捞的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直到这一天晚上,他敲开了王溥府邸的大门。王溥对王彦升每天晚上随机敲诈的行为有所耳闻,但着实没想到他堂堂宰相也会成为王彦升的目标,一时间还以为王彦升有其他事情,便邀请他进入府中,坐下后询问有何事情。王彦升大咧咧的说:“没啥事,就是晚上巡逻,又累又困,来寻大人喝上几杯,图一醉尔。”

还真是来敲诈的?王溥哭笑不得,又好笑又好气,便命人摆下酒宴,亲自招待王彦升喝酒聊天。王彦升是来要钱的,又不是真缺两口酒喝,就在酒席中不断示意,说他平时去其他府邸,那些大臣们都会“意思意思”。

任王彦升怎么示意,王溥就是装听不懂,只是一个劲儿的劝王彦升喝酒吃肉。王彦升碰了个钉子,又不敢真的翻脸,只好郁闷的告辞离去。

第二天天亮,王溥立即将此事密奏给赵匡胤,赵匡胤大怒,二话不说,将王彦升贬出京城,去唐州做了团练使。

王溥在宋朝一直待到了宋太宗时期,赵光义即位后,还加封王溥为祁国公,以示荣宠。

王溥在唐朝苏冕的基础上,整理了大量文稿,著成《唐会要》一百卷和《五代会要》三十卷,开创了“会要”这种新的史学体例,是五代到宋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史学家。

1 阅读:50

刘涛慢叙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