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60岁后别和步数较劲,这个范围挺好

雨广评健康 2023-10-17 13:25:01

62岁的张大爷最近每天都要花上30分钟的时间走路运动,有时候早晨空腹时,有时候是吃完晚饭后。刚开始走路时张大爷是非常不情愿的,因为在这之前张大爷基本没做过什么运动,而且他也不认为每天走路能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但奈何受不了孙女的软磨硬泡,每天配合她一起在外面散散步。

其实孙女也是为了张大爷的身体着想,一个月前张大爷去医院做体检,测量血压有152/90mmHg,空腹血糖有6.8mmol/L,血液检查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也有些偏高。医生表示张大爷得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风险很高,虽然还没有到药物治疗的阶段,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

医生了解了张大爷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并给予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其中肥胖是张大爷存在的一大危险因素,肥胖可直接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医生建议他要积极运动,减轻体重。

回去后家属立马对张大爷的饮食做了改变,同时运动也提上了日程。张大爷有将近两百斤,跑步、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方式对张大爷来说都不太合适,最后家属们讨论了大半天,一致认为走路散步是最合适张大爷的。

张大爷就这样被迫走了半个月,慢慢地他逐渐接受这个方式,因为他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体重减轻了,身心都舒适了。张大爷开始每天主动出去走路,时间从半小时也延长至一小时,甚至更长,张大爷走的步数也越来越多,现在每天能走两万多步。

但事实证明走路也不是步数越多越好,因为张大爷开始膝盖疼痛,早期休息后可缓解,因此张大爷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已经影响到蹲下起立等动作,晚上疼痛加剧,早上起来时能明显感觉到活动受限,张大爷决定去医院看看。

到了医院,医生仔细询问了基本情况,根据多年经验分析,张大爷很有可能患上了膝关节炎,于是开了相关检查。X线检查结果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出现了硬化,关节滑液检查中显示白细胞明显增多。多项检查结果表明,张大爷确实是患上了膝关节炎。

张大爷表示很疑惑,“膝关节炎?我平时也没干嘛啊,之前也没损伤过膝关节。”医生又询问了各方面的问题,最后得知张大爷每天都有走路运动的习惯,而且走路步数能达到两万步,这可能是张大爷患上膝关节炎的最主要原因。

“大爷,走路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能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但也要量力而行啊,不是走得越多对身体越好的,你也应该有了亲身体验。”

张大爷一味追求走路运动能带给身体的好处,但没想到会物极必反,反而对身体产生了不利的后果,张大爷已经后悔不已。所幸张大爷就医及时,通过系统治疗,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像张大爷这种60岁以上的人群,走路运动不应该与步数较劲,并不是走的步数越多对身体更好,60岁之后走路运动步数应控制在一个范围,有研究表明走路与死亡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想要发挥走路带给身体的好处,走路步数应为多少,今天借着张大爷的例子来深入了解一下。

一、走路步数与死亡率之间存在关系吗?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跑步、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比较起来走路散步这种运动似乎要更轻松,也更日常。我们往往在上班、购物、上学的路途中就可以完成这一运动。很多人对于强度比较大的运动无法坚持,而走路作为一种温柔的运动方式,适合更多人锻炼身体,它给身体带来的好处也是无限的。

适当走路可以舒缓压力,缓解消极情绪。

现如今很多人都抱怨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压力太多,压得喘不过气来,情绪也逐渐变得焦虑、抑郁起来,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走路就是其中一种。

英国伯明翰大学有过一项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吃过午饭后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既能提高工作效率,精神更集中,也能缓解消极情绪。

适当走路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这个好处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我们常常在饭后会出去散散步,特别是晚饭后,这是因为走路散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使其排便也会更顺畅,很大程度避免了出现便秘等排便困难的问题。

适当走路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走路散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人体在运动时,呼吸的频率会出现明显地加快,肺部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气体交换增加,肺泡的通气量增加,肺活量也就相对增强了。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肺部方面的疾病,肺部功能明显下降,通过走路散步就可以改善肺部呼吸功能。

适当走路除了能增强肺部功能,还能增强心脏功能,这是因为我们在走路时,全身的血管、肌肉都参与了机体活动,所以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加强,心脏供血及供氧都会加强,从而心脏功能得到改善,预防了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走路这一运动作用最多的其实是腿,利用双腿完成走路的动作,很多老年人腿脚不方便、不灵活,其实通过走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发生,走路可以促进下肢灵活,锻炼双腿的肌肉、骨骼等,延缓出现退行性改变。

与其他运动一样,走路会提高身体免疫力,体质增强,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往宏观方面来说适当走路可以延长寿命,降低死亡风险,这是走路与死亡风险间接的联系。走路步数的多少与死亡率之间还存在直接的联系。

《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中有一篇相关研究,研究将世界各地的二十二万多人的相关信息作为基础,通过17项调查分析表明,每天走3967步就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走2337步可以降低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实现的。

研究还表明,步数走得越多,对身体的益处就越大,每天多走1000步,死亡风险会降低15%。但凡事有个度,走路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一样,因此我们没有恒定的标准,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张大爷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走路很简单,又不太简单,我们也常常见到很多走路错误的方式,比如走路步数过多、走路姿势错误、走路的场地不对等都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死亡率增加,接下来我们就列举一些错误的错误走路的方式,给大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你走路走对了吗?

很多中老年人早上起得早,早上出去散散步可以消磨时间,又能锻炼身体,还有的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去散步,其实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

因为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药的作用下血糖会明显降低,而走路散步作为一项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能量,降低血糖,如果不及时进食,患者就会发生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出现严重的生命危险。

而且相比傍晚或晚饭后走路散步,早上散步的危害还有不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早上空气湿度大,空气质量不佳,人体吸入肺部,往往会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早上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走路的姿势也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不重视,在长期影响下引发了体态不佳或是其他损伤身体的问题。比如扣肩驼背走路,整个肩部和背部的肌肉都会受到影响,处于僵硬状态,出现肩颈部疼痛的情况。

双腿平行的走路是正确的,但很多人有走内八字、外八字情况,内八字容易造成“O”形腿,外八字则会造成半月板磨损、拇指外翻等。脚掌落到地面也是有讲究的,足跟先着地,逐渐过渡至前掌。而脚掌拖地这种错误的姿势,会造成足弓的损伤,周围的关节、肌肉等会受到影响。

还有例如走路的场地,坑坑洼洼、地面不平、石子多的地面尽量不要走,容易损伤关节、足弓等,还会增加摔倒的风险。走路的步数不宜过多,像张大爷一样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走两三万步,损伤髋关节、膝关节等部位是必然的。

健康的人都会走路,但走得对不对自己也不清楚,想要发挥走路对身体最大的益处,正确、科学地走路是很有必要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错误走路的存在,并积极改变这些错误的走路方式。

总结:通过张大爷的例子,我们深入了解了走路对身体会产生哪些益处,走路可增强体质,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正确科学地走路还能直接降低死亡率。张大爷的例子也告诉我们,60岁后别和步数较劲,每天走四千步左右就刚刚好。

参考文献:

【1】每天散步好处多多[J].(null),2021,No.284(08):42.

0 阅读:0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